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介绍了低碳稻作技术的发展背景、优势及特点、固碳减排原理及技术要点。全书在阐明稻田碳氮动态特性及碳排放规律和低碳稻作原理的基础上,完善了增汇、减排、降耗、循环的低碳稻作体系;重点介绍了厢作免耕栽培技术、氮碳耦合秸秆还田技术、秸秆快速炭化还田技术、氮肥减量深施技术、蓄水控灌节水栽培技术、丰产低排水稻品种、水稻旱作栽培模式、玉米—晚稻水旱轮作模式、再生稻模式、稻鸭(蛙)共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稻菇模式等12项稻作技术及模式。
曹凑贵,博士、华中农业大学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现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理事、湖北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武汉农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项目等30余项;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农业部农林牧渔丰收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3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2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59篇);主持《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生态学》国家教学团队,主讲国家网络公开视频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主编、参编教材专著13部。长期致力于稻田生态系统和稻田绿色生产模式与技术研究,提出低碳稻作的概念,构建“增汇、减排、降耗、循环”的低碳稻作体系;倡导“双水双绿”绿色稻田种养,构建长江中游稻鸭、稻虾、稻鸭虾、稻渔等稻田种养模式。
| 基本信息 | |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676757 |
| 条码 | 9787511676757 |
| 编者 | 曹凑贵 等 著 |
| 译者 | -- |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 开本 | 16开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324 |
| 字数 | 505000 |
| 版次 | 1 |
| 印次 | 1 |
| 纸张 |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