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中国武侠电影的侠女形象嬗变(梳理我国武侠电影百年发展,剖析其中侠女形象之嬗变)

编号:
wx1203951500
销售价:
¥64.74
(市场价: ¥78.00)
赠送积分:
65
数量:
   
商品介绍

1. 梳理我国武侠电影百年发展,剖析其中侠女形象之嬗变;
2. 系统讲述人物形象创作。

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侠女”形象自古有之,迈入现代以来,这一形象随着武侠电影进入现代大众文化的再现系统,成为传统与现代话语共同建构的一种女性形象。
就武侠电影的商业性而言,侠女是大众娱乐消费下视觉奇观的形式之一;而就武侠电影的人文性而言,侠女则承袭了中国文人以女性自喻的传统,是诸多导演自我表达的叙事符号与美学载体。侠女不仅是武侠电影中重要的类型元素,也是使我们重新对中国武侠影像进行阐释的切入点。
本书运用历史研究、文化研究和电影批评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武侠电影进行文化史考察与文本分析,从文学和艺术的视角切入,对侠女形象进行文学和艺术理论分析,建立了文学和艺术研究领域中的女性研究范式。

周舒燕,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2014—2016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副研究员。2016—2018年,获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人才项目,担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科研博士后,获优秀博士后称号。2018年10月,被评为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主要从事电影批评、媒介文化研究与性别研究。

导论 侠文化传统、武侠电影与侠女
第一节 侠文化与侠女
第二节 百年武侠电影中的侠女形象
第三节 女性主体的“形象比喻”
第一章 早期武侠神怪片中的侠女建构与白话现代性
第一节 侠女形象的现代转化
第二节 侠义与言情:侠女的欲望与去欲望
第三节 从女妖到女侠:女性欲望及身体符号的转变
第四节 现存的三部早期侠女电影(1929—1931)
第五节 侠女故事与新旧性道德的缝合:《红侠》(1929)
第二章 邵氏新武侠电影的巾帼英雄与文化民族主义
第一节 邵氏武侠片的兴起与侠女的重现
第二节 男性英雄主义江湖中的侠女:《大醉侠》(1966)与《金燕子》(1968)
第三节 三角关系中的欲望与“知己”:《保镖》(1969)
第四节 三角关系之变形:《玉罗刹》(1968)
第五节 侠女师徒与女性社会纽带:《钟馗娘子》(1971)
第六节 从女侠联合到群侠结盟:《盗剑》(1967)
第三章 胡金铨文人武侠电影中的女侠、儒侠与禅的思考
第一节 胡金铨与“文人武侠电影”
第二节 儒侠与女侠
第三节 神秘化的女性主体:《聊斋志异·侠女》
第四节 从侠女恩仇到禅宗:对儒与侠的超越
第五节 《迎春阁之风波》(1973)与“老板娘”形象
第四章 后新浪潮时期港产武侠片中的阴性气质与奇情叙事
第一节 新浪潮与香港武侠电影的后现代转向
第二节 走进浪漫爱:从《龙门客栈》(1967)到《新龙门客栈》(1992)
第三节 女性情欲与姐妹情谊的冲突
第四节 逾越的身份与欲望:《东方不败》系列(1992—1993)
第五节 喜剧化“妇侠”:《方世玉》系列(1993)
第五章 从武装到红装:改革时期银幕侠女的性别气质转型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武侠片商业浪潮
第二节 功夫女星:民间侠义中的“铁娘子”改造
第三节 家族/民族重负下的女性:《武当》(1983)
第四节 重写儿女英雄:《侠女十三妹》(1986)
第五节 被放逐的“世外高人”:《吕四娘》系列(1988—1989)
第六章 新世纪以来的华语武侠电影与性别伦理重构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武侠大片与侠女的隐退
第二节 欲望与禁制的武侠美学:《卧虎藏龙》(2000)
第三节 侠女归家的(不)可能性:《剑雨》(2010)
第四节 侠女复仇的伦理悖论:《一代宗师》(2013)
第五节 《刺客聂隐娘》(2015)与侯孝贤的跨界江湖
结语:江湖光影中的性别伦理学
参考文献
致 谢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 9787522539096
条码 9787522539096
编者 周舒燕 著
译者 --
出版年月 2025-08-01 00:00:00.0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88
字数 257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