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周舒艺编著的《多味斋》选自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多味斋”栏目于1998年至2004年发表的部分文章。该书稿以写“吃”及和“吃”有关的文化、风俗为主,让人品味多种多样的生活情趣和不同的地域文化。它使读者进入了一个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世界,而藏在美食后面的对生活的热爱,对往事的回忆,对人生的思考,更使读者掩卷深思。
周舒艺,女,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江苏扬州人。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现供职于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为《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编辑。编辑工作之余,亦有多篇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作品,刊发或转载于各类报刊,并被选入各种合集或年选中。曾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中国文化记者采风征文评奖活动一等奖等奖项,并多次获得人民日报社年度精品奖以及好新闻一、二、三等奖。
序:《多味斋》里的多味人生
吃鲫鱼说
香嫩的野蔬
葛仙米·地皮菜
人之于味
点到为止
“今天吃什么好呢”
自讨苦吃
我的“法国牛肉”
一品锅
饮食的记忆
捉泥鳅与煮泥鳅
吃的联想
年年有鱼
庖厨一梦
飘香的千蒿菜
小蒜味长
酒趣
芜湖油煎包
土豆情结
又闻野菜香
清涧粉条记
鸭脚包
湘西粉糍粑
烤红薯
烫千丝
洛阳水席的韵味
又见农家黏豆包
难以割舍的锅巴菜
淮南牛肉汤
小米粥记
香河肉饼
七叔公晒腊肉
纸上吃
岭南油糍
狮子头的精致
姥姥煎的黄花鱼
大同黄糕
叮叮糖
南瓜面
难忘鳝鱼透骨鲜
烧豆腐的意味
扯不断的年糕情
团团圆圆说春饼
小镇葱饼
莜面烤饸饸
文人的美食
“鸡蛋世界”
荞麦园小记
玉版竹笋
父母的烙饼
山药蛋饼子
家乡的霉豆腐
咸菜飘香
翠黛溢香枸杞棵
羊肉汤的魅力
食蕨
豆花泡馍
平生最爱功夫茶
又闻海伦大豆香
侗家社饭香
常忆米粉肉
诱人的腊汁肉
年后的煎饼嘎渣
竹海富油黄粑
喝早茶
潮州腐乳饼
东北大酱
兰州吃面
赣南客家豆腐渣片
兰州浆水
济宁甏肉
编后记:《多味斋》里有真味
“副刊文丛”总序
李辉
设想编一套“副刊文丛”的念头由来已久。
中文报纸副刊历史可谓悠久,迄今已有百年行程。副刊为中文报纸的一大特色。自近代中国报纸诞生之后,几乎所有报纸都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副刊。在出版业尚不发达之际,精彩纷呈的副刊版面,几乎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最为便利的交流平台。百年间,副刊上发表过多少重要作品,培养过多少作家,若要认真统计,颇为不易。
“五四新文学”兴起,报纸副刊一时间成为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率先亮相的舞台,从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歌《女神》,到巴金的小说《家》等均是在北京、上海的报纸副刊上发表,从而产生广泛影响的。随着各类出版社雨后春笋般出现,杂志、书籍与报纸副刊渐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不同区域或大小城市,都有不同类型的报纸副刊,因而形成不同层面的读者群,在与读者建立直接和广泛的联系方面,多年来报纸副刊一直占据优势。近些年,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报纸副刊的优势以及影响力开始减弱,长期以来副刊作为阵地培养作家的方式,也随之隐退,风光不再。
尽管如此,就报纸而言,副刊依旧具有稳定性,所刊文章更注重深度而非时效性。在电台、电视、网络、微信等新闻爆炸性滚动播出的当下,报纸的所谓新闻效应早已滞后,无法与昔日同日而语。在我看来,唯有副刊之类的版面,侧重于独家深度文章,侧重于作者不同角度的发现,才能与其他媒体相抗衡。或者说,只有副刊版面发表的不太注重新闻时效的文章,才足以让读者静下心,选择合适时间品茗细读,与之达到心领神会的交融。这或许才是一份报纸在新闻之外能够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
1982年自复旦大学毕业,我进入报社,先是编辑《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后是编辑《人民日报》副刊《大地》,长达三十四年的光阴,几乎都是在编辑副刊。除了编辑副刊,我还在《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等的副刊上,开设了多年个人专栏。副刊与我,可谓不离不弃。编辑副刊三十余年,有幸与不少前辈文人交往,而他们中间的不少人,都曾编辑过副刊,如夏衍、沈从文、萧乾、刘北汜、吴祖光、郁风、柯灵、黄裳、袁鹰、姜德明等。在不同时期的这些前辈编辑那里,我感受着百年之间中国报纸副刊的斑斓景象与编辑情怀。
行将退休,编辑一套“副刊文丛”的想法愈加强烈。尽管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的挑战,不少报纸副刊如今仍以其稳定性、原创性、丰富性等特点,坚守着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一大批副刊编辑,不急不躁,沉着坚韧,以各自的才华和眼光,既编辑好不同精品专栏,又笔耕不辍,佳作迭出。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中国各地报纸副刊的作品,以不同编辑方式予以整合,集中呈现,使纸媒副刊作品,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以出版物的形式,留存历史,留存文化。这样,便于日后人们可以借这套丛书,领略中文报纸副刊(包括海外)曾经拥有过的丰富景象。
“副刊文丛”设想以两种类型出版,每年大约出版二十种。
第一类:精品栏目荟萃。约请各地中文报纸副刊,挑选精品专栏若干编选,涵盖文化、人物、历史、美术、收藏等领域。
第二类:个人作品精选。副刊编辑、在副刊开设个人专栏的作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可从中挑选若干,编辑个人作品集。
初步计划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选,然后,再往前延伸,直到“五四新文学”时期。如能坚持多年,相信能大致呈现中国报纸副刊的重要成果。
将这一想法与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兄沟通,得到王兄的大力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一套“副刊文丛”,只有得到大象出版社各位同人的鼎力相助,构想才有一个落地的坚实平台。与大象出版社合作二十年,友情笃深,感谢历届社长和编辑们对我的支持,一直感觉自己仿佛早已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在开始编选“副刊文丛”过程中,得到不少前辈与友人的支持。感谢王刘纯兄应允与我一起担任丛书主编,感谢袁鹰、姜德明两位副刊前辈同意出任“副刊文丛”的顾问,感谢姜德明先生为我编选的《副刊面面观》一书写序……
特别感谢所有来自海内外参与这套丛书的作者与朋友,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构想不可能落地。
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得到副刊编辑和读者的认可。期待更多朋友参与其中。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坚持下去,真正成为一套文化积累的丛书,延续中文报纸副刊的历史脉络。
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2016年7月10日,写于北京酷热中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ISBN | 9787534784743 |
条码 | 9787534784743 |
编者 | 周舒艺 编;李辉,王刘纯 丛书主编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17-01-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282 |
字数 | 125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