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古文献学简纲

编号:
wx1203855357
销售价:
¥34.86
(市场价: ¥42.00)
赠送积分:
35
数量:
   
商品介绍

一本简明扼要的文献学入门之作

《古文献学简纲》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学著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文献学知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文献与文献学”“文献目录”“文献校勘”“古籍版本”“文献辨伪与 辑佚”等五章,分别涵盖了文献与文献学简史、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辨伪学和辑佚学等文献学的基础知识板块。本书反复斟酌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对文献学基础知识、古 文献及文献学流变情况以及历史上的文献学重大成果等,都作了提要钩玄式的讲解。讲义框架合理,要言不烦,语言雅洁,足资教学与研究之用。

贾二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古文献学、中国古代史及古代民俗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清代版本图录》(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唐宋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等。

古文献学简纲贾二强 凤凰出版社目录目录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第一节文献与文献学
一、 关于文献学
二、 古代文献与古文献学
(一) 古人的文献概念
(二) 古文献的种类
1. 古籍
2. 甲骨、金文
3. 简牍帛书
4. 石刻
5. 敦煌吐鲁番文书
6. 明清档案
三、 古文献学
第二节古文献学的历史发展
一、 先秦两汉的文献学
(一) 孔子修六经
(二) 刘向、刘歆父子的文献整理
(三) 郑玄整理群经
二、 魏晋至隋唐的文献学
(一) 四部分类目录的产生与确立
(二) 校勘之学的进步
(三) 注释体裁的扩展
(四) 文献辨伪的初兴
三、 宋元明的文献学
(一) 私家目录的兴起与目录内容的拓展
(二) 校勘之学的日趋成熟
(三) 疑古精神的高涨与辨伪之学的精密
(四) 文献范围的扩展
(五) 文献辑佚与史料考异学的发展
(六) 版本学的萌芽
四、 清代的文献学
(一) 文献整理和传统图书分类目录的集大成
——《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
(二) 校勘之学的发达
(三) 版本之学的兴盛
(四) 辨伪的成熟
(五) 规模空前的辑佚
(六) 清人在古文献学上的贡献
五、 百年来的文献学
(一) 古文献学理论体系的创立与不断完善
(二) 古文献领域的扩展
(三) 辨伪学的巨大成就
(四) 校勘学理论的成熟
(五) 古籍版本学研究的系统化
(六) 文献注释的新格局
(七) 古文献的标点和索引
(八) 古文献的数字化
1. 台湾“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
2. 一切传世文献电脑化资料库
3. 《文渊阁四库全书》及《四部丛刊》电子版
4. 中国基本古籍库
5. 汉籍全文检索系统
6. 国学宝典
第三节古文献学与相关学科
一、 古文献学的分支学科
(一) 目录学
(二) 校勘学
(三) 版本学
(四) 辑佚与辨伪
(五) 注释与索引
二、 古文献学的关联学科
(一) 金石学、简帛(牍)学与敦煌吐鲁番学
(二) 语言学、古代文学与历史学
(三) 其他第二章文献目录
第一节古籍目录
一、 《汉书·艺文志》的六分法与《四库全书总目》的
四分法
(一) 《汉志》的分类
(二) 《四库提要》的分类及其类目简析
1. 经部
2. 史部
3. 子部
4. 集部
(三) 《提要》与《汉志》的主要异同
二、 四部分类法与新分类法
第二节文献目录的类型和内容
一、 目录的类型
(一) 公藏书目
(二) 私家书目
(三) 史志目录
二、 目录的内容
(一) 篇目和书目
(二) 书名
(三) 卷(篇)数
(四) 著(撰、作)者
(五) 版本第三章文献校勘
第一节古籍的错误
一、 古籍的致误
二、 古籍的错误类型
(一) 误(讹)
1. 形近而误
2. 字形的其他错误
3. 音同音近而误
4. 误改而误
(二) 衍
1. 形似而衍
2. 因字义同而衍
3. 因不明文义而衍
4. 注文误入正文而衍
5. 因误据他书而衍
(三) 脱
1. 因原书缺损而脱
2. 因重文而脱
3. 因上下文而脱
4. 正文误入注文而脱
5. 因误删文字而脱
(四) 倒
1. 因上下字句关联而倒
2. 因错简错叶而倒
3. 因不明词义文义乙正而倒
4. 因误乙正而倒
第二节校勘学的基本方法——校法四例
一、 前人的校勘方法与“校法四例”的产生
二、 底本与对校本
三、 校法四例
(一) 对校
(二) 本校
(三) 他校
(四) 理校
四、 从事校勘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校勘记
一、 校记的体裁
(一) 随文
(二) 卷末
(三) 篇末
二、 校记的撰写
(一) 校记的内容
(二) 校记的体例
三、 校记的作用第四章古籍版本
第一节概念术语与工具书
一、 几个概念
(一) 古籍与古籍版本
(二) 版本与善本
二、 常用术语
(一) 刻书系统
(二) 书册形制
(三) 版式
三、 工具书
第二节版本鉴别
一、 版本鉴别的依据
二、 唐五代刻本及其鉴别
三、 宋辽金刻本及其鉴别
(一) 宋浙本及其鉴别
(二) 宋建本及其鉴别
(三) 宋蜀本及其鉴别
(四) 辽、金刻本及其鉴别
四、 元刻本及其鉴别
(一) 元浙本及其鉴别
(二) 元建本及其鉴别
(三) 元平水本及其鉴别
五、 明刻本及其鉴别
(一) 明前期刻本及其鉴别
(二) 明中期刻本及其鉴别
(三) 明后期刻本及其鉴别
(四) 明建本及其鉴别
六、 清刻本及其鉴别
(一) 清前期刻本及其鉴别
(二) 清中期刻本及其鉴别
(三) 清后期刻本及其鉴别
七、 活字本及其鉴别
八、 伪本及其鉴别
第三节版本目录
一、 综合性版本目录
二、 善本书目
三、 版本源流
(一) 版本题跋
(二) 藏书志
(三) 善本提要第五章文献辨伪与辑佚
第一节文献辨伪
一、 辨伪的必要
二、 伪书出现的原因
(一) 托古传道
(二) 邀赏牟利
(三) 争胜嫁祸
(四) 避禁避嫌
三、 伪书集中产生的时期
四、 伪书的种类
(一) 全部伪
(二) 部分伪
(三) 内容不伪而书名伪或作者伪
(四) 版本伪
五、 辨伪方法
(一) 前代无著录
(二) 前代有著录但久佚
(三) 今本来历不明
(四) 题某人旧撰不确
(五) 今本与前人引真书原本不符
(六) 书中记事在著者身后
(七) 有部分伪则全书须鉴别
(八) 书中记事与事实相反
(九) 两书矛盾
(十) 文体及文句
(十一) 社会发展
(十二) 思想渊源
六、 伪书的价值及利用
第二节文献辑佚
一、 辑佚的涵义
二、 辑佚的现实意义
三、 辑佚方法和要求
(一) 确定范围
(二) 明确体例
(三) 文字校勘

后记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 9787550646162
条码 9787550646162
编者 贾二强 著 著
译者 --
出版年月 2025-09-01 00:00:00.0
开本 其他
装帧 平装
页数 194
字数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