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1.涵盖时间长,涵盖从奥斯曼帝国诞生到21世纪的埃尔多安时代。
2.采用了大量历史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堪称异见学派的通史作品。
3.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教授万字长篇导读,更易阅读入门。
4.库尔德裔历史学家的土耳其研究,十年来已反复再版,全新版本紧贴当下埃尔多安时代。
奥斯曼帝国诞生于13世纪的安纳托利亚,在塞尔柱帝国的余烬中崛起,逐步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的世界性帝国。历经数个世纪的军事胜利与领土扩张,其版图从维也纳城门一直延伸到也门,从阿尔及利亚直抵伊拉克。1453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标志着帝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而在16世纪苏菜曼大帝的统治下,帝国的权势与影响力达到巅峰、被视为奥斯曼的"黄金时代”。这一帝国不仅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也在全球秩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这长达六个多世纪的辉煌背后同样暗藏危机。民族与宗教的多样性,既为帝国提供了广阔的人力与资源,也成为不断累积的隐忧:族群冲突、宗派对立、地方离心与中央集权衰落等,成为帝国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了避免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所言的“三代灭亡”的宿命,奥斯曼人努力救亡图存,到了19世纪,深陷内忧外患的帝国启动坦志马特改革,试图以开明专制与现代化举措挽救颓势,但终究未能逆转衰落。临近第一次世界大战,它已被欧洲讥为“病夫”,最终在1923年彻底解体,让位于凯末尔主义共和国。至此,土耳其历史与奥斯曼历史发生了断裂,新生的共和国一方面否认帝国的政治传统,转向民族国家的现代模式;另一方面,又在认同与记忆层面延续了某种“奥斯曼性”的遗产,而帝国时代的记忆、制度与认同、仍在不同程度上塑造着现代土耳其的政治与社会。
哈米特·博扎斯兰,中东、土耳其及库尔德问题研究专家,自2006年起担任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研究主任,拥有历史学与政治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主要聚焦中东历史与政治社会学、阿拉伯世界的革命与暴力,以及21世纪反民主现象的形成。
董涵宇,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近现代史。
李建勇,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教师,主要关注世界史、法国史及法语区国家的历史研究。
新版前言/001
导论/021
第一部分一个“世界帝国”
第一章帝国的台前与幕后/031
第二章对帝国逆来顺受,抑或揭竿而起/076
第三章帝国的忧郁/091
第二部分一种新秩序
第四章奥斯曼体系的衰竭/115
第五章改革国家:坦齐马特/131
第六章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重塑帝国/157
第七章从坦齐马特的人文主义到社会达尔文主义/188
第三部分联合主义与凯末尔主义的土耳其
第八章青年土耳其党/207
第九章十年战乱(1908-1918)/241
第十章凯末尔主义土耳其的诞生/276
第十一章革命民族主义共和国/302
第四部分今日的土耳其
第十二章多元政体/333
第十三章人口、经济和社会结构/366
第十四章国家空间与政治现实/378
第十五章宗教现实与少数群体空间/405
结语2010年代的各种不确定性/431
2015年版后记/441
注释/448
大事年表/517
人物传记选注/529
主要政党、组织和政治思潮/548
术语表/554
重要参考文献/562
原书索引/569
土耳其语单词转写说明/570
译者说明/579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13119675 |
| 条码 | 9787213119675 |
| 编者 | (法)哈米特·博扎斯兰 著 著 董涵宇,李建勇 译 译 |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 开本 | 32开 |
| 装帧 | 精装 |
| 页数 | 578 |
| 字数 | 446000 |
| 版次 | 1 |
| 印次 | 1 |
| 纸张 |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