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开篇引言后,第一章提出基于自然的公园城市解决方案,阐述了其理论基础、科学内核、时空表达等内容。第二章聚焦能源转轨,分析高碳化石能源在城市发展中的局限,探讨向零碳可再生能源转轨对公园城市的意义、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路径。第三章围绕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介绍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范式、理论逻辑,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现实条件给出路径选择。第四章研究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剖析公园城市语境下该发展模式的特征属性、面临挑战、表现形式,并提出提升发展水平的路径。书末附有主要参考文献和后记,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引。
潘家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博导。1992年获博士学位(经济学,剑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减缓评估报告主笔。廖茂林,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同城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国际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所级国情调研基地负责人,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在《管理世界等 SCI/SSCI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成果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独立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高端智库、国家财政部、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西班牙BC3、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NRDC)等多个国家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
引言
第一章 基于自然的公园城市解决方案
第一节 基于自然的公园城市理论基础
第二节 基于自然的公园城市科学内核
第三节 基于自然的公园城市解决方案时空表达
第四节 基于自然的公园城市解决方案
第二章 高碳化石能源向零碳可再生能源的转轨发展
第一节 高碳化石能源在城市发展中的历史局限
第二节 向零碳可再生能源转轨对公园城市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节 公园城市向零碳可再生能源转轨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向零碳可再生能源转轨的公园城市发展路径
第三章 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
第一节 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第二节 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
第四节 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条件
第五节 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四章 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
第一节 公园城市语境下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特征属性
第二节 公园城市目标下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挑战
第三节 公园城市背景下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公园城市理念下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22756035 |
| 条码 | 9787522756035 |
| 编者 | 潘家华 著 |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 开本 | 其他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
| 字数 | |
| 版次 | 1 |
| 印次 | |
| 纸张 |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