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编辑推荐】:◎一本全新的波澜壮阔的20世纪拉丁美洲史。◎拉丁美洲的20世纪,文化与政治纠缠,激情四射、令人大开眼界。◎维森特?维多夫罗、博尔赫斯、迭戈?里维拉、聂鲁达、马尔克斯、波拉尼奥、略萨……拉美文化人物也是革命人物。
"【内容简介】:
在拉丁美洲,所有人都是革命分子,一个遍地闹革命的大洲。 拉丁美洲的20世纪,深深地烙印着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这100年是一段漫长、复杂、激情火热的岁月,也是一幅瑰丽多彩、令人大开眼界的画卷。
在西班牙于1898年失去其最后一个美洲殖民地前不久,诗人、艺术家意识到了拉丁美洲未来面临的真正危险:美帝国主义。突然之间,他们抛弃了浪漫的象牙塔,投身于一项更紧迫的政治事业:展示拉丁文化的优越性,确立自己独属于拉丁美洲的身份。
文化的变迁最终以革命运动的形式爆发。沉浸于革命观念中的文化人将文化服务于民族和国家,有的成了拉美共产主义的先行者,有的催生出了拉美的法西斯主义;同样是这批人,在尝试通过推崇本民族人物以及推广本民族文学的方式来强化自己民族身份的过程中,有的思想转向了世界大同的观念,有的则成为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在对本土的热情中拒斥他们认为是外国的东西(自由民主、宪法、资本主义),继续为专制和暴君争取支持并拥护仇外、不宽容的理想。后者在知识界的影响力最终催生了20世纪拉丁美洲的主要独裁政权。
维森特?维多夫罗、博尔赫斯、迭戈?里维拉、聂鲁达、加西亚?马尔克斯、波拉尼奥、略萨……这些拉美文化人物与重要的政治人物贯穿全书,展示了先锋艺术与拉丁美洲威权政治之间奇怪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关系。
思想和艺术在拉丁美洲的发明及其各种独裁和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认同的构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本书的高潮在于分析当代世界,展示民粹主义和土著主义,探讨典型的拉丁美洲现象如何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政治和文化实践。
"
"【作者简介】:
卡洛斯?格拉内斯,Carlos Granés,当今西语世界最扎实、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
1975年生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在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获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2003—200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奖学金。
格拉内斯著述颇丰,包括La revancha de La imaginación (CSIC,2008)、El pu?o invisible: Arte Revolución y un siglo de cambios culturales (Taurus,2011)和La invención del paraíso: El Living Theatre y el arte de la osadía(Taurus, 2015)。
他还为多家西班牙和拉美媒体撰稿,包括Letras Libres、Arcadia、Sibila、Unidiversidad和El Malpensante,目前是哥伦比亚《观察家报》(El Escetador)的专栏作家。他也经常受邀在西班牙和拉美各大学及文化机构发表演讲。
"
"目录
阅读说明001
开始之前。何塞·马蒂之死,拉美漫长的20世纪之序言003
第一部分
1898—1930寻找自我的大陆:美洲主义与先锋派呓语 1. 对生活的厌恶及其他通往象牙塔的道路011
2. 卡列班对阵爱丽儿:拉美反美主义的起源016
3. 现代主义的政治化与美洲化023
4. 从爱丽儿主义到拉丁民主030
5. 欧洲先锋派运动的爆发及其难以证实的后果035
6. 通往先锋派的中间站:阿特尔博士与墨西哥革命039
7. 何塞·巴斯孔塞洛斯与种族呓语046
8. 印第安美洲的政治先锋:从科尔多瓦大学改革到阿普拉的成立052
9. 维森特·维多夫罗与创造主义:拉美构成主义先锋派的发端058
10. 从创造主义到极端主义:博尔赫斯兄妹把先锋运动带到布宜诺斯艾利斯064
11. 墨西哥壁画艺术:在宇宙种族和先锋派之间069
12. 城市、机器、革命:反对过去的尖啸主义者076
13. 克里奥尔主义以及世界性与美洲性之间的张力:苏尔·索拉尔与佩德罗·费加里080
14. 先锋派传到巴西:1922年的现代艺术周086
15. 带着祖国味道的先锋派:博尔赫斯、吉隆多与古伊拉尔德斯的克里奥尔主义090
16. 发明巴西:世界主义先锋派对阵民族主义先锋派096
17. 美洲主义者的亮剑时刻或法西斯主义的诱惑(及委内瑞拉人对民主的捍卫)107
18. 从阿尔基罗基达斯到新人:哥伦比亚的政治极端主义与艺术克制114
19. 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与土著主义先锋派121
20. 造型艺术中的土著主义129
21. 先锋派来到安第斯山133
22. 争取美洲的普世性:华金·托雷斯·加西亚143
23. 男同与世界主义者:墨西哥真正的越界者148
24. 加勒比未来主义与波多黎各民族主义先锋派156
25. 马蒂的先锋主义继承者:古巴少数派162
26. 路易斯·帕莱斯·马托斯与尼古拉斯·纪廉的非洲裔美洲主义167
27. 爱丽儿与卡列班的针锋相对:尼加拉瓜对帝国主义的第一次短暂胜利173
28. 尼加拉瓜先锋运动与索摩查法西斯主义180
第二部分 1930—1960身份的梦呓:文化为国家服务 一、 新革命的风起云涌与先锋派的体制化189
Ⅰ
1. 云消雾散、云笼雾锁189
2. 革命之火燃起191
3. 何塞·费利克斯·乌里布鲁领导的阿根廷革命192
4. 热图利奥·瓦加斯的革命195
5. 庇隆登上历史舞台197
6. 墨西哥寡头政治的终结与革命者的制度化201
7. 庇隆主义问世204
8. “新国家”的专制206
9. 民粹主义的发明209
10. 墨西哥革命的悖论212
11. 要基督还是要庇隆?217
12. 一个民粹主义者的自杀220
Ⅱ
1. 庇隆主义的文化政策:个人崇拜222
2. 热图利奥·瓦加斯的文化工程:现代化229
3. 墨西哥革命政党的文化工程:大众的民族虚构236
二、 民族主义和大众民族计划的悖论245
1. 现代主义与先锋派向民族主义的过渡245
2. 秘鲁和哥伦比亚的内战246
3. 最激进的法西斯主义及历史可能发生转向的1938年253
4. 哥伦比亚的文化战争:天主教文明与大众民族主义的对峙261
5. 查科战争——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的民族主义狂热269
6. 土著主义和壁画运动变为国家工程283
三、 现代化计划和新一轮的先锋主义运动300
1. 超现实主义的世界主义现代化冲动300
2. 新的文学美洲主义:由大地到幻想321
3. 阿根廷文化对民族主义的回应330
4. 构成主义的国际主义现代化冲动335
5. 抽象先锋派:新的现代性343
6. 现代主义的乌托邦成为现实:巴西利亚350
四、 民粹主义的计划与民主化的美学和政治诉求355
1. 先锋主义在民主面前的褪色及维多夫罗的忏悔355
2. 从独裁统治到民粹主义:法西斯民族主义的大众化359
3. 阴谋的时代:民主与独裁在加勒比地区的对峙369
4. 诗的创新,与身份作别377
5. 古巴革命之路395
第三部分 1960—2022傲慢的呓语:革命、独裁和西方的拉丁美洲化 1. 哈瓦那,1959:知识分子时代的终结,意识形态时代的开端409
2. 哈瓦那,1960:切·格瓦拉让一个旧信仰得到更新413
3. 加拉加斯,1959:革命还是民主?416
4. 哈瓦那,1959:文化也需要革命418
5. 加拉加斯,1962:诗人也想成为革命者——鲸鱼的屋脊421
6. 布宜诺斯艾利斯,1962:阿图罗·弗朗迪西的陨落,庇隆主义和卡斯特罗主义的合流424
7. 布宜诺斯艾利斯,1963:法西斯主义者也想成为切·格瓦拉428
8. 圣韦森特·德·丘库里,1966:卡米洛·托雷斯之死,神甫化身切·格瓦拉432
9. 1968,麦德林:教士们寻求被压迫者的解放437
10. 1967,拉伊格拉: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死去,在汗衫上复活442
11.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0:蒙多内罗斯的人杀死了阿兰布鲁445
12. 1968,布宜诺斯艾利斯,罗萨里奥:艺术家决定发起革命——“图库曼在燃烧”449
13. 1969,蒙得维的亚:游击队效仿艺术先锋派455
14. 1964,巴西利亚:新一轮军事独裁开始了459
15. 1967,圣保罗:巴西的新先锋派——热带主义运动462
16. 1969,里约热内卢:游击队挟持美国大使,通过广播发声468
17. 马德雷德蒂奥斯,1963:诗人游击队员哈维尔·埃劳德之死471
18. 哈瓦那,1967:西方文化的新麦加最终吞食自己的儿女476
19. 拉丁美洲,1962—1971:文学爆炸与古巴革命483
20. 墨西哥城,1968:文化革命向制度化的革命发起挑战486
21. 利马,1969:秘鲁军人的左翼革命492
22. 1969,利马:军人的革命借用波普艺术497
23. 1980,丘斯奇:“光辉道路”开启反对秘鲁政府的战争502
24. 巴拿马城,1968:奥马尔·托里霍斯,又一位奉行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军人夺取政权508
25. 1970,智利圣地亚哥:萨尔瓦多·阿连德的通往社会主义之路512
26. 1973,智利圣地亚哥:“革命左派运动”极左派和“祖国与自由”极右派共筑通往政变之路520
27. 1970—1984,智利圣地亚哥、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圣保罗:以艺术反抗独裁525
28. 1961—1979,马那瓜、格拉纳达、莱昂、索伦蒂纳梅:尼加拉瓜的诗歌与革命530
29. 1979,马那瓜:现实击碎乌托邦535
30. 1980,圣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城: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点燃中美洲538
31. 拉丁美洲,1975—1981:作家如何看待民主545
32. 1990,圣保罗:拉丁美洲革命阶段走向终结,左派重塑自身557
33. 圣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斯卡萨斯,1994:新萨帕塔主义与身份的全球化562
34. 墨西哥城,智利圣地亚哥,1996:作家如何面对异国情调的全球化570
35. 1990,墨西哥城:艺术家不再是拉美艺术家,而是当代艺术家574
36. 哈瓦那,1990:艺术家与卡斯特罗主义之间关系恶化577
37. 布宜诺斯艾利斯,1997:独裁的受害者发明了“上门呛声”,走上街头进行人民审判583
38. 布拉内斯,1998:罗贝托·波拉尼奥重拾一种别样的拉美传统588
39. 拉丁美洲,2004—2022:波拉尼奥的影响与拉美的阴暗面591
40. 拉丁美洲,2005—2022:众多文学路径与文学领域的新规则594
41. 利马、基多、布宜诺斯艾利斯、波哥大,1990—2022:拉美民主的厄运——第二波右翼民粹主义浪潮598
42. 加拉加斯,布宜诺斯艾利斯,马那瓜,拉巴斯,基多,墨西哥城,1999—2022:左翼民粹主义与其他方式的战争604
43. 拉丁美洲,2000—2022,土著主义的回归:政治正确的艺术与西方的拉美化618
结束之前: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离去与拉丁美洲漫长的20世纪629 致谢633
"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767823 |
| 条码 | 9787532767823 |
| 编者 | 卡洛斯·格拉内斯 著 张娟 陆成成 周颖琪 译 |
| 译者 | 张娟,陆成成,周颖琪 |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 开本 | 32开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634 |
| 字数 | 495 |
| 版次 | 1 |
| 印次 | |
| 纸张 |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