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1.牛津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教授,谷歌DeepMind的科学家克里斯托弗·萨默菲尔德力作。
作者横跨学界与业界,以既严谨又贴近技术前沿的视角剖析Chat GPT 、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技术本质和未来方向。
2.被誉为“AI时代的《自私的基因》”,颠覆以人类为中心的智能观。
这本书抛弃了“AI是否有意识”的传统研究路径,而是直接深入大语言模型的技术本质,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智能观,带你还原“本来的AI”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打开AI的心智之谜,揭秘AI语言智能的底层逻辑。
本书以“AI如何学会说话”为核心,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从符号主义的逻辑推理到经验主义的深度学习的技术演进脉络,提供了穿透AI表象、理解其认知本质的思想工具。
4.技术解析与哲学思考相交织,重新定义“思维”的边界与内涵。
作者通过“意向性立场”“意识阈值”等哲学概念,结合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层层拆解AI与人类思维的本质差异,不仅打破了“AI即人类智能复刻”的迷思,更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智能”的定义与人类认知的独特性。
5.无数鲜活案例与思想实验,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展开思辨。
这本书围绕“愚蠢的鹦鹉”or“聪明的鸭子”这一核心比喻展开,旁征博引,通过无数有趣的研究、案例和思想实验展开论述,抽丝剥茧地揭开AI的真实面目,为理解AI的本质提供“技术乐观主义”与“唱衰派”之外的第三种答案。
当我们与DeepSeek对话时,是在与什么交谈?一个拥有自主意识的数字存在,还是一只学舌的“随机鹦鹉”?
牛津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教授、DeepMind科学家克里斯托弗·萨默菲尔德,从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语言能力切入,剖析了从早期符号系统到大语言模型的技术演进,揭示了AI如何获得类人的表达能力,以及这种能力与人类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理解力之间的本质区别。
在更远的意义上,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改变着技术景观,更重塑了“心智”的本质。作者通过探讨意识、意向性和理解力,让我们思考:当全新的智能形态诞生,人类的认知自主权将走向何处。
克里斯托弗·萨默菲尔德,牛津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教授,谷歌DeepMind的科学家。他的工作重点是探讨人类做出决策的神经和计算机制。他的研究团队以在人类感知、学习和决策方面的工作而闻名。
2005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发表了100 多篇论文,2015年获得认知神经科学学会青年研究员奖。
序言
第一部分 我们是如何走到现在的?
1.80亿大脑
2.下棋还是滑冰?
3.通用本体
4.神经网络的诞生
5.出乎意料的故事
6.思维的出现
第二部分 何为语言模型?
7.语言的力量
8.时代的征兆
9.理性与非理性
10.词语的搭配
11.意义地图
12.词语预测
13.乔装的机器人
14.作为语言理论的大语言模型
第三部分 语言模型会思考吗?
15.人工意识
16.意向性立场
17.注意差距
18.对还原主义的批判
19.是鸭子还是鹦鹉?
20.语言模型,快与慢
21.涌现出来的认知
22.泰国国家图书馆
第四部分 语言模型应该说什么?
23.深红色的六边形
24.谨言慎行
25.演久成真
26.玩语言游戏
27.“觉醒的GPT”
28.言后行为
29.趋向个性化
30.现实的民主化
第五部分 语言模型能做什么?
31.尽情想象
32.人工智能自动宣传
33.个性化的危险
34.具有规划能力的模型
35.公开思考过程
36.使用工具
37.去冲浪
38.工具性差距
第六部分 人类注定在劫难逃吗?
39.三方混战
40.自然语言杀手
41.脱缰之马
42.智能闪崩
43.技术的未来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ISBN | 9787521777055 |
条码 | 9787521777055 |
编者 | 克里斯托弗·萨默菲尔德 著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40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