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供应链工程技术与方法》以系统思维搭建供应链工程框架,着重诠释具有供应链工程个性特点的理念、战略、网络、装备、技术、平台、业务、生态与组织控制等内容。提出管理理论与工程技术充分融合的双轮驱动,以技术驱动管理创新,同时以现代管理理论指导技术应用,确保技术实施路径与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高度契合,避免了技术与管理之间的脱节。构建协同共生的供应链生态系统,致力为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探索出一个紧密相连、协同共生的供应链生态系统打造解决方案。提出“强链、补链、延链、稳链”策略的实施路径,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于供应链工程构建和运营的不同环节,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致力于研究企业实现供应链从四流合一到四位一体的转型升级,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匹配硬件设施、整合软件技术与平台以及深化生态协同,构建一个全新的供应链工程理论体系。通过智能化、灵活化和高效化的供应链体系构建。实现供应链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数据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生产、流通和销售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吴志华: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财经类高校物流协作组副主任、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民盟江苏省委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等。
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与《International Logistics》的教学与供应链整合、现代物流与粮食安全的研究咨询。正式出版了《现代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战略、策略与实施》与《电子商务》教材与《中小企业供应链创新》《中国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研究》《中国粮食物流研究》《新形势下主销区粮食安全问题与供应链整合研究》等专著。在《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了专业论文百余篇,获部省级奖励5 项。
第1 章 供应链工程导论………………………………………………………………… 1
1. 1 供应链工程与相关概念比较……………………………………………………… 3
1. 1. 1 供应链工程与物流工程比较………………………………………………… 4
1. 1. 2 供应链工程与供应链管理比较……………………………………………… 5
1. 1. 3 供应链工程与系统工程比较………………………………………………… 5
1. 2 供应链工程分类…………………………………………………………………… 7
1. 2. 1 精益供应链工程……………………………………………………………… 7
1. 2. 2 敏捷供应链工程……………………………………………………………… 8
1. 2. 3 柔性供应链工程……………………………………………………………… 8
1. 2. 4 安全供应链工程……………………………………………………………… 9
1. 2. 5 绿色供应链工程…………………………………………………………… 10
1. 3 供应链的产生、发展与供应链工程创新……………………………………… 12
1. 3. 1 供应链的起源、产生与发展……………………………………………… 12
1. 3. 2 供应链工程的起源、产生与发展………………………………………… 14
1. 3. 3 供应链工程的发展趋势…………………………………………………… 17
1. 4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供应链工程………………………………………………… 18
1. 4. 1 新质生产力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性………………………………… 19
1. 4. 2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供应链工程服务保障………………………………… 21
1. 4. 3 以供应链工程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22
1. 5 框架体系与主要内容导引……………………………………………………… 24
1. 5. 1 供应链工程战略匹配……………………………………………………… 24
1. 5. 2 供应链工程策略组合……………………………………………………… 25
1. 5. 3 供应链工程流程管理……………………………………………………… 26
第2 章 供应链工程理念………………………………………………………………… 29
2. 1 供应链工程基本原理…………………………………………………………… 312. 1. 1 供应链工程系统原理……………………………………………………… 31
2. 1. 2 供应链工程信任原理……………………………………………………… 32
2. 1. 3 供应链工程其他原理……………………………………………………… 32
2. 2 供应链工程的基本理念………………………………………………………… 34
2. 2. 1 供应链工程业务流程可持续优化………………………………………… 34
2. 2. 2 供应链工程人本生态的和谐交融………………………………………… 35
2. 3 供应链工程模型及其选择……………………………………………………… 35
2. 3. 1 供应链工程模型概述……………………………………………………… 36
2. 3. 2 供应链工程模型分类……………………………………………………… 36
2. 3. 3 供应链工程模型选择……………………………………………………… 41
第3 章 供应链工程战略………………………………………………………………… 45
3. 1 供应链工程战略概述…………………………………………………………… 47
3. 1. 1 供应链工程战略及其作用要求…………………………………………… 47
3. 1. 2 供应链工程战略特性……………………………………………………… 47
3. 1. 3 供应链工程战略分类……………………………………………………… 47
3. 1. 4 供应链工程战略体系……………………………………………………… 49
3. 2 供应链工程战略思维…………………………………………………………… 50
3. 2. 1 明确供应链工程战略意图………………………………………………… 50
3. 2. 2 优化供应链工程战略定位………………………………………………… 50
3. 2. 3 赋能供应链工程战略能力………………………………………………… 54
3. 2. 4 实现供应链工程战略迭代………………………………………………… 55
3. 3 供应链工程战略创新…………………………………………………………… 56
3. 3. 1 供应链工程战略创新与战略匹配………………………………………… 56
3. 3. 2 强链: 一流供应链工程战略创新匹配…………………………………… 59
3. 3. 3 补链: 补短板供应链工程战略匹配……………………………………… 60
3. 3. 4 延链: 跨界战略匹配……………………………………………………… 64
3. 3. 5 稳链: 韧安供应链工程战略匹配………………………………………… 66
第4 章 供应链工程网络设计…………………………………………………………… 69
4. 1 供应链工程网络结构设计……………………………………………………… 71
4. 1. 1 供应链工程网络结构及其类型…………………………………………… 71
4. 1. 2 供应链工程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71
4. 1. 3 供应链工程网络结构设计方案选择……………………………………… 78
4. 2 供应链工程网络环节设计……………………………………………………… 81 4. 2. 1 供应链工程网络环节设计的评价指标…………………………………… 81
4. 2. 2 供应链工程网络环节设计方案…………………………………………… 81
4. 2. 3 供应链工程网络环节设计方案的选择…………………………………… 87
4. 3 供应链工程网络节点选址……………………………………………………… 89
4. 3. 1 供应链工程网络节点选址的任务和意义………………………………… 89
4. 3. 2 供应链工程网络节点选址内容…………………………………………… 90
4. 3. 3 供应链工程网络节点选址的影响因素…………………………………… 91
4. 3. 4 供应链工程网络节点选址的步骤………………………………………… 93
4. 3. 5 供应链工程网络节点选址的方法………………………………………… 94
4. 4 供应链工程物流网络设计……………………………………………………… 104
4. 4. 1 供应链工程物流网络设计概述…………………………………………… 104
4. 4. 2 供应链工程直运网络设计………………………………………………… 108
4. 4. 3 基于巡回运送的直运网络设计…………………………………………… 110
第5 章 供应链装备工程……………………………………………………………… 115
5. 1 供应链装备工程概述…………………………………………………………… 117
5. 1. 1 供应链装备工程概念……………………………………………………… 117
5. 1. 2 供应链装备工程原则……………………………………………………… 117
5. 1. 3 供应链装备工程框架体系………………………………………………… 118
5. 2 供应链装备分类………………………………………………………………… 119
5. 2. 1 输送设备…………………………………………………………………… 119
5. 2. 2 分拣设备…………………………………………………………………… 120
5. 2. 3 起重机械…………………………………………………………………… 121
5. 2. 4 工业用车辆………………………………………………………………… 123
5. 2. 5 集装化设备………………………………………………………………… 123
5. 2. 6 自动化立体仓库…………………………………………………………… 125
5. 3 供应链装备布置………………………………………………………………… 127
5. 3. 1 供应链装备布置问题与目标及原则……………………………………… 127
5. 3. 2 供应链装备作业空间计算………………………………………………… 129
5. 3. 3 基于SLP 法的供应链装备布置…………………………………………… 131
5. 3. 4 典型的生产型部门供应链装备布置……………………………………… 136
5. 3. 5 服务型供应链装备布置…………………………………………………… 140
5. 4 供应链设施内物料搬运作业…………………………………………………… 143
5. 4. 1 物料搬运作业活动………………………………………………………… 143
5. 4. 2 物料搬运作业指标………………………………………………………… 144 5. 4. 3 物料搬运作业的特点……………………………………………………… 144
5. 4. 4 物料搬运作业的方法及选择……………………………………………… 145
第6 章 供应链技术工程……………………………………………………………… 147
6. 1 供应链技术工程概述…………………………………………………………… 149
6. 1. 1 供应链技术工程的相关概念……………………………………………… 149
6. 1. 2 供应链技术工程原则……………………………………………………… 150
6. 1. 3 供应链技术工程框架体系………………………………………………… 150
6. 2 供应链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 151
6. 2. 1 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 151
6. 2. 2 3D 打印技术的应用………………………………………………………… 153
6. 2. 3 5G 技术应用………………………………………………………………… 158
6. 2. 4 工业机器人应用…………………………………………………………… 162
6. 3 供应链物联网技术应用………………………………………………………… 165
6. 3. 1 物联网系统应用框架……………………………………………………… 165
6. 3. 2 物联网系统应用设计……………………………………………………… 167
6. 4 供应链数智化技术应用………………………………………………………… 170
6. 4. 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70
6. 4. 2 云计算技术应用…………………………………………………………… 178
6. 4. 3 生成式AI 技术应用……………………………………………………… 180
6. 5 供应链区块链技术应用………………………………………………………… 183
6. 5. 1 基于区块链的汽车供应链………………………………………………… 183
6. 5. 2 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供应链……………………………………………… 185
6. 5. 3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理论与实践…………………………………… 190
6. 6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193
6. 6. 1 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 193
6. 6. 2 数字孪生与智慧仓储……………………………………………………… 200
6. 6. 3 数字孪生与智慧农业……………………………………………………… 203
6. 7 案例: 海尔智家智能制造供应链转型………………………………………… 204
第7 章 供应链管理平台……………………………………………………………… 207
7. 1 供应链管理平台概述…………………………………………………………… 209
7. 2 供应链运营平台………………………………………………………………… 210
7. 2. 1 智能计划…………………………………………………………………… 210
7. 2. 2 数字采购…………………………………………………………………… 211 7. 2. 3 智能制造…………………………………………………………………… 212
7. 2. 4 智慧物流…………………………………………………………………… 212
7. 2. 5 数字金融…………………………………………………………………… 213
7. 2. 6 京东商城供应链运营平台模式分析……………………………………… 214
7. 3 供应链驱动平台………………………………………………………………… 215
7. 3. 1 供应链数据平台…………………………………………………………… 215
7. 3. 2 AIoT 平台…………………………………………………………………… 216
7. 3. 3 算法与仿真平台…………………………………………………………… 217
7. 4 供应链控制平台………………………………………………………………… 218
7. 4. 1 供应链控制平台架构……………………………………………………… 218
7. 4. 2 供应链平台运维控制……………………………………………………… 219
7. 4. 3 供应链平台运维控制数字化转型………………………………………… 219
第8 章 供应链业务工程……………………………………………………………… 223
8. 1 供应链业务工程概述…………………………………………………………… 225
8. 1. 1 供应链业务工程的基本概念……………………………………………… 225
8. 1. 2 供应链业务工程系统的完善……………………………………………… 225
8. 1. 3 供应链业务工程与供应链数智业务化…………………………………… 226
8. 2 供应链基本业务工程…………………………………………………………… 226
8. 2. 1 供应链采购工程…………………………………………………………… 227
8. 2. 2 供应链生产工程…………………………………………………………… 231
8. 2. 3 供应链分销工程…………………………………………………………… 235
8. 2. 4 供应链回收工程…………………………………………………………… 242
8. 3 供应链物流工程………………………………………………………………… 245
8. 3. 1 供应链物流工程及其特点………………………………………………… 245
8. 3. 2 供应链物流工程模式……………………………………………………… 246
8. 3. 3 可编程供应链物流工程…………………………………………………… 248
8. 3. 4 一些典型的供应链储运工程作业………………………………………… 249
8. 4 供应链数智化工程……………………………………………………………… 251
8. 4. 1 管理驱动的数字化系统…………………………………………………… 251
8. 4. 2 从数字供应链到智慧供应链……………………………………………… 255
第9 章 供应链金融工程……………………………………………………………… 257
9. 1 供应链金融工程概述…………………………………………………………… 259
9. 1. 1 供应链金融及供应链金融工程的概念…………………………………… 2599. 1. 2 供应链金融体系构成主体………………………………………………… 261
9. 1. 3 供应链金融工程面临的主要挑战………………………………………… 263
9. 1. 4 实施供应链金融工程的主要手段………………………………………… 265
9. 2 供应链金融工程的融资模式…………………………………………………… 266
9. 2. 1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 266
9. 2. 2 供应链预付款融资………………………………………………………… 266
9. 2. 3 供应链存货、仓单融资…………………………………………………… 267
9. 2. 4 供应链信用融资…………………………………………………………… 267
9. 3 供应链金融科技与工程创新…………………………………………………… 269
9. 3. 1 供应链金融科技概述……………………………………………………… 269
9. 3. 2 供应链金融科技的技术基础和面临的挑战……………………………… 270
9. 3. 3 基于金融科技的供应链金融工程创新…………………………………… 270
第10 章 供应链生态工程……………………………………………………………… 273
10. 1 供应链生态工程概述………………………………………………………… 275
10. 1. 1 供应链生态系统………………………………………………………… 275
10. 1. 2 供应链生态工程及其特点……………………………………………… 276
10. 1. 3 供应链生态工程支撑体系……………………………………………… 276
10. 1. 4 营商环境及其支撑……………………………………………………… 277
10. 1. 5 生态供应链与绿色可持续发展………………………………………… 279
10. 2 供应链文化工程……………………………………………………………… 283
10. 2. 1 供应链文化及其结构…………………………………………………… 283
10. 2. 2 供应链文化的作用……………………………………………………… 284
10. 2. 3 供应链的本质是信任链………………………………………………… 285
10. 2. 4 供应链文化工程实施要点……………………………………………… 286
10. 3 供应链人才工程……………………………………………………………… 288
10. 3. 1 供应链人才及其作用…………………………………………………… 288
10. 3. 2 供应链数智化需要更高素质的劳动者………………………………… 289
10. 3. 3 供应链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因应之道………………………… 290
10. 3. 4 供应链工程师团队的打造与管理……………………………………… 292
第11 章 供应链工程组织……………………………………………………………… 295
11. 1 供应链工程组织概述………………………………………………………… 297
11. 1. 1 供应链工程组织的定义………………………………………………… 297
11. 1. 2 供应链工程组织的类型………………………………………………… 29811. 1. 3 供应链工程组织的特征………………………………………………… 299
11. 1. 4 供应链工程组织模式…………………………………………………… 300
11. 1. 5 供应链工程组织的功能………………………………………………… 301
11. 2 供应链工程组织实施………………………………………………………… 303
11. 2. 1 供应链工程组织机构…………………………………………………… 303
11. 2. 2 供应链工程组织协调内容……………………………………………… 305
11. 2. 3 供应链工程组织协调机制……………………………………………… 306
11. 3 报童模型及其在供应链工程组织中的运用………………………………… 307
11. 3. 1 供应链工程组织协调的必要性………………………………………… 307
11. 3. 2 报童模型及其在供应链工程中的协调作用…………………………… 307
11. 3. 3 基于报童模型的契约设计……………………………………………… 309
第12 章 供应链工程控制……………………………………………………………… 315
12. 1 供应链工程控制概述………………………………………………………… 317
12. 1. 1 供应链工程控制概念…………………………………………………… 317
12. 1. 2 供应链工程控制程序…………………………………………………… 317
12. 1. 3 供应链工程控制的关键要素…………………………………………… 318
12. 1. 4 常见的供应链工程控制技术与方法…………………………………… 319
12. 2 供应链工程绩效及其衡量…………………………………………………… 320
12. 2. 1 供应链工程绩效驱动因素……………………………………………… 320
12. 2. 2 基于驱动因素的供应链工程绩效衡量指标…………………………… 321
12. 2. 3 供应链工程绩效评估方法……………………………………………… 324
12. 3 供应链工程风险控制………………………………………………………… 328
12. 3. 1 供应链工程风险控制及其关键步骤…………………………………… 328
12. 3. 2 供应链工程风险控制策略……………………………………………… 329
12. 3. 3 供应链风险控制方法———损失函数模型……………………………… 336
第13 章 共商共创共享供应链工程师培养价值———兼谈“四位一体” 的
供应链工程运用……………………………………………………………… 345
13. 1 引言…………………………………………………………………………… 347
13. 1. 1 环境变化与供应链工程师培养要求…………………………………… 347
13. 1. 2 供应链工程师相关人才培养实践与突出问题………………………… 347
13. 1. 3 简要文献述评…………………………………………………………… 348
13. 2 共商共创共享供应链工程师培养价值的机理分析………………………… 350
13. 3 共商共创共享供应链工程师培养价值的初步探索………………………… 351 13. 3. 1 高质量构建“四教合一” 体系………………………………………… 351
13. 3. 2 积极进行供应链工程师培养的战略合作……………………………… 352
13. 3. 3 合作举办高级供应链工程师暨师资班………………………………… 353
13. 3. 4 多元拓展供应链工程师培养路径……………………………………… 354
13. 4 总结与启发…………………………………………………………………… 354
参考文献………………………………………………………………………………… 356
后记……………………………………………………………………………………… 363
8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ISBN | 9787504783752 |
条码 | 9787504783752 |
编者 | 吴志华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7-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64 |
字数 | 520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