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城市风貌特色模糊、衰微的趋势,是源于“缘结”是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经济要素作为主要的有效因子,而城市风貌特色维育的途径是通过政治“缘结”的介入,对经济“缘结”进行干预和控制,并且利用宏观控制、中观分布和微观机制的融贯作用,才能实现地方性、地域性、特殊性的回归。本书试图在复杂思维范式下,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嫁接、比较分析、实证考察,获取以下结论:城市风貌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它的形成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即从“潜存”、经“缘结”再到“显现”的过程,其中“潜存”与“显现”是一种间接的关系,需要通过随机影响因子——“缘结”的作用才能实现从“潜存”向“显现”的转化。 根据上述总体性的结论,选题从以下五个主体章节展开研究:现代生成思想多向度溯析;城市风貌系统的生成原理;城市风貌系统的生成特征;城市风貌系统的生成与演化机制;城市风貌特色的生成路径。
前言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来源
1.1.3 选题意义
1.2 城市风貌研究综述
1.2.1 城市风貌概念辨析
1.2.2 城市风貌研究动态
1.2.3 城市风貌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2 现代生成思想多向度溯析
2.1 “生成”概念与内涵
2.2 物理生成现象描述
2.2.1 宇宙的创生
2.2.2 粒子的转化
2.3 现代生成哲学的思想
2.3.1 怀特海的生成原理
2.3.2 玻姆的生成序理论
2.3.3 德勒兹的生成理论
2.3.4 金吾伦的生成哲学
2.4 现代科学的生成思想
2.4.1 霍兰的受限生成过程
2.4.2 李曙华系统生成科学
2.4.3 苗东升的系统生成论
2.4.4 刘劲杨的整体生成论
2.5 复杂性科学的生成理论
2.5.1 分形理论
2.5.2 超循环理论
2.5.3 CAS理论
2.6 小结
3 城市风貌系统的生成原理
3.1 城市风貌系统生成论解析框架
3.1.1 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整合效应
3.1.2 城市风貌传统理论的生成观
3.1.3 城市风貌生成论的解析框架
3.2 城市风貌系统生成观
3.2.1 适应性系统观
3.2.2 生灭性过程观
3.2.3 自组织演化观
3.2.4 涌现性整体观
3.2.5 全域性信息观
3.2.6 差异性整合观
3.2.7 共生性生态观
3.3 城市风貌系统生成原理
3.3.1 相关概念
3.3.2 生成过程
3.3.3 生成逻辑
3.3.4 生成原理
3.4 案例解析
3.4.1 风貌意的创新
3.4.2 宏观约束引导
3.4.3 微观机制作用
3.4.4 风貌形的涌现
3.5 小结
4 城市风貌系统的生成特征
4.1 城市风貌系统要素
4.1.1 风貌质料
4.1.2 风貌组分
4.1.3 自主体
4.2 城市风貌系统缘结
4.2.1 力场作用
4.2.2 流体组织
4.2.3 缘结模式
4.3 城市风貌样态和事态
4.3.1 系统样态
4.3.2 系统事态
4.4 小结
5 城市风貌系统的生成与演化机制
5.1 城市风貌系统生成因子
5.1.1 基础性因子
5.1.2 个体驱动力
5.1.3 集体引导力
5.2 城市风貌系统生成机制
5.2.1 标识机制
5.2.2 积木机制
5.2.3 适应机制
5.2.4 案例分析
5.3 城市风貌系统演化动因
5.3.1 自主体更替
5.3.2 组分更新
5.3.3 环境变化
5.4 城市风貌系统演化机制
5.4.1 广义目的机制
5.4.2 竞争协同机制
5.4.3 信息分形机制
5.4.4 受限涌现机制
5.4.5 超循环更新机制
5.4.6 案例分析
5.5 生成原理的原则与方法
5.5.1 整体原则与系统方法
5.5.2 过程原则与动态方法
5.5.3 时间原则与文脉方法
5.5.4 信息原则与传播方法
5.5.5 事件原则与节事方法
5.5.6 贯通原则与融贯方法
5.6 小结
6 城市风貌特色的生成路径
6.1 特色生成路径
6.1.1 特色概念界定
6.1.2 特色生成原则
6.1.3 特色干预机制
6.1.4 特色显现方式
6.2 特色生成环节
6.2.1 宏观约束承继化
6.2.2 中观分布鲜明化
6.2.3 微观机制创新化
6.3 特色组织方式
6.3.1 特色样态信息组织
6.3.2 特色事态信息整合
6.3.3 特色感知系统部署
6.4 案例解析
6.4.1 福州城市风貌的演化特征
6.4.2 城市风貌特色的宏观约束
6.4.3 城市风貌特色的中观分布
6.4.4 城市风貌特色的微观机制
6.5 小结
7 研究结论
7.1 研究结论
7.1.1 城市风貌的定义与内涵
7.1.2 城市风貌系统生成原理
7.1.3 城市风貌系统生成与演化机制
7.1.4 城市风貌特色生成路径
7.2 研究创新
7.2.1 解析了城市风貌系统的生成原理
7.2.2 归纳了基于生成原理的研究方法
7.2.3 发掘了城市风貌特色的生成路径
7.3 后续研究
7.3.1 立意生成机制研究
7.3.2 拟态布局量化研究
7.3.3 节事组织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杨昌新,福建工程学院副教授/高工、硕导,重庆大学博士,淡江大学访问学者,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库专家。长期致力于城乡规划科研、教学与实践,主持并参与“福建省历史建筑认定导则”、“福建省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线的划定导则”、“福建省村庄风貌导则”等科研课题21项,其中省部级3项、市厅级5项;主持完成了城乡规划项目两百余项,发表论文于《建筑学报》、《城市发展研究》、《城市问题》、《新建筑》等中文核心刊物16篇,获省级以上规划设计奖5项。
基本信息 | |
---|---|
品牌/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2248834 |
条码 | 9787112248834 |
编者 | 杨昌新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0.04 |
开本 | 小16开 |
装帧 | |
页数 | 240 |
字数 | 397 |
版次 | 1版1次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