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1、长期照料失能老人,会经历怎样的现实和心路?一部关于家庭养老照护的真实记录,写给天下儿女的共鸣与慰藉之书。 生活天翻地覆后的无措,贯穿24小时的忧虑,为母亲清洁身体时的不安,看母亲独自受苦时的恐惧,个人自由所剩无几的怨念,在医疗失误面前的愤怒,寻找一个好护工之困难,送养老院还是在家去世的艰难抉择,母亲最后的求死愿望——本书以惊人的坦诚记录养老照护中的明与暗,那些医疗奔波、经济压力和情感耗竭的细节,是千万家庭照料者正在经历却鲜被言说的事实。2、失能照护怎样重塑一段母女关系?从相互角力到依赖共存,不完美母亲和不完美女儿的生命纪事。 照料失能母亲的十一年,也是重新认识母女关系的十一年。曾严苛疏离的母亲,病后却变得温和慈祥;对母亲既敬佩又怨艾的女儿,决心要让母亲有尊严地度过最后的时光,却无法卸下矛盾重重的心防,“我扮演了好女儿的角色,不是凭真心,而是凭良心”。本书以极大的勇气,展现养老照护中爱怨交织的复杂真相。3、沉重的照护责任,为何更多地落在个人尤其是女性肩上?超越个人纪实,直面养老照护背后的结构性困境。 奔波于家庭、医生、手术室之间的女儿,日夜守护床边的女性护工,牺牲个人时间的子女们,临终关怀服务的缺失,社会支持网络的乏善可陈,老年人所遭受的系统性忽视,在家体面老去的困难——本书以犀利的洞察,直指养老照护背后更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照护,不应只是家庭内部的事情。4、文字简洁锐利,剔除所有抒情修饰,以毫无矫饰的坦然叙述,忠实呈现照护的复杂性。因准确而有力,因直接而激起共振。5、科尔姆·托宾、莉迪亚·戴维斯、乔治·桑德斯盛赞的作家,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年度好书,《纽约时报》《科克斯评论》《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书评》《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新共和》一致推荐。
本书是美国知名小说家琳恩·蒂尔曼的回忆录,以冷静敏锐的眼光、毫无修饰的坦诚,记录她照顾失能母亲的漫长岁月与复杂心路,讲述突然扭转的母女关系,也写下关于衰老、家庭照护和死亡的思索。十一年里,曾经干练的母亲变得无法自理,阿尔茨海默病、脑积水、癫痫、痴呆这些词变成蒂尔曼的生活核心。在家贴身陪护,适应母亲的情绪波动,反复跑医院、找护工,应对循环往复的紧急状况,成为她和姐妹无常的日常。尽管蒂尔曼不得母亲喜爱,但她仍想做尽职的女儿,让母亲好好活着。然而,在沉重的负荷下,她也无法回避内心的耗竭、怨怒,以及责任与自我之间的冲突。坦诚得尖锐,真实得令人心碎,这是一个“不完美女儿”的自我剖白。蒂尔曼用一段极具普遍性的私人叙事,给所有家庭照料者以共鸣,给每个为人子女者以安慰。
琳恩·蒂尔曼,美国小说家、批评家,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英语系教授。著有长篇小说《人与幻影》《生命不可租》《美国天才》等,非虚构作品《天鹅绒岁月:沃霍尔的工厂,1965—1967》等。曾获古根海姆奖、安迪·沃霍尔基金会艺术作家奖,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尚晓蕾,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曾任《智族GQ》杂志海外专题译者,并曾参与中国国家话剧院《战马》中文版及“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新现场”引进剧目的文本翻译工作。出版译著《小镇索雷斯》《与骸骨交谈》《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她们》《莎士比亚植物诗》等,翻译剧本《弗兰肯斯坦》《乡村》《明年此时》《我是堂吉诃德》《背叛》等。
无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ISBN | 9787575307604 |
条码 | 9787575307604 |
编者 | 琳恩·蒂尔曼 著 尚晓蕾 译 |
译者 | 尚晓蕾 |
出版年月 | 2025-10-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174 |
字数 | 83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