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从正面建构立场(韦尔施、西蒙等)而非审美批判范式出发,探析消费社会得以出场和存在的合理性依据,阐述设计生产美学之于传统美学的现代性转型发展所具有的经验借鉴和路标指引意义。为此,首先,阐述了审美现代性批判与规范化生产之间存在的裂隙结构和知识形态。其次,驳斥波德里亚、居伊德波、沃尔夫冈·豪格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批判消费社会问题时存在的理论失范问题,正面讨论消费社会得以出场的历史合法性根基。然后,从主体间性规范化建构和主体审美价值哲学之间的双重互动视角,论证现代设计生产美学形塑当今及未来世界的巨大潜能和源动力。最后,阐明主体之间规范化设计美学生产消费逻辑规则,是能够为弥合现代性社会分裂提供高质有效的智慧化解决途径。
张郑波,博士后,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副教授、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访问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理事。已出版《媒介交往行为现象学》《物感主义研究》《当代中国风设计的现代性品质研究》等专著,并在《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艺评论》《中外文化与文论》等 CSSCI 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民委民族研究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 68 批面上资助项目。曾获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 2018年全球论坛“最佳学术论文奖”、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终评奖、《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6/2017》和《第 12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2020/2021》一等奖等。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ISBN | 9787542684523 |
条码 | 9787542684523 |
编者 | 张郑波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7-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06 |
字数 | 280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