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微观写史典范之作:万历十五年+宣和四年 中华书局

编号:
wx1202063130
销售价:
¥96.28
(市场价: ¥116.00)
赠送积分:
96
商品介绍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
力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目前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黄仁宇著的《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问世后,风行数十年,英文本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很大的20本书”、中国出版科研所“新中国60年很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第九届深圳读书月“30年30本书”等。中文增订纪念本核校全部文字,改正多处错误,并增收历史图片数十幅及黄仁宇先生《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字,使全书内容更趋完善、充实。
《宣和四年》
宣和四年,一个看似普通的年份中,有着太多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的因素。许多内因和外因正如爆发前的火山,涌动着即将发生的事件。那些地底下的力量,在这一年,找到了着力点。它看似平常,却在这一年的前后,发生了许许多多影响北宋政治的事件。作者选择这样一个年份,以它为圆点,追根溯源,向四周辐射,讲述这一年的中国历史格局。这一年,拉开了两宋分割的序幕。四年后,金兀术举兵南下,灭掉了那个占世界GDP三分之二的强国——北宋。在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用散文化的语言,为读者娓娓讲述宣和四年前后,发生在中国版图上的各种故事……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战日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宣和四年》
祁新龙,男,甘肃礼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80后,多年致力于宋史研究,擅长用散文笔法,从微观入手,书弘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细节,注重历史因果性研究,本书是其首部写史著作。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
《宣和四年》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目前,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既然如此,著者又何以把《万历十五年》题作书名来写这样一本专著呢?
    
1587年,在西欧历目前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由于表面看来是末端小节,我们的论述也无妨从小事开始。
    
这一年阳历的三月二日,北京城内街道两边的冰雪尚未解冻。天气虽然不算酷寒,但树枝还没有发芽,不是户外活动的良好季节。然而在当日的午餐时分,大街上却熙熙攘攘。原来是消息传来,皇帝陛下要举行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立即奔赴皇城。乘轿的不错官员,还有机会在轿中整理冠带;徒步的低级官员,从六部衙门到皇城,路程逾一里有半,抵达时喘息未定,也就顾不得再在外表上细加整饰了。
    
站在大明门前守卫的卫军,事先也没有接到有关的命令,但看到大批盛装的官员来临,也就以为确系举行大典,因而未加询问。进大明门即为皇城。文武百官看到端门午门之前气氛平静,城楼上下也无朝会的迹象,既无几案,站队点名的御史和御前侍卫“大汉将军”也不见踪影,不免心中揣测,互相询问:所谓午朝是否讹传?
    
侍宦官宣布了确切消息,皇帝陛下并未召集午朝,官员们也就相继退散。惊魂既定,这空穴来风的午朝事件不免成为交谈议论的话题:这谣传从何而来,全体官员数以千计而均受骗上当,实在令人大惑不解①。
    
对于这一颇带戏剧性的事件,万历皇帝本来大可付诸一笑。但一经考虑到此事有损朝廷体统,他就决定不能等闲视之。就在官员们交谈议论之际,一道圣旨已由执掌文书的宦官传到内阁,大意是:今日午间之事,实与礼部及鸿胪寺职责攸关。礼部掌拟具仪注,鸿胪寺掌领督演习。该二衙门明知午朝大典已经多年未曾举行,决无在仪注未备之时,仓猝传唤百官之理。是以其他衙门既已以讹传误,该二衙门自当立即阻止。既未阻止,即系玩忽职守,着从尚书、寺卿以下官员各罚俸两月,并仍须查明究系何人首先讹传具奏。
    
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为了使这些昏昏然的官员知所儆戒,皇帝把罚俸的范围由礼部、鸿胪寺扩大到了全部在京供职的官员。
    
由于工作不能尽职或者奏事言辞不妥,触怒圣心,对几个官员作罚俸的处分,本来是极为平常的事。但这次处罚竟及于全部京官,实在是靠前的严峻。本朝官俸微薄,京城中不错官员的豪华生活,决非区区法定的俸银所能维持。如各部尚书的官阶为正二品,全年的俸银只有一百五十二两。他们的收入主要依靠地方官的馈赠,各省的总督巡抚所送的礼金或礼品,往往一次即可相当于十倍的年俸②。这种情况自然早在圣明的洞鉴之中,传旨罚俸,或许正是考虑到此辈并不赖官俸为生而以示薄惩。但对多数低级官员来说,被罚俸两月,就会感到拮据,甚至付不出必要的家庭开支了。
    
按照传统观念,皇帝的意旨总是保证公允的,圣旨既下,就不再允许有任何的非议。这一事件,也难怪万历皇帝圣心震怒。从皇帝到臣僚都彼此心照,朝廷上的政事千头万绪,而其要点则不出于礼仪和人事两项。仅以礼仪而言,它体现了尊卑等级并维护了国家体制。我们的帝国,以文人管理为数至千万、万万的农民,如果对全部实际问题都要在朝廷上和盘托出,拿来检讨分析,自然是办不到的。所以我们的祖先就抓住了礼仪这个要点,要求大小官员按部就班,上下有序,以此作为全国的榜样。现在全体京官自相惊扰,狼奔豕突,实在是不成体统。
    
P2-3
《宣和四年》
        章  两宋兴亡    宋廷上下,大臣们吵个不停。    那些朋党在朝堂上已经吵了好几天,仍然吵不出个所以然。    有人说,宋为了幽云十六州,卧薪尝胆,忍气吞声,现在,苦尽甘来,机会终于来了。辽国气数已尽,天祚帝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也有人说,中京陷落,天祚帝逃至夹山,这是优选的机会,错过就对不起祖宗了。    有人说,联金灭辽是上上之策,一则可以报仇雪恨,二则可以收回幽云十六州,百利而无一害。收纳天祚帝,必然会触怒金国,又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有些得不偿失。    有人说,金国狼子野心,灭了辽难不保就把枪口对准宋,和那些野蛮人有何结盟的理由?辽宋百十年已不见战争,若宋朝单另挑起战争,会为世人所不齿。    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所有人都在权衡利弊后,说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后,意见又分成两面:联金灭辽,收纳天祚帝。    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朝堂之上的人群,明显形成了两种阵营一一联盟派和不联盟派。宋徽宗脑袋有些胀痛。天天就是这些事,不停地吵,也争辩不出个结果来。老太监给微宗递上一杯茶,徽宗喝了一口,润润嗓子,说:“行啦,你们下去再吵吧,现在退朝,让朕好好缓一缓。”徽宗感觉耳边像飞舞着一群蜜蜂,嗡嗡嗡……    这几日,徽宗来了灵感,思谋着画一幅巨画,布局、结构、人物、景物、背景都有了雏形,在心里一遍又一遍打着腹稿。想抽出时间来好好画一下,有希望超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呢!徽宗已经看到未来画的样子,看到了世人因看到这幅画后的瞠目结舌。    谁说的帝王就不能有爱好?况且,自己爱好专一,无非写字画画,收集奇珍异兽,喜爱美人而已。比起那些昏君,自己还算是勤勉的君王,国家大事从不拖延,唯—不同的,只是子嗣多了点。人年轻的时候,谁还没糊涂过?况且,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之女,都是王的女人。    微宗有时候有些得意,以致后来每每对人提及一生引以为傲的,便是自己年轻时宠幸了多少女人,画了多少画,攒下了多少花石纲。这些东西都非一朝一夕得来的,里面有着自己的劳苦。    虽然才年过四十,徽宗却对国家大事疏于管理了。他一心专注于绘画、书法、收藏。好在,有蔡京这个得力助手。微宗养尊处优,深居简出,偶尔回忆起年轻时妻妾成群的样子。    恰巧这时,传来了金使来见的八百里加急消息。    徽宗召集大臣广开言路,各抒己见,不必拘君臣之礼。于是,朝堂之上便开始争吵,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角度,就是不拿主意,让你觉得这也对,那也有道理。    徽宗早就烦了,心里刚刚思谋的那一幅画作,竟让这些烦琐的国事把灵感一扫而光。这些大臣,整天就知道叽叽喳喳吵个不停,根本不替自己想想。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张嘴,都等着自己去解决肚子的问题。还今天一个上报,说要收回幽云十六州;明天一个上报,说天祚帝在宋廷境内流窜,能不能说些歌舞升平的事情?说些让人高兴的事情?催人搞的那批花石纲,到现在都没有送到开封,真不知道这些人是干什么吃的。    争论来争论去,总得有个人拍板,大家还是齐刷刷把目光射向了徽宗。    徽宗有些生气:你们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天天拿着高俸禄,却没人能拿出一个主意,关键时刻,还得我自己拿主意。你们说说要你们这些大臣有什么用,除了叽里哇啦乱吼一通,显示自己还有点见地,或者搬出祖宗、圣人来约束我,还有什么本事。说什么九五之尊,关键时刻,你们会拧成一股绳来对付我,你们的那些肚里藏着什么样的小九九,我看一眼就知道。关键是,这些人总拿古人来教训自己,古人有什么了不起,可你刚要说你的不同改革策略,他们就一起站起来反对。从根本上说,这些人的嘴,就管不住,你说一句,他们嘴里就有十句等着你,让你想骂人,又骂不出口,毕竟自己是天子,不能失掉身份。况且还有太祖皇帝那一纸遗训,即便这帮文人如何放肆,都不能杀他们。这种遗训,竟然成了紧箍咒,让后世子孙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些人,不拿主意就不拿吧,磨磨叽叽,没完没了上奏折,就知道吵吵。徽宗整天被这些事搞得头昏脑涨,别说画画了,就是那瘦金体,也好久不写了,笔法上都有些生分了。皇帝不能天天管这些鸡毛蒜皮啊,总要有个爱好吧。可有了琴棋书画的爱好,就需要静下心来创作。心没静下来,反倒让这些事情搅得愈加不宁。    争论不下的问题,再争论还是这个样子,他们永远都有搬不完的经典,引不完的语录。微宗见状,干脆让他们都闭了嘴。金国来使已经在等着觐见徽宗。徽宗说,传吧。金使就来了,行了跪拜礼,大夸徽宗之英明神武,大谈宋朝之繁荣富庶。给徽宗一大顶高帽子,也给了朝堂之上的众人_大顶高帽子。当然四年后,这种局面一百八十度转变,徽宗成为昏德公,儿子钦宗被赐为重昏侯,向大金皇帝也行了大礼。    金国来使拿着厚礼,带着很真诚的圣意,在大宋朝廷之上,大说灭掉辽国的好处。许多大臣就参与其中,也觉得金使说得有道理。毕竟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等
ISBN 9787101052039
条码 9787101052039
编者 (美)黄仁宇
出版年月 2006-08-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64
字数 253000
版次 1
印次 29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