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源远流长,古代文学宝库中贮藏着色彩斑斓、姿态各异的经典之作。长期受西方文学概念的影响,对文学的认知局限在诗歌、小说、戏曲、散文等纯文学范畴。打破纯文学的观念,将古代文学解放出来,建立起符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大文学视野,势在必行。 本书充分利用几十年来的文体研究成果,以古代文体为纲,以文章经典为目,立足于大文学视野,注重文史结合,力求雅俗共赏,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与鉴赏性为一体,在继承我国优秀文学遗产的同时,呈现一部既可以给高校中文专业师生教研之用,也可满足古典文学爱好者的学术通俗读物,以此涵养民众的道德情操,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提供助力。
刘湘兰,女,湖南攸县人,2005年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逸仙优秀学者”;学术专长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汉魏六朝文学、中国古代文体学、中国古代宗教文学;专著有《中古叙事文学研究》《先秦两汉宗教文学史》,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展论文50多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转载;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之子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6项。相关成果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经典》 目录
绪论
一、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古代文学经典?
二、怎样阅读古代文学经典?
三、本书的撰写思路及选文范围
第一讲 古代皇权与诏令类文体
一、文体概述
二、刘邦《赦燕吏民诏》与刘彻《求贤诏》《贤良诏》
三、萧赜《青溪宫落成小会诏》与李世民《破高丽回怡摄命皇太子决断机务诏》
第二讲 古代官僚体制与奏议类文体
一、文体概述
二、陈子昂《复仇议状》与柳宗元《驳复仇议》
三、韩愈的《复仇议》
第三讲 个体的历史书写与传状类文体
一、文体概述
二、葛洪《神仙传?董奉》
三、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与刘大櫆《章大家行略》
第四讲 祭祀礼仪与哀祭类文体
一、文体概述
二、《尚书·金縢》
三、韩愈《祭十二郎文》与欧阳修《祭苏子美文》
第五讲 书信礼仪与书牍类文体
一、文体概述
二、曹丕《与吴质书》
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第六讲 典籍文化与序跋类文体
一、文体概述
二、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三、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与苏轼《书蒲永升画后》
第七讲 辩论术与论辩类文体
一、文体概述
二、韦弘嗣《博弈论》
三、韩愈《讳辩》
第八讲 石刻文化与碑志类文体
一、文体概述
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三、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第九讲 警诫文化与箴铭类文体
一、文体概述
二、韩愈《五箴》
三、班固《封燕然山铭》
第十讲 祭颂传统与颂赞类文体
一、文体概述
二、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
第十一讲 抒情言志传统与诗歌
一、文体概述
二、《诗经》“四始”
三、杜甫《解闷十二首》
第十二讲 讽谏传统与辞赋
一、文体概述
二、屈原《离骚》
三、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与佚名《神乌赋》
第十三讲 音乐文学与词曲
一、文体概述
二、李清照《多丽·咏白菊》《永遇乐·落日熔金》
三、马致远【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
第十四讲 虚实结合的叙事艺术与文言小说
一、文体概述
二、刘义庆《世说新语》
三、干宝《搜神记》
第十五讲 市民文化的兴起与章回体小说
一、文体概述
一、 施耐庵《水浒传》
二、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第十六讲 舞台演艺与戏曲文体
一、文体概述
二、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三、 汤显祖《牡丹亭》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 | 9787020194629 |
条码 | 9787020194629 |
编者 | 刘湘兰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82 |
字数 | 245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70g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