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天著春秋+长征+朝鲜战争

编号:
wx1203582213
销售价:
¥209.10
(市场价: ¥246.00)
赠送积分:
209
数量:
   
商品介绍

《朝鲜战争(上下)/王树增战争系列》
朝鲜战争是一场充满现实感的战争:六十年来,朝美“战争”从未结束,还有更多的政治力量卷入。现代政治的牌局似乎六十年前就已布阵。朝鲜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充满现代战争的特征,既是一场国际政治的生死搏斗,又昭示人的精神的强大。王树增的《朝鲜战争(上下修订版)》介绍了这场战争。
《长征(全2册)》
·畅销十五年的纪实经典,销量近300万套
·把长征作为人类精神事件书写的图书
·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自主阅读指定书目

部编本八年级(上)语文教材自主阅读推荐原文:(部分)
长征,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一部恢宏壮丽的伟大诗篇,一座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群体记忆之一。在众多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是非常突出的一部。
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框架,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这种全景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庄严。
作者在创作中着力发掘伟大的长征精神。他认为:“坚定的信仰,这是长征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遗产。”在阅读《长征》的过程中,读者既能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能感受到历经苦难依然高扬的革命理想,认识到面临艰险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体会到个人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生命荣光。

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纪实作品阅读指定书目共包括《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三部。

《朝鲜战争(上下)/王树增战争系列》
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就这样被一个从来没有到过朝鲜的年轻的美国参谋在三十分钟的时间里,分割成了两半。 就在前一天夜里,在战争西线清川江前线作战的中国军队事先没有任何预兆地突然消失了。 自出国以来便在生死中搏斗的第三十八军的士兵们,脸上烟火斑驳,身上衣衫褴褛,他们围着这台收音机站在硝烟缭绕的公路上一动不动。 那座使美军陆战一师无路可绕的桥,叫做水门桥。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一六师三四七团七连司号员郑起于1951年9月30日收到一张红色请柬,上面写着:谨请光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dong。 5月29日晚,朝鲜中部大雨如注,看见浑身湿透的洪学智,彭德怀用zui低沉的声音说:出事了。 就是把六十三军打光,也要在铁原坚守十五到二十天!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长征(全2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所展现的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大无畏精神,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更是广大青少年追寻理想的精神榜样。王树增的纪实文学巨著《长征》,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宏大的叙事结构、细腻而动情的笔触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全景式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书写了这部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英雄史诗,也增进了广大青少年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017年7月,教育部编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将《长征》定为名著导读纪实作品阅读指定书目,把《长征》与另一部记录红色中国的纪实文学经典《红星照耀中国》共同推荐给万千青少年学子。

《天著春秋》
《天著春秋》是王树增全新的历史纪实力作。鸣条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麻隧之战……作品以夏商至春秋间每一场重要战事为背景,描绘出朝代更迭、王权兴衰、家国纷争,诸侯并起的繁盛历史图景。君王问鼎天下,武士挥戈洒血,哲人向天冥思,情人把酒吟歌,农人沧海桑田……古老而璀璨的华夏文明在《天著春秋》的每一页里漫卷,读来震人心魄。漫漫春秋,大河奔流,星光璀璨。

《朝鲜战争(上下)/王树增战争系列》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1901》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长征(全2册)》
王树增,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 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1911》。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鲁迅文学奖等。历史、地理因素,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为信仰艰苦奋斗的伟大长征精神;两部作品历经时间淘洗,相互映照,呈现出长征经典作品的夺目光芒。
《天著春秋》
王树增,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非虚构中国近代史系列《1901》《1911》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朝鲜战争(上下)/王树增战争系列》
《长征(全2册)》
《天著春秋》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朝鲜战争(上下)/王树增战争系列》
     如同这个动荡的世界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一样,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在朝鲜半岛突发的是一场局部地区的局部战事。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上讲,至少在六月二十五日那一天,没有人会认为在亚洲东北部潮湿的梅雨季节里发生的事情,会对这个半岛以外的人们产生什么影响久远的后果。 对于朝鲜半岛以外的世界,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三四二团一营原营长曹玉海,这一天的上午正走在武汉市阳光灿烂的大街上。他复员后在武汉市的一所监狱任监狱长。这个农民出身的青年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三次荣立大功,获得“勇敢奖章”五枚。他在从军生涯中最后一次负伤,是在湖北宜昌率领士兵抢渡风大浪急的长江的时候。这次中弹令他本来就伤痕累累的身体更加虚弱。在风景秀丽的东湖疗养院休养时,他接到了复员的命令。曹玉海不想离开部队,疗养院一位女护士的爱情平复了他的伤感,爱情在刚刚来临的和平生活中显得格外温馨。当爱恋曹玉海的姑娘向他提出结婚要求的那天,他在广播里听到了一个消息:与中国接壤的朝鲜发生了战争。 六月二十五日,当曹玉海在武汉大街上奔走的时候,听说自己的老部队第三十八军正从南向北开进路过这里。他虽不知道邻国的战争与自己的国家有何种关系,但是部队向着战争的方向开进还是使他产生出一种冲动,他能够意识到的是:国家的边境此刻也许需要守一守,那么部队也许又需要他这个勇敢的老兵了。 曹玉海的口袋里此刻还揣着那个女护士写给他的信:玉海,我亲爱的: 一想到你要离开我,我的心就像撕裂了一样! 自从见到你,我才晓得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但,我毕竟还有些过于注意个人幸福,你的批评是正确的。你说得对:“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愿意打仗,可是为了和平,为了世界劳动人民的幸福,我就要去打仗了。” 谁知道什么时候能相见,但我要等待,等待,等你胜利归来。我为你绣了一对枕头,请带着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我想总会有点儿时间的,亲爱的,千万写信来,哪怕只是一个字也好…… 那对枕头是白色的,上面绣着四个字:永不变心。 曹玉海真的在武汉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自己的老部队,这支不久后即将走向战场的部队让曹玉海再次成为一营营长。 在部队继续向北走去的时候,曹玉海拿出女护士的照片给他的战友姚玉荣看。姑娘的美丽令姚玉荣羡慕不已。他问:为什么不结了婚再走?曹玉海答:万一死了多对不住人家。姚玉荣狡猾地试探:是不是不太喜欢她?曹玉海的脸一下严肃了,他说:死了我也恋着她! 距离曹玉海在武汉阳光灿烂的街头寻找老部队八个月后,经过一场漫天风雪中空前残酷的肉搏战,一营营部被美军士兵包围。曹玉海在电话中只对团长孙洪道喊了句“永别了”,便带领战士强行突围。数粒美制Ml步枪子弹穿透了他的胸部和腹部。曹玉海倒下的地点是朝鲜中部汉江南岸一个地图标高为二百五十点三米的荒凉高地。他挣扎了一下便一动不动了,喷涌而出的热血很快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低温中与厚厚的积雪冻结在一起。 一营营长查尔斯·布雷德·史密斯感到非常疲劳。二十五日是他所在的美军第二十四步兵师的创建纪念日。师司令部在这天晚上举行了盛大的化装舞会,全师官兵都很兴奋,不少士兵把自己化装成白鹤——这是他们长期驻扎在日本的缘故——白鹤长长的红嘴到处乱戳着这个嘈杂而喧闹的不眠之夜。此时,他们没有一个人听得见隔着日本海传来的炮声,甚至连师长迪安在接到电话后的惊慌神色也没有人注意到。一营所在的二十一团,驻扎在日本九州熊本附近的伍德兵营,史密斯自从那天开始就一直头痛。几年前,这个年轻军官应该说前途是光明的,当他从西点军校毕业后,他就指挥着一个连。日本人袭击珍珠港时,他奉命在巴伯斯角紧急构筑阵地,当时他的指挥官柯林斯将军认为他是个“很不错的军官”。作为一名步兵军官,他一直作战到南太平洋战争结束。而现在,长期驻扎在日本的百无聊赖的日子让他烦透了。史密斯知道远东又一次爆发了战争,是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他的团长理查德·斯蒂文森在电话里的语气十分急促:情况不妙,快穿上衣服,到指挥所报到。史密斯的任务是立即率领他的部队乘飞机进人朝鲜。当史密斯吻别妻子的时候,窗外风雨交加,漆黑一团,拿他的话讲是“上帝在为我们的爱情哭泣”。军用卡车在雨夜里向机场驶去,史密斯对他要去朝鲜参战迷惑不解。美国作家约瑟夫·格登后来写道:“史密斯并不知道——但肯定怀疑——他被派去执行一项等于自取灭亡的使命。”美军第二十四师二十一团一营的士兵是第一批到达朝鲜战场的美军士兵。 查尔斯·布雷德·史密斯以在朝鲜战争中第一支参战的美军部队指挥官的名义在战史中留下了他的名字。然而他的部队在第一仗中就在bei朝鲜军队的攻击下立即溃不成军,以至于他不顾美军的军事条令,把伤员和阵亡士兵的尸体遗弃在阵地上落荒而逃。查尔斯
《长征(全2册)》
     货郎带来的消息使那个蒙蒙细雨中的偏僻小镇一度陷人混乱之中,人们纷纷收拾起可以携带的财物逃进深山密林,只留下一条横贯小镇的空荡荡的死街。那个消息说:“赤匪来了。” 湿润的天地间只有细雨落入红土的沙沙声,寂静让进入小镇的红军官兵感到了一丝不安,他们沿着街道两侧的土墙停下脚步。二十二岁的前卫营营长周仁杰,在把这个空旷的小镇探视一遍后,站在镇口下意识地朝通往县城方向的土路看了一眼——就在这一瞬间,他看见了从朦胧雨雾中突然闪现出的三个穿土黄色上衣和短裤的人,以及跟在这三个人身后的那条同样是土黄色的狗。 接踵而来的巨大灾难令这位年轻的红军营长终生难忘,即使在十六年后他已成为新中国的海军将领时,回想起这个瞬间周仁杰说他依旧会不寒而栗。那三个土黄色的身影和那条土黄色的狗的突然出现所导致的后果影响深远:它不仅使红军的一支部队在艰难跋涉数月之后面临着一场恶战;而且对于整个中国工农红军来说它还是一个危险的预兆,预示着中国历shi上一次qian所未有的大规模军事转移将是充满艰辛与磨难的远征。 这一瞬间发生的时间是:一九三四年十月七日上午九时。 甘溪,贵州省东北部石阡县城西南二十公里处一个南北走向的小镇,小镇被险峻的山岭环抱着。 叙述数十年前发生在中国的那次非同寻常的军事行动——长征,必须从远离中央苏区和主力红军上千里之外的甘溪小镇以及一支红军部队开始,理由很简单:尽管当时中国的红色武装已被分割在若干个孤立的区域里,但中国工农红军始终是一个整体。所有的红军成员,无论是占少数的政治军事精英,还是占多数的赤贫的农民官兵,因为有着共同的信仰和理想,他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的政治追求。所以,没有理由把一个人或一支部队认定为中国革命shi上的政治主角——自人类进入有政治纷争的时代以来,所有推进文明的力量,从来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而只能是某一种信仰或某一种理想。 周仁杰的前卫营所在的部队,在当时的中国工农红军中被称为第六军团。 第六军团两个月前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根据地,那片根据地在山高林密的江西境内,有一个至今令无数中国人向往的名字——井冈山。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已在根据地转战近五年的第六军团接到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命令:由于局势日益恶化,“六军团继续留在现地区,将有被敌人层层封锁和紧缩包围之危险”,因此必须撤出根据地,以“zui大限度地保存六军团的有生力量”,并运用游击战争“破坏湘敌逐渐紧缩湘赣苏区的计划及辅助中央苏区之作战”。而一个特别之处是,命令要求第六军团把一切都带走。仓促的准备之后,第六军团在八月七日这个炎热的日子里动身了。他们不知道撤离根据地在政治和军事上有什么意义,他们不知道此刻的撤离对于他们几乎等于在走向虎口,他们甚至连最终要去哪里都不知道。他们知道的仅仅是:必须从敌人逐渐压缩的重重包围中冲出去,然后在偌大的国土上重新寻找一块可以生存之地。 突围行动开始,整整四天里,第六军团九千多人的队伍不停地在碉堡群中穿梭。碉堡群是国民党军为封锁红色根据地修建的,在交通干道上黑压压地连成一线。组成第六军团的绝大部分是湖南籍士兵,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岁,其中还有十名女性,他们几乎携带着根据地里的一切,包括兵工厂的老虎钳子,印刷厂的石印机,医院的医疗设备,甚至还有病床的床板,发电机、脱粒机和磨面机。负重累累的队伍突然出现在重重封锁线间,令认为他们很快将被消灭的国民党军万分惊愕。就在敌人短暂的不知所措中,第六军团突破地方民团的阻击到达第一个集结地:寨前圩。 在寨前圩,突围的红军建立起正式的指挥系统,并宣布了第六军团领导成员名单,除二十九岁的军团参谋长李达是陕西人外,其余是清一色的湖南人。他们是: 军团长萧克,二十六岁; 军团政治委员王震,二十六岁; 军团政治部主任张子意,三十岁; 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三十岁。 第六军团的战斗部队分为两个师:军团长萧克兼任第十七师师长,第十八师师长由三十岁的湖南人龙云担任。然后,年轻的军团领导和红军官兵召开大会庆祝突围成功。可就在他们群情激昂地高呼“誓死保卫胜利果实”的时候,兵力数十倍于他们的敌军正迅速从四面包围而来,这些部队除了国民党政府直接指挥的中央军外,还包括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省的军阀部队。 由于军情紧急,第六军团第二天重新上路,急切地奔向他们预定的第二个集结地:湘江。他们必须渡过这条自南向北贯穿湖南全境的大河。显然,第六军团的红军官兵过早地庆祝了胜利,因为接下来的突围在铺天盖地的“围剿”中几近出生入死。敌人在湘江沿线的防守极其严密,且已从各个方向开始实施大兵力夹击。八月二十三日,第六军团到达位于湘江东岸的蔡家埠渡口,他们这才发现江对岸已经布满严阵以待的敌人。猝不及防令他们在湘江东岸不停地徘徊,与夹击他们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 9787020189410
条码 9787020189410
编者 王树增 著
译者
出版年月 2024-12-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568
字数 441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