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三国史

编号:
wx1201826635
销售价:
¥57.42
(市场价: ¥66.00)
赠送积分:
57
商品介绍

三国时期被称为中国历目前的英雄时代,很值得人们去品味,去研究。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荆州之战,以及魏灭蜀之战、晋灭吴之战,都是群英会聚,精彩纷呈。各色人物演义了一个英雄创世纪的时代。本书内容从汉末纷乱到曹刘孙三家的崛起,很后三国归一,将一个伟大的风云时代展现在你的面前。作者何兹全先生为靠前有名的魏晋史专家,本书曾作为高校教材在1994年出版,此次在原书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增加了近年来学界的很新研究成果。

何兹全(1911-2011),山东菏泽人,有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7年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在霍普金斯大学培祗靠前学院工作。1950年回国,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共发表学术文章八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社会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史学理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兵制等。

序言
一、黄巾起义
1.时代背景
2.太平道
3.起义和失败
二、董卓之乱
1.最后一次宦官外戚斗争
2.董卓和东方兵起
3.董卓被杀,关中残破
三、曹、袁争胜
1.曹操、袁绍出身
2.挟天子而令诸侯
3.曹操屯田许下
4.袁绍坐失良机
四、官渡之战
1.时人对胜败的预估
2.官渡之战的序幕
3.官渡主力决战
4.曹操扫平河北
五、赤壁之战――三分形势初现
1.战前形势
2.孙刘联合
3.赤壁之战,瓜分荆州
六、曹操取关中
七、刘备取益州
1.刘璋仁弱
2.刘备入川
3.刘备夺取益州
八、曹、刘争汉中
1.张鲁的政教合一统治
2.曹操占有汉中
3.刘备夺取汉中
九、孙、曹争淮南
十、孙、刘争荆州
1.孙、刘必争之地
2.吕蒙施计袭取荆州
3.夷陵之战
十一、三国鼎立
十二、魏国社会和政治
1.自然经济
2.屯田、客、士家
3.豪族、依附民
4.宽与猛的政治
十三、吴国社会和政治
1.开发江南
2.世代领兵
3.豪族强宗
4.政治悲剧
十四、诸葛亮治蜀和南征北战
1.诸葛亮治蜀
2.征南中
3.北伐
4.蜀汉儒学
十五、建安文学
1.时代和传统
2.《为焦仲卿妻作》和蔡文姬《悲愤诗》
3.曹氏父子
4.建安七子
十六、司马懿夺权
1.起家、托孤
2.政变、夺权
3.司马氏夺权的社会基础
十七、曹氏、司马氏的血腥斗争
1.杀李丰、夏侯玄,废齐王芳
2.毋丘俭起兵淮南
3.诸葛诞起兵淮南
4.杀魏帝高贵乡公
十八、玄学的兴起
1.由儒到玄
2.何晏和王弼
3.嵇康和阮籍
十九、蜀汉的灭亡
1.蜀汉后期
2.钟会、邓艾灭蜀
二十、孙吴的灭亡
1.孙皓的残暴
2.晋灭吴,三国一统
后论
附录
汉末三国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附记

    一、黄巾起义
     1.时代背景
     东汉统一帝国的垮台和分裂局面的出现,应从黄巾暴动说起。《三国演义》就是从黄巾暴动讲起的,有眼光,有识见。
     黄巾暴动的出现,是东汉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商人兼并的结果,是民不聊生、走投无路的结果。
     在中国历目前,大凡一家取得天下做了皇帝,开始都能君臣上下励精图治,严惩贪污腐败,懂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尽量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生活下去。但多则百年、几十年,少则十年、二十年,安居久了,统治者又腐化起来。于是吏治腐败,赋役繁重,人民求生不得;于是铤而走险,酿成大乱;于是皇帝被打倒,皇朝被推翻。新皇朝在这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烂摊子上重新建立起来。君臣上下又励精图治一番;于是社会又安定一个时期。于是又腐败,于是人民又起来,于是皇朝又被推翻,于是新皇朝又建立起来。循循环环,改朝换代不已。当然,这是就历史发展的大形势说的,细察起来,在循环中社会也有变化,有发展,有进步,不是死水一潭。历史循环论是错误的。
     东汉自安帝以后,政治腐败逐渐严重。外戚宦官争权夺利。外戚夺得大权,换一批亲朋子弟做官;宦官夺得大权,又换一批亲朋子弟做官。一批人上去,一批人下来。上一批、富一批、贵一批。受苦受害的总是人民百姓。
     使人民受苦的,政府官吏以外还有商人。战国以来,商业交换经济发展。商业发达,城市兴起,人民见识增长,智慧文化也随着进步。城市,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源泉。城市生活给人带来思想,带来智慧,带来文化。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除了有关农业、畜牧业的知识外,无不从城市兴起。
     但交换经济发达,是好事也带来恶果。城市经济发达的结果,总是商人得利,农民吃亏。商人越来越富,农民越来越穷。
     在商业不发达的农业社会里,王公贵族官吏只是从农民手里征收他们生产的物品,农民生产什么他们就征收什么。他们得的多些,生活比农民丰足些,如此而已。商品经济出现和发展后,为了使产品有销路有竞争能力,就得使产品精益求精,不然便卖不出去。产品卖不出去,商人就要蚀本甚或破产,吃苦。因此,生产品总是精益求精的。在精美物品刺激引诱下,王公贵族官吏的欲望大开。他们追求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用好的。司马迁就说过:“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昧,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追逐美好,厌恶粗野,这是人的欲望,谁也阻挡不住,就是排门挨户去讲节约的道理,谁也不去听你的。
     商人发家致富,靠钱。“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手里钱越多,生意越做得大,钱越赚得多。通过钱、交换,商人把农民的土地、财产兼并到自己手里来。王公、官吏发家致富靠权。他们有权在手,一道命令颁布下去,便能变农民的财产为他们的财产,更不用说横征暴敛非法勒索了。
     商人靠钱,官靠权,钱和权谁厉害?这要分两层来看。形式上看,政府的官厉害。官吏有权有势,对农民可以用命令来横征暴敛,置人于死地。对商人他们也可以用政治手段没收他们的财产。这样看来,官厉害;但深入一层考察,政府官吏所以有欲望要钱要财也是商品交换经济的产物。没有商品生产的刺激,官吏也就会乐于他们的“土”生活了。如此说来,交换经济的发展又是官要钱的社会基础。
     农民失掉土地,在农村没法生活,只有游荡于社会,麇集于城市。从西汉开始,流民问题就是社会上的大问题。文帝时,晁错已说:“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书?食货志上》)元帝时,贡禹说:“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汉书?贡禹传》)贡禹的话,可能有夸大。但一个大臣向皇帝上疏总不能胡说,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实在是惊人的。自东汉建国,流民就一直不断。安帝以后,越来越严重。“黎民流离,困于道路”,“弃捐旧居,……穷困道路”,“老幼相弃道路”,“人庶流进,家户且尽”,“万民饥流”,“民多流亡”,“百姓饥穷,流冗道路”(《后汉书》和帝以下各帝纪)这一类的话,真是史不绝书。
     流亡道路解决不了生活问题。于是大批流亡人口麇集到城市里。在城市生活,总比农村好混。做些小手工业、小商小贩,都可以糊口。做些泥人、泥狗、泥车马等小孩玩具卖,也可以活。这样,西汉时期城市里养活了大量人口。东汉前期的王符说:“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浮食者众。”(《潜夫论?浮侈篇》,见《后汉书?王符列传》)据他估计,当时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工作或浮游在城邑里。他说:“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同上)
     照王符的估计,东汉人口百分之九十住在城邑,这大约是夸大了。但贡禹也说“耕者不能半”。两汉时期,人口住在城邑里的一定很多,大约是没有问题的。
     大量人口挤进城邑里,也有个饱和点,超过一定数量――饱和点,城市也养活不了。城邑人口仍要走上流亡的道路。这种情况,西汉末年已经出现。哀帝时,鲍宣上书中曾说到“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汉书?鲍宣传》)。成帝赐翟方进册说:“间者郡国谷虽颇孰,百姓不足者尚众,前去城郭,未能尽还。”(《汉书?翟方进传》)西汉如此,东汉更是如此。为什么把人民流亡说成是“去(离开)城郭”呢?这总说明住在城邑的人口众多吧!西汉时期,人民穷困离开农村逃亡城市尚可以活。等城市都无法生活,须要离开城市,就大成问题了。
     黄巾起义,就带有极浓厚的流民性质。灵帝时司徒杨赐对他的掾属刘陶说:“张角等遭赦不悔,而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且欲切敕刺史、二千石,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后汉书?杨震列传附杨赐传》)流民归本,就可以孤弱其势,可见张角的徒众多是流民。
     P1-4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095370
条码 9787010095370
编者 何兹全、张国安 著
译者 --
出版年月 2018-11-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90
字数
版次 1
印次 2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