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格局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编号:
wx1201928498
销售价:
¥148.35
(市场价: ¥195.20)
赠送积分:
148
商品介绍

《自卑与超越》
  
《乌合之众 群体心理研究》
 
《人性的优点》
1. 2019全新修订版,未删节原版全译本!还原卡耐基1948年初始手稿思想精华,提高情商和沟通技巧的制胜宝典!现代人改变自己的一本书!

2.精致超滑封面纸,过油专金工艺;内文进口轻型纸,无铅印刷!内外双封面,装帧精美,高端大气!版式疏朗,设计唯美,是您书架上的颜值担当!

3.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成功学奠基之作,汇集戴尔·卡耐基原始手稿思想精华!

4.《人性的优点》1948年首版一经出版,畅销优选70多年,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目前的奇迹”!
《人性的弱点》
1.2019全新修订版,未删节原版全译本!还原卡耐基1937年初始手稿思想精华,提高情商和沟通技巧的制胜宝典!现代人认识自己的一本书!

2.精致超滑封面纸,过油专金工艺;内文进口轻型纸,无铅印刷!内外双封面,装帧精美,高端大气!版式疏朗,设计唯美,是您书架上的颜值担当!

3.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成功学奠基之作,汇集戴尔·卡耐基原始手稿思想精华!

4.《人性的弱点》1937年首版一经出版,畅销优选80多年,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目前的奇迹”!
《格局》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人类心理学先驱阿弗雷德·阿德勒的很好著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乌合之众 群体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是一部讲透政治、经济、管理的心理学巨著,被誉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全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作者在书中以预言家般的洞察力,成功描述了此后一百多年间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民主革命等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为卡内基经典之作,于1948年抢先发售出版, 70多年来始终被西方世界视为社交技巧的圣经之一。本书汇集了成功学大师卡内基的思想精华,深刻剖析了人性中的优点,同时引用了许多名人及普通人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学习书中的内容,以尊重、理解、真诚为基石,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并增强自信,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影响他人,然后取得成功。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为卡内基经典之作,于1937年抢先发售出版, 80多年来始终被西方世界视为社交技巧的圣经之一。本书汇集了成功学大师卡内基的思想精华,深刻剖析了人性中的弱点,同时引用了许多名人及普通人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学习书中的内容,以尊重、理解、真诚为基石,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并增强自信,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影响他人,然后取得成功。
《格局》
格局指一个人的眼界、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只会盯着树皮里的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可能飞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自由地在天地间翱翔!
其实人生的格局就在你怎么看自己,在你所认识的人,在你说的每句话,在你给人的感觉,在你做事的态度,在你经历的遭遇,在你的每个念头,在你的所作所为。本书共有48个思考题,帮你更深层地了解自己,从而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处事格局。

《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乌合之众 群体心理研究》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闻名于世。早年在巴黎学医,后来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完成了多本人类学和考古学著作。晚年开始研究心理学,并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写下了一系列心理学著作,如《乌合之众》《民族演变的心理法则》《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
《人性的优点》
戴尔·卡耐基,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演讲和书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卡耐基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著作,是20世纪畅销的成功励志经典。主要代表作有《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等,这些书出版之后,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目前的奇迹”。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演讲和书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卡耐基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著作,是20世纪畅销的成功励志经典。主要代表作有《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等,这些书出版之后,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目前的奇迹”。
《格局》
 

《自卑与超越》
《乌合之众 群体心理研究》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弱点》
《格局》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自卑与超越》
    
《乌合之众 群体心理研究》
    
《人性的优点》
    章 揭开忧虑之谜

人为什么会忧虑?忧虑是如何产生的?想揭开忧虑之谜,亚里士多德曾传授给世人三个步骤:

1.查清忧虑的真相;
2.分析这些真相;
3.做出决断后立即付诸行动。

其中查清忧虑的真相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把真相调查清楚,就不能以理智的态度对待忧虑;真相不明,我们就会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哥伦比亚大学的赫伯特·霍斯在几年前就把这种方法作为主要手段,帮助20万名学生摆脱忧虑的困扰。他曾说过:“困惑是导致忧虑的主要原因。人们的忧虑多半是在没有充分了解真相时,自己妄下判断所导致的。如果我在下周二的下午3点有问题需要解决,那么我肯定不会在这之前做出任何决定。在此期间,我会尽力查清与此相关的事实。我既不会为此烦恼,也不会为此难以入眠,我只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查清真相中去。当周二来临时,问题的大部分已经解决,因为我已基本弄清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我问霍斯这是否意味着他不会再因为忧虑而烦恼了呢,他说:“对,我的生活可以说已经是有效远离了忧虑。我坚信,如果人们愿意认真地弄清楚内心忧虑的真相,这些忧虑便会被理智战胜。”
请允许我重复一遍:“如果人们愿意认真地弄清楚内心忧虑的真相,这些忧虑便会被理智战胜。”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做呢?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爱迪生说过的一句话:“除了思考,没有别的方法。”猎犬总是忘掉周围的环境,只关注眼前的猎物,如果我们不能理智客观地弄清楚真相,就会和它一样。这样,我们就可能轻率地做出判断。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卢瓦曾经说过:“我们总是相信那些符合我们个人意愿的事情,那些不符合我们意愿的事情却让我们不愿相信。”这样,我们无法找到解决方法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考虑问题的时候很忌讳冲动,要如同霍斯所说的那样,要让头脑保持理智客观。
要想让处在忧虑之中的人做到理智客观并不容易,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情绪控制着他们的思想,我发现了两种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态度理智客观,把事实看得更清楚。

1.在我们调查事实真相的过程中,可以假装是为其他人收集资料,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看待事物时,不会轻易被自身情绪所影响,而是能够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2.如果我必须在忧虑时调查事实真相,我会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辩护,换个说法也就是,我需要弄清我的不利因素。虽然这些事违反了我的初衷,我也讨厌这么做,但这是必须要做的。

然后你会发现,当你记录下事实的正反两方面的因素时,在两个特别之间,往往就隐藏着事情的真相。
要重点指出的是,不管是你我,还是爱因斯坦,或者美国优选法院法官,都无法在没查明真相的情况下做出理智的判断。爱迪生死后留下了两千五百多条记录各类事实依据的笔记。
因此,解决问题的步就是查明真相。我们要牢牢记住霍斯的忠告:在理智客观地将真相查明之前,千万不要急着下结论。
然而,只是查明真相却不对真相本身加以分析,对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好处。
我花费了很多精力才发现,把已经查明的事实和面临的问题写在纸上,能够更方便分析,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发明家查尔斯·凯特林说:“把问题的条理弄清晰,就等于把问题解决了一大半。”
我的老朋友盖伦·李奇费尔德是在远东做生意的一位很有成就的美籍商人。
1942年,日本开始侵略上海时,他就已经在那里做生意了。他对我讲述了那个时候他的一段经历:

日军刚刚结束了对珍珠港的偷袭,就立刻全部攻占了上海。那个时候,我在上海亚洲人寿保险公司当经理。日军派来一个海军上将做“军方账目会计”,并且让我协助他清查公司的所有资产。
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好硬着头皮奉命行事。然而,有一笔75万美元的保证金,我没有列进清单里,因为这笔账归属香港分公司,与上海公司没有关系。我担惊受怕,如果这笔账被日军发现了,我将难逃酷刑。结果,他们真的发现了。当时,我刚好没在办公室,在场的只有我的主管会计。
事后,他告诉我,日军查出这笔账后,那个海军上将大发脾气,破口大骂,说我是叛徒、小偷!说我竟然敢和皇军作对!我就要被他们扔到桥头堡里了,我的大脑一片混乱!
桥头堡是日军臭名远扬的酷刑房,我有几个朋友就是宁愿自杀也不愿被关到那里去,还有几个朋友因为忍受不了审讯和酷刑,不到10天,就被活活折磨死了。
现在,该到我被关进去的时候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周日下午我才知道这些事情,如果没有想出来有效的应对措施,我真的会吓破胆的。我坐到桌前,用打字机打了两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出来:
1.我正在忧虑的是什么?
2.面对这种情况,我能做些什么?
以前我总爱自问自答,后来我把问题和答案写在同一张纸上,便于将自己的思路梳理清晰。周日下午,我回到了位于上海的住处,按照习惯在打字机上打字:
1.我正在忧虑的是什么?
明天一早,我有可能被扔进桥头堡酷刑室。
2.面对这种情况,我能做些什么?
我思考了很久,将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采取的对策总结出来四点,连同会产生的结果一起打了出来:
a.把问题对日本的海军上将解释清楚。可惜他不懂英文,倘若请别人给他翻译,肯定又会将他惹火。假如他很凶残,他宁愿把我关进酷刑房,也不会听我解释,到那时我就死定了。
b.走为上策。我的行动被他们监视了,每天他们都检查我的出入。如果我逃走了,他们只要抓住我,就会马上枪决。
c.不去办公室,躲在寓所里。这位日军上将会怀疑我,他是否派人来逮捕我可说不准,到那时,我去桥头堡肯定是无疑的了。
d.跟平常一样去办公室。有可能这家伙因为忙碌而忘了这件事。即便他想起来了,这时他已平静下来是至关重要的。假如他追究这件事,我向他解释一下也是有机会的。因此,周一时我同往常一样去上班,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我就避免去桥头堡了!
我想明白后,就打算按照第四个策略去做,到星期一我依旧去办公室。这样一来,我马上轻松下来。
当我进了办公室,看到海军上将正在抽烟,与往常一样看着我,一言不发。真是万幸,过了六个星期之后,他被调回了东京。
到此为止我的忧虑消除了。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是我救了自己。在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把所有想到的办法和预料的后果整理后都打印出来,之后我十分镇静地做出了理性的决定。如果我不这样做,肯定会不知所措,反而会做一些傻事,把自己毁掉了。假如我没有在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那个周日肯定会焦躁得睡不着觉,周一早上也会带着一张忧愁的脸到办公室去,这样,日本军官肯定会怀疑我,这对我是极其不利的。
我的经验就是,做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决定。如果没有很终做出决定,只是原地打转,那简直是自己折磨自己,会使自己面临崩溃。在我看来,做出决定后,一半的忧虑就已经烟消云散了,而在决定实施后,另外一半的忧虑就几乎接消失了。
因此,我用了四个步骤来解除忧虑:
1.准确地写出我正在忧虑的是什么。
2.写出面对这种情况,我能做些什么。
3.做出决定。
4.立即实施做出的决定。

后来,李奇费尔德担任了斯达·帕·费里曼公司的远东区总裁,负责保险业务,并且成为亚洲地区知名的美国商人。他说,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都是因为善于使用这种方法。
他的方法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它具体而且实用,能够直达问题的实质,第四个步骤——立即实施做出的决定——则是整个方法不可缺少的关键。查明事实,分析事实,付诸行动,要把这三步有效结合起来才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一旦做出决定,就要立即实施,不要犹豫不前。”
俄拉荷马州有名的石油大亨怀特·斯曾经对我谈起他实施自己做出的决定的方法:“适度考虑问题,否则会迷惑、忧虑。有的时候,过多的思考和验证是无效的。我们不能犹豫不决,必须立即做出决定并且实施决定。”
想要远离忧虑,为什么不试试李奇费尔德的方法呢?

问题一:我正在忧虑的是什么?
问题二:面对这种情况,我能做些什么?
问题三:要不要行动?
问题四:什么时候开始行动?



第二章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1871年的春天,蒙特瑞总医院一个年轻的医科学生正在苦恼怎么才能通过期末考试以及毕业以后要去哪里、做些什么、靠什么谋生等等,这个时候,他翻开一本书,书中的一句话,深深地影响了他今后的命运。
后来,这个年轻的医科学生成为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很伟大的医学家,受那句话的影响,他创建了有名的霍普金斯医学院。后来他被牛津大学医学院聘为讲座教授——这算得上是英国医学界的优选荣誉,英国女王甚至册封他为爵士。他去世以后,描述他光辉一生的传记作品长达1466页。
这个医科学生便是威廉·奥萨爵士。
1871年春天,他看到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里写的那句话,为他带来了美好的一生,那句话是:

关注脚下,不要痴迷于遥远又模糊的风景。

42年后的一个夜晚,威廉·奥萨爵士在耶鲁大学开满郁金香的校园里发表了演讲。他真诚地对学生们说,像他这样一个曾经任教于四所大学的有名教授、畅销书作家,人们肯定会觉得他有超于一般人的天赋,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他说,认识他的人都知道,其实他就是个普通人。
那么,他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到底有什么诀窍呢?他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能够在一个“独立的隔舱”里生活。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在去耶鲁演讲前的几个月,奥萨爵士曾乘坐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轮船,看见船长站在驾驶室里指挥,他按了一个按钮,命令轮船全速前进,几声杂乱的机械碰撞声过后,轮船的几个舱门都在一瞬间关闭,变成了一个个接独立的隔舱。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要比那艘轮船奇妙得多,每个人要走的路,也比那艘轮船航行的距离远得多。我想给大家的忠告是,学会将自己的人生航程控制在一个“接独立的隔舱”里,这样你的航行才会安全。你至少要走进船舱,检查一下那些舱门是不是完好无损,按下按钮,倾听你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关闭铁门,将已经死去的过去隔离开,再按下另一个按钮,关上另一扇铁门,将无从知晓的未来也隔离开。这样,你就真正地处于安全之中了,把昨天和明天都隔在外面,愚蠢的人才会为昨天落泪,为明天担忧。对昨天和明天的烦恼是今天很大的绊脚石,连不错壮的人都会被它压垮。隔离未来,就要像隔离过去一样,因为未来就在今天,不会再有明天。今天,便是拯救人类的时刻,如果把今天放弃了,而为想象中的未来费尽心思、忧愁苦闷,那简直是在折磨自己。要做的,只不过是关上舱门,培养生活在一个“接独立的隔舱里”的习惯。
奥萨爵士这段话,难道是让我们不要为明天做好准备呢?不是的,在演讲中他强调,把全部心智和热情投入到今天的工作中去,就是对明天很好的准备,这也是争取未来的专享有效方法。
奥萨爵士忠告耶鲁学子,每天的生活要以耶稣的主祷词作为开始:“我们今天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切记这句主祷词,它只是在祈祷满足今日的饮食,并没有对昨天的陈粮有任何抱怨,也没有祈祷说:“主啊!很田里干旱越来越严重了,恐怕还会持续下去,我们到了明年秋天用什么做面包啊?也许到那时我就要失业了。主啊,如果是那样,我要怎么才能吃上面包啊?”
没错,这句主祷词只要求我们去祈祷“今日的食物”,因为我们专享能吃进嘴里的,就是“今日的食物”。
《人性的弱点》
    章 喜欢批评就没有朋友

1931年5月7日那天,在纽约的人们见到了一宗闻所未闻的警察围捕罪犯的行动。被围捕的罪犯是一个烟酒不沾,绰号为“双枪”,名叫劳雷的人。当时,劳雷被包围在他情人位于西末街的一间公寓里。
一百五十多名警察将劳雷包围在他情人公寓的顶楼。他们准备凿穿罪犯藏身公寓的屋顶,用催泪弹将他熏出来。这之前,警方已经将机枪布置在劳雷藏身地附的建筑物上,一个小时之后,纽约市居民区原本的清静被一阵接一阵刺耳的机枪、手枪声打破。劳雷隐藏在一把堆满杂物的椅子背后,用手里的短枪接连不断地向警察开枪射击。那天,上万人怀着莫名其妙的激动和兴奋心情,围观了这一幕警匪枪战的场面。久住于纽约的人都清楚,在纽约,这样的事情是以往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
警察抓捕到劳雷之后,警方发言人玛罗兰总监说:“劳雷是纽约治安目前很危险的暴徒,他杀人如同切菜,他将被判处死刑!”
那么,双枪劳雷在内心又是如何给自己定位的呢?在警方围剿他藏身公寓的时候,劳雷在藏身之地写了封公开信,因为伤口流血,写的时候,信纸上留下了他的血迹!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我衣服的里面,是一颗疲惫的心,是仁慈的、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劳雷在被捕之前,有一次驾车在长岛的一条公路上和一个应召女郎调情时,一个值勤警察走到他停着的汽车旁,说:“请出示一下你的驾照。”
劳雷一个字也不说,从身上掏出短枪,朝着警察连开数枪,警察应声倒地而死。可是,劳雷并没有因为警察的死亡而停止行动,他从汽车里跳出来,捡起那个警察的手枪,又朝着尸体开了一枪。这就是劳雷说的:“在我衣服的里面,是一颗疲惫的心,它是仁慈的、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当他罪有应得地走进行刑室,坐在死刑电椅上,你以为他会忏悔说“这就是我多行不义、罪恶多端的下场”之类的话吗?不!他死前很后的话是:“我是为了自卫才杀人的。”
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说,罪犯劳雷从来就没有对自己所犯下的罪恶在内心有丝毫的愧疚。
难道,这真是罪犯对于自己所犯下的罪恶很常见的态度吗?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听听下边的话:“我把我一生中很美好的时光给予了社会大众,让他们幸福快乐,过着舒坦的日子,而我个人在社会上获得的回报,却是被人任意侮辱,遭警方搜捕。”
这是美国头号公敌卡邦所说的话,这个在芝加哥一带横行的凶残匪首,竟然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益于社会与公众的人,而且还认为自己是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社会公众赞许,而且经常被误会的人。
休斯在纽约黑帮枪战中中枪死亡前,也如此表白过。他在接受新闻采访时就明确地说,自己是个有益于社会公众的人。但事实上,他在纽约是个无恶不作的罪犯。
为了证实上面我说的话,我曾与“星星监狱”的监狱长华赖·劳斯有过一回有趣的通信。他在来信中说:“在我的监狱里,极少有人承认自己是罪犯,他们认为自己的人性与普通的善良人一样,他们对于自己犯下的罪行有这样或那样的见解与解释。在问及他们为什么犯罪时,他们一般这样告诉你,为什么自己要去撬保险箱,为什么要连续开枪伤害他人,他们为自己的犯罪行为进行狡辩,甚至说自己这样的行为是反抗社会现实的行为,而政府不应该把他们关在监狱里。”
连卡邦、“双枪”劳雷、恶徒休斯,以及被关押在监狱里的暴徒,都对自己所犯下的罪恶行径接不自责,把所犯下的罪恶归咎在他人身上,那么,我们生活中随时都能够接触到的人,又能是怎么样的呢?
华纳梅格生前说过这样的话:“早在30年前,我就已经明白,责备他人是件愚蠢的事情;就算我对于上帝分配才智不均没有任何抱怨,但是,对于制自己的缺陷,我已经觉得很好吃力了。”
华纳梅格很早就学会了制自己,而我自己却盲目地在这个世界生活了三十多年之后,才领悟到——绝大多数人不会主动地为某一件事情来责备自己,即使那错误严重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批评和责备他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那只会让人在心理上增加一层防护,并且被批评的人也会因为受到批评而竭力为自己的错误辩护。批评与责备他人也是危险的,因为它会伤害到一个人的自尊,并因此激发他对你的反抗。
德国军队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即士兵在发生一些意外事情的时候,不允许立即申诉与辩驳,他需要的是忍气吞声,直到他自己想明白整个事情。要是他当即申诉,会立即受到惩罚。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到处都有唠叨埋怨的父母、喋喋不休的妻子、斥责怒骂的老板等一些吹毛求疵、使人厌烦的人,似乎也有必要用德国军队的潜规则来约束。
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当中,我们随便就能够找出无数个批评对于他人无效的例子。老罗斯福总统和塔夫脱总统那次有名的争论,使美国的共和党产生了分裂,也使得威尔逊进驻白宫。在次世界大战中,威尔逊总统留下勇敢与光荣的痕迹,从而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
还是让我们快速地回顾一下那段历史:

1908年,罗斯福总统离开白宫,他帮助塔夫脱当上了美国总统后,就去非洲狩猎狮子去了。他从非洲回来,发现塔夫脱政府施行的政策,违背自己当初扶植塔夫脱上台时的初衷,当即发表看法指责塔夫脱过于守旧,宣布自己要竞选美国总统,并且成立了“雄鹿”党。罗斯福的这一行动几乎是共和党的噩梦。在那次美国总统选举中,共和党与塔夫脱只获得了两个州的选票——佛蒙特州和犹他州。这是共和党历目前很惨重的一次失败。

塔夫脱在被罗斯福指责批评的时候,他有没有责备自己呢?肯定没有。他只是流着眼泪说:“我不清楚自己该怎么去做,才能与自己已经做过的有所区分。”
历目前,他们中到底是谁做错了?这是我不知道的,也是我无须去关心的。可我现在想说的是,罗斯福对塔夫脱所有的批评,并没有让塔夫脱认为自己不对,只是使得塔夫脱在公众面前眼含泪水反复为自己辩护。
还记得让舆论炒作了很多年,震惊了全美的蒂波特山石油丑闻吗?这个丑闻影响之大,在美国人的记忆里是极其罕见的。
下面是这个案件的事实:

当时,艾伯特·福尔是哈定总统上任后任命的内政部长,哈定总统还委派他主持政府在埃尔山油田与蒂波特山油田保留地出租的事情。这两个油田是美国政府为美国海军未来用油准备的保留地。
出租保留地,福尔有没有公开投标呢?没有!他将这份投资就会有丰厚回报的合约,给了他的一个叫图海尼的朋友。那么图海尼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以“债款”的名义把10万美元送给了这位福尔部长作为回报。
在拿到回报之后,福尔利用手中的权力,派遣美国海军陆战队进驻该地区,目的是把邻的有竞争力的石油商赶走。那些被驱逐出保留地的石油商,内心并不甘心接受被驱逐的事实。他们将福尔告上了法庭,这样就像拉开拉链一样地牵扯出蒂波特山油田10万美元的舞弊案。这件事情曝光之后,全美哗然,其恶劣的影响,几乎让哈定政府瘫痪,共和党也差点垮台。而事件主要责任人福尔也被判刑坐牢。

在美国联邦政府的高官中,极少有人像福尔那样被谴责得焦头烂额。坐牢后,他悔悟了吗?答案是:保证没有!
几年之后,美国安全局长胡佛在一次公共演讲里暗示说,哈定总统的死亡跟他精神受到刺激和内心感到压力有关,其原因是他的朋友中有人出卖了他。那次演讲的现场,福尔的妻子也在,当她听到这话,马上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情绪失控地放声大哭。她紧握拳头,质问胡佛:“哈定怎么是福尔出卖的?保证不是这样!我丈夫从来就不是出卖朋友的人,就是这个房间堆满了黄金,也无法诱惑他。哈定之所以会过早死亡,那是因为是别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把他出卖的结果,而不是因为我丈夫。”
从这样的例子中,我们就能够看清楚人的自然天性,即自己做错了事情,只会想法推卸责任,只会指责别人。因此,当我们在批评指责他人之前,一定要去想想卡邦、劳雷和福尔这些人的例子留给我们的启示。
批评就如同我们自己饲养的鸽子,它们被放飞之后,还会飞回到我们身边。我们要明白这样的事实,我们对他进行批评,他也一定会为了替自己辩护,反过来指责我们的。这就如同温和的塔夫脱在面对老罗斯福指责时所做的那样:“我不清楚自己该怎么去做,才能与自己已经做过的有所区分。”
1865年4月15日,这是星期六,清晨,林肯总统躺在一间简陋公寓的卧室里。这间公寓就在他遭到枪击的福特剧院的对面。在身体消瘦的林肯躺着的这间公寓靠墙的床上方,挂着一张朋罕复制的油画“群马展览会”,一盏煤气灯散发出幽暗昏黄的光。
在林肯总统即将去世前,陆军司令斯坦顿心情沉重地说:“躺在这里的,是全世界有史以来很完美的。”
我曾花了10年左右的时间来研究林肯总统待人处世的成功秘诀,仔细地在他的一生事迹里寻找,与此同时,我还用了3年的时间,撰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籍,我为这本书取名为“人性的光辉”。
我能够自信地说,我已经把有关林肯总统的人格以及他家庭生活的研究工作,做到了任何人所尽力能做到的极限程度了。我还从林肯事迹中特别找出他待人的方法,并做了详尽的研究。林肯总统一生中有没有发生过随意批评指责人的事情呢?肯定有,那是在印第安纳州的鸽溪谷,他年轻的时候;他不但批评过,而且还写信写讽刺诗嘲笑他人,他把自己写好的东西放到别人随手就可以捡到的路上去,其中就有一封他终身感到后悔的信。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的春田镇做了执业律师之后,曾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公然对与他敌对的人进行谩骂,但这种事在他一生中仅做过一次。
1842年秋季,年轻的林肯在春田报上刊登一封匿名信,讽刺一个名叫西尔兹的爱尔兰政客,这封公开信引得全镇人哈哈大笑。西尔兹是个极为敏感和自尊心很强的人,这封信让他感到很好愤怒。他来到报社查寻写信的人,当知道是林肯写的之后,他立即找到林肯,要用决斗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林肯从来就是个不喜欢打架的人,更反对用决斗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为了顾及自己的颜面,他还是答应与西尔兹进行决斗。林肯早年向一个西点军校毕业的军官练习过刀术。林肯的手臂很长,因此,在西尔兹让他自己选用武器时,他选择用马刀。到了约定决斗的那天,他和西尔兹来到了密西西比河的沙滩上,准备为彼此的尊严生死一战。在决定生死的很后一分钟,他们的朋友成功地劝阻了这次决斗。
这次事件对林肯来说,是极其恐怖和危险的。可是这个事件的发生给了林肯在待人处世方面一次极为宝贵的教训。自此以后,林肯再也没有写过侮辱他人的公开信,更不用说做些什么嘲笑讥讽他人的事情了。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因为北方军队与南方军队作战时经常打败仗,林肯会经常更换统帅军队的将领。每一次失败都会令林肯心情沉重,他失望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每当在这样的时刻,几乎所有人都会指责那些打了败仗的将领,唯独林肯面对那些将领时,始终保持着平和的态度。他一生很喜欢的座右铭是:“不要轻易地评议他人,这样就会免遭他人评议。”
每当林肯的妻子与他人用刻薄的语言谈论南方人的时候,他就会这样规劝他们:“请不要这样批评他们,在相同的情况下,也许我们和他们一样会做同样的事。”
可是,林肯批评他人的事情也不是接没有,要是必须去批评某个人时,他一定会去批评的。我们看看下面的这个例子就会知道:
1863年7月4日晚,南方邦联军在罗伯特·李将军的率领下,开始向南边撤退。当时正值雨季,河水泛滥成灾。当罗伯特·李将军带着他溃败的军队退到波托麦时,因为密西西比河暴涨,他们无法渡河,而在南方邦联军的后面是乘胜追击的北方联军。前有洪水,后有追兵,这样就让罗伯特·李与他的军队进退不能,处在困境中。
林肯知道这是歼灭南方邦联军,俘虏罗伯特·李将军,结束这场战争的好时机。他满怀希望地命令北方联军司令米德,要他无须召开军事会议,当机立断地对罗伯特·李所率领的残余部队进行攻击。林肯先拍电报发出进攻命令,随后又派遣特使督促北方联军司令米德采取行动。
可是在这个不错时机,北方联军司令米德将军又是怎么做的呢?他采取了与林肯总统命令恰恰相反的行动,违背了林肯总统的命令,召开了军事会议,而且在行动方案做出来时还犹豫不决。他找了无数个借口致电林肯,并拒保证罗伯特·李将军溃败的军队采取军事行动。事情的结果是,洪水退去,罗伯特·李将军带着他溃败的军队,从波托麦顺利渡河逃到了密西西比河的对岸。
林肯得知这个消息后,愤怒到了极点,他对着自己的儿子劳伯托大声喊道:“我的上帝啊,米德他到底干了些什么?罗伯特·李的军队已经被我们包围,我们只需伸手就可以把他们抓住。在这样有利的形势下,任何一个人带领一支军队都能够把罗伯特·李的军队消灭掉,即便是我这样不懂得打仗的人也是能够做到的。”
《格局》
    

《自卑与超越》
译者序 A.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和弗洛伊德同属于精神心理学界大师级的重要人物。他自小患有驼背,行动不便,因此,他觉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五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致命的重病,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医生。以后,他说他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他的许多心理学上的观点都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的记忆中寻出蛛丝马迹。 1895年,阿德勒从维也纳大学获得了医药学学位。两年后,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结了婚。在维也纳居住期间,阿德勒也像普通的维也纳人一样,经常到咖啡馆和朋友及学生们一起饮酒作乐,谈天说笑。他友善谦和,不拘小节,因此和三教九流的人都交上了朋友。 阿德勒曾经熟读弗洛伊德所著的《梦的解析》一书,他认为它对于了解人性有莫大的贡献。他曾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写文章为弗洛伊德的观点作辩护,结果弗氏写信给他,邀他加入弗氏所主持的讨论会——有人因此而认为阿德勒是弗氏的学生,其实大谬不然。虽然阿德勒的观点和弗氏迥然不同,但是,他仍然在1902年加入弗氏的集团。此后,阿德勒成为这一集团的领导人之一,饱受弗氏的赞誉,并继弗氏之后,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兼《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有关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这篇文章使其声名大噪。阿德勒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例如富兰林·罗斯福患有小儿麻痹症,但通过奋斗却最终成为美国总统。有时候,一方面的缺陷也会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补偿,例如尼采身体羸弱,可是他却弃剑就笔,写下不朽的权力哲学。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以后,阿德勒更体会到: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因为他们身体弱小,必须仰赖成人生活,而且一举一动都受成人控制。当儿童们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他们能够做的事情的借口时,他们便会发展出神经病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它便会构成“自卑情结”。因此,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此时,弗洛伊德认为阿德勒的观点是对自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的一大贡献,可是却觉得它未谈及本我(id)和超我(su-perego)等部分,而且所谓的补偿作用也只是自我的一种功能而已。这时候,阿德勒的观点尚未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然而,当阿德勒主张补偿作用是其中心思想时,弗洛伊德便与他势同水火了。 起初,两人还彼此容忍对方,可是当弗氏要求阿德勒登在其学刊上的文章要先受荣格(Jung)检查时,他们正式闹翻了。弗氏致信《心理分析学刊》发行人,要他把学刊封底阿德勒的名字除掉,否则就把弗氏自己的名字去掉!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为了阿德勒的观点曾经开了许多次会,由于弗洛伊德和其他许多人都坚持阿德勒的观点无法见容于心理分析学派,阿德勒便率领他的一群跟随者退出心理分析学会,而另组“自由心理分析研究学会”,并自称其研究为“个体心理学”。 在和弗洛伊德决裂之后,阿德勒摒弃了弗氏泛性论的心理分析观点,他认为这是对性的迷信,并以社会的概念来解释男性钦羡。他并不否认潜意识动机的实在性,但是他却比弗氏更重视自我的功能。他也不否认梦的解释有其重要性,不过他却认为梦是解决个人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像弗氏那样,事事都以性来解释。例如俄狄浦斯情结的发生,他也认为只是被宠坏的孩子对母亲的依赖而已。当然,性欲是存在的,不过它和饥饿或口渴一样,这种生物学上的因素只有在追求优越地位时,才能进入心理学的领域。 在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德勒曾在奥国军队中服役,充当军医。以后,他又曾在维也纳的教育机构中从事儿童辅导的工作。此时,他发现:他的观点不仅适用于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而且可涵盖师生关系。 在1920年左右,阿德勒已经声名远扬了。在维也纳,有许多学生和跟从者包围着他,他和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时光。然后,他便周游各国,到处讲学。1926年,阿德勒初抵美国,受到热烈欢迎。1927年,他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1932年,他又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1934年,阿德勒决定在美国定居。次年,他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阿德勒受聘赴欧洲讲学。由于四处争聘,他有时甚至一天之内要分赴两个城市演讲。由于过分劳累,他终于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死于苏格兰阿伯丁市的街道上。 阿德勒一生著作丰富,而此书著成于阿德勒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书中包括了阿德勒最主要的思想。由于译者水平所限,书中定有疏漏之处,尚祈读者不吝指正。
《乌合之众 群体心理研究》
 
《格局》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社 等
ISBN 9787505737488
条码 9787505737488
编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著;曹晚红 译
译者
出版年月 2017-01-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精装
页数 258
字数 152千字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