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考试脑科学+考试心理学

编号:
wx1202591299
销售价:
¥101.66
(市场价: ¥119.60)
赠送积分:
102
数量:
   
商品介绍

《考试脑科学 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樊登直播推荐
为何看过的东西会转头就忘?
如何才能摆脱“死记硬背”“心浮气躁”的学习困境?

日本长销十余年的学习记忆书
全新修订再版
作者著作累计销量突破150万册

用脑科学寻求人脑规律
拟订高效学习记忆策略
《考试心理学 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作者50年教学经验、30年临床心理学经历总结而成;
聚焦于考试心理而非关注学习本身;
记住并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不等于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内含9大提升考场表现工具,18个保持好心态练习音频。

《考试脑科学 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大脑忘记的事情,总是会比记住的多,这是人脑的机制。 在考试前熬夜背诵的内容,多会很快被遗忘,但我们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却可以牢牢记住。如果我们能利用人脑的这种“生理规律”,就能有效提高学习与记忆的效率。 考试脑科学 结合脑科学前沿研究与实验,通俗讲解了人脑“记住与遗忘”的原理,不仅呈现了人脑筛选、存储信息的奇妙机制,还向读者传授了灵活运用人脑规则,通过“欺骗大脑”实现“长期记忆转化”的记忆方法。此外,针对“记忆困扰”“动机不足”等常见的学习问题,作者从脑科学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科学建议。本书可作为学生和职员复习备考的应试指导,也可作为日常工作、学习中的“高效记忆法”指南。
《考试心理学 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为什么越临近考试越学不进去?为什么考试时大脑会一片空白?为什么大多数人在考试前或考试过程中感到紧张、焦虑?如何帮助孩子减轻考试的压力?为何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优异,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现在,无论你想取得哪种资质,考试都是必经之路。作为拥有50年教学经验的教育学家和30年临床心理学经历的心理学家,伯恩斯坦博士的这本书并不是教我们如何记住更多内容,或者强行将更多知识灌进我们的大脑。因为参加考试的并非只有我们的大脑,还有我们的身体。因此,伯恩斯坦博士创造了一个提高考试成绩的模型,给出了提升考场表现的9大工具,并且提供了适用于所有考试的实用练习和建议,帮助考生以很好状态应对考试,进而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
不管你是学生、家长、老师,还是上班族,考试都不可避免。最重要的是,本书中的内容既适用于任何考试,又适用于人生,因为人生就是一场大的考试。

《考试脑科学 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池谷裕二,一九七○年生于静冈县。脑科学家,药学博士。东京大学研究生院药学系研究科副教授。著作有《大脑也有奇怪的习惯》《海马》《过度进化的脑》《大脑的辩白》《单纯的脑、复杂的“我”》等。
《考试心理学 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本·伯恩斯坦(Ben Bernstein),专长于提升个人表现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为奥斯卡奖、托尼奖和普利策奖得主提供表现指导;向他咨询的人包括牙科医生、运动员、律师、内科医生、企业主管、歌剧表演者、学生和演员;在过去50年中,作为教育家在美国教育系统的各个层级担任过职务;其应试理论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和为考生提供培训的项目或机构中。

《考试脑科学 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考试心理学 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考试脑科学 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1-1 能力只能用考试检测吗?
“记忆”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奇妙之物。它究竟存在于人脑的何处,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的呢?在学校中,老师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授知识,如果仅靠眼睛来打量、观察学生,则会无从判断。毕竟记忆有别于笔记或备忘录,并非肉眼可见的有形之物。
这种情况下,“考试”便应运而生。老师在确信自己讲授确当、没有遗漏的前提下,会自信满满地设计考试试题。如果考试的结果不理想,那么老师就可以判断学生的头脑里没有相关知识。同时,对于未能完成学习义务的学生,老师也会为其贴上“差生’’的标签。
但是,考场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题目会做,但时间不够用;一些知识有印象,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交卷的一瞬间,记不起来的内容便清晰地出现在脑海中,等等。如果发生了上述情况,即便是认真复习的人,也会和接近没有记住任何知识的人一样得低分。之前为考试付出的各种努力付诸东流不说,还会被视为“懒惰”“无能”。这其中的委屈与悔恨实在无以言表。
因此,对于参加考试的人来说,提前预测考点并据此进行复习和训练,就成为了应对考试的很好策略。
但是话说回来,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知识”,一定要通过考试这种形式才能确认其是否存在吗?比如,可不可以不考试,而只通过给人脑拍一张照片就能判断知识的有无呢?再进一步说,有没有更简单、更可靠的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某人“头脑清晰”或“记忆力超群”呢? 实际上,通过现代的脑科学研究,这种近乎“魔法”的事已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大家都知道,脑存在于头部,打开头盖骨就可以看到。毫无疑问,“记忆”这种东西也存在于脑中的某个地方。不过,倘若记忆的存在形式是固体或者液体,那寻找记忆便如探囊取物。遗感的是,记忆既非固体也非液体,因此寻找记忆这项研究,也是医学研究中最难被攻陷的“堡垒”。
计算机的“记忆”是使用磁性原理的硬盘来存储信息,音乐CD则是使用可以反射激光的细小凹坑来记录信息。人类的“记忆”也是一样的,它一定以某种物理形式存在于人脑中。若非如此,人脑便无法去记忆。
记忆的形成,意味着信息在人脑中留下了“痕迹”。所以,只要对脑进行适当处理,就可以实际“看到”这些信息的痕迹。其实,我的研究室已经成功观察到了脑的这些信息痕迹,甚至还看到了一部分无法通过考试来确认的“潜在记忆”。
1-2 神经元“创造”出的脑
脑科学中对“记忆”的描述如下:
记忆是将神经回路的动力学(dynamics)现象转化为一定规则,在突触重叠的空间中,根据读取的外部时空信息,形成一种内部信息表达的过程。
看到这种表述,恐怕一般的读者都会一头雾水,毫无头绪。简单来说,记忆的“真相”就是“新神经回路的形成”。
这里出现了一个名词——神经回路。有一种说法认为,人脑中存在1000亿个神经元(意外的是,我们现在仍然无法获知人脑中神经元的准确数字)。每一个神经元都通过“神经纤维”分别与其他一万个神经元相连,这种由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构成的系统就是“神经回路”。
我们可以把上述关系想象成如下情况,即众多住宅(神经元)通过密集的道路(神经纤维)相连,形成了城市(神经回路)。
与道路网密布的城市类似,脑也是由神经回路这种“网络”构造出来的。在神经回路这张网络上,“神经信号”来回奔走、传递,脑便是使用这种“神经信号”来处理信息的。这与计算机使用电信号进行运算的过程很好相似。
计算机由复杂的半导体回路构成。精巧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创造出电信号的“道路”。例如加法的计算,程序可以创造出“从这边出发向那边走,然后在某处拐弯”的进程。当电流按照程序设定的流程流动时,计算机就能得出加法运算的结果。
P2-5

《考试脑科学 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这本书用脑科学让我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又亲切地指导我如何改正,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的力量。虽然书的主题是“考试”,但其中关于记忆的方法接近可以用到日常工作学习中。我的孩子正在准备参加小学入学,读这本书还有点儿早,我很好期待将来能将书中的建议传达给他。
——读者评论

读过很多与考试相关的方法指导图书,这本书着实让我了解了大脑的记忆的原理。知道大脑记忆的途径与方法后,学习也变得更加有信心、有把握。让自己的大脑去学习也变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当然面对考试也不是问题了。
——读者评论
《考试心理学 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郭召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测评博士
本书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提出了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这对参加考试的学生或成年人有很大的帮助。


李柘远
【学长LEO】创办者、青年作家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作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动态的考试模型和很多实用的建议,可以帮助考生克服考试焦虑,取得更好的成绩。

和渊
人大附中不错教师、清华大学理学博士
北京市很好青年人才
《成为学习高手》作者
如何才能在考场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本书中的考试模型、实用工具和心理学建议适合每个考生,值得反复查阅和参考。

冯艺远
北京二中不错教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本书提供的方法和建议有助于考生以万全的状态应对考试,并有能力在考场上进行缜密的思考,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 9787115509543
条码 9787115509543
编者 (日)池谷裕二
译者
出版年月 2019-07-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24
字数 117000
版次 1
印次 19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