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综合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使用遥感、大数据等手段分析乡村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空间差异,使用参与式评估、乡村功能耦合协调度等方法诊断功能态势,划分乡镇类型,是使用技术手段定量评价乡村发展的尝试与探索,凸显了理论的交融性和方法的针对性。全书共6章,包括乡村功能的概念与历史演变、新型城镇化下乡村特有功能的理论框架、新型城镇化下乡村特有功能态势诊断与分类、典型乡村功能演进与提升案例剖析、新型城镇化下乡村特有功能差异化重塑与提升路径、结论与展望。面对城乡关系的复杂性和分类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需求,本书内容注重城乡关联和功能互补,突出乡村在城乡地域综合系统中的价值与特色,探寻乡村内生特质与特有功能,具有代表性。
荣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优秀成果奖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乡村功能的概念与历史演变 1
1.1 乡村功能的概念与内涵 1
1.1.1 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保障功能 2
1.1.2 生态屏障和环境保护功能 3
1.1.3 保存和传承民族历史的特色文化功能 4
1.2 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乡村功能演变 5
1.2.1 春秋战国“城乡分离” 下的乡村功能 5
1.2.2 秦汉隋唐“城乡分化” 下的乡村功能 6
1.2.3 宋元至民国“城乡模糊” 下的乡村功能 7
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发展” 下的乡村功能 8
1.3 中国乡村功能特征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新型城镇化下乡村特有功能的理论框架 14
2.1 乡村特有功能评价的理论基础 14
2.1.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14
2.1.2 乡村地域系统理论 14
2.1.3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理论 15
2.1.4 城乡有机体理论 16
2.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特征分析 17
2.3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特有功能的关联 19
2.3.1 新型城镇化对乡村功能的影响 19
2.3.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特有功能实施的新特征新要求 20
2.4 新型城镇化下乡村特有功能理论框架构建 26
参考文献 28
第3章 新型城镇化下乡村特有功能态势诊断与分类 31
3.1 乡村特有功能问题诊断方法 31
3.1.1 数据获取与处理 31
3.1.2 指标体系构建 34
3.1.3 要素重组———主成分分析 35
3.1.4 耦合协调度模型 37
3.1.5 空间重构———探索空间数据分析 38
3.1.6 系统提升———高斯混合模型 40
3.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乡村特有功能主导因素探索 41
3.3 乡村功能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45
3.3.1 乡村功能耦合机制 45
3.3.2 耦合协调度分析 46
3.3.3 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 53
3.4 我国乡村特有功能分类与区划 55
参考文献 61
第4章 典型乡村功能演进与提升案例剖析 63
4.1 北京大兴区 65
4.1.1 大兴区朱脑村概况 65
4.1.2 朱脑村乡村功能演变 67
4.1.3 朱脑村乡村发展现状评价 69
4.1.4 朱脑村未来乡村功能演进与提升方向 71
4.2 甘肃民勤县 73
4.2.1 民勤县区域概况 73
4.2.2 民勤县乡村功能演变 74
4.2.3 民勤县乡村发展现状评价 76
4.2.4 民勤县未来乡村功能提升策略 80
4.3 重庆市 83
4.3.1 重庆市概况 83
4.3.2 重庆市乡村功能演变 86
4.3.3 重庆市乡村发展现状评价 87
4.3.4 重庆市未来乡村功能提升策略 96
参考文献 99
第5章 新型城镇化下乡村特有功能差异化重塑与提升路径 101
5.1 基于乡村特有功能分类的差异化重塑路径 104
5.1.1 乡村功能组合类型划分 104
5.1.2 乡村功能差异化重塑路径 105
5.1.3 乡村功能重塑政策保障措施 109
5.2 “自上而下”: 基于乡村特有功能的发展治理模式 110
5.2.1 经济提升: 特色产业与“一村一品” 模式 111
5.2.2 生态保护: 易地搬迁模式 113
5.2.3 社会发展: 乡村旅游驱动模式 115
5.2.4 乡村功能发展与乡村治理保障措施 116
5.3 “自下而上”: 参与主体视角下乡村功能提升策略 117
5.3.1 以“以人为本” 的参与式村庄规划为抓手? 实现乡村功能提升 119
5.3.2 城乡融合发展 120
5.3.3 市场“无形之手” 与政府“有形之手” 相结合 121
参考文献 122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125
6.1 促进城乡一体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25
6.2 探索多功能协调的乡村发展模式 127
6.3 识别不同乡村振兴路径的潜在风险 128
6.4 完善政府主导与村民意愿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129
6.5 健全和完善乡村振兴的政策机制保障 130
参考文献 131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823472 |
| 条码 | 9787030823472 |
| 编者 | 高阳 著 |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 开本 | B5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146 |
| 字数 | 200000 |
| 版次 | 1 |
| 印次 | |
| 纸张 |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