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文学密切相关。自20世纪30年代茅盾的《春蚕》搬上银幕,开启中国电影改编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大门以来,涌现出不少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名篇佳作。本书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为视域,考察电影改编观念及特征的演变轨迹,并选取30多个典型案例,从改编方法、视听呈现、艺术特色、思想意蕴等方面,加以分析解读。本书有助于广大电影和文学爱好者、研究者深入理解相关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改编特点,深化对中国电影和文学关系的认识。
周仲谋,复旦大学影视文学专业博士,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改编与当代影视文化、中国电影史。著有《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改编》等,在《当代电影》《北京社会科学》《电影新作》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导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与影像传播
第一章 20世纪30—60年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
第一节 20世纪30—60年代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概述
第二节 《春蚕》:中国新文学与电影的首次结合
第三节 《我这一辈子》:个人话语与革命史观的缝合叙述
第四节 《白毛女》:把“鬼”变成人的新社会颂歌
第五节 《祝福》:旧社会底层女性悲剧的阶级话语重述
第六节 《家》:冲破旧家庭的牢笼与束缚
第七节 《林家铺子》:揭示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面性
第八节 《早春二月》:革命年代知识分子的彷徨与抉择
第九节 《小二黑结婚》:爱情婚姻自由与敌我斗争
第十节 《英雄儿女》: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第二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
第一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概述
第二节 《阿Q正传》:现代文学经典影像转换的得与失
第三节 《骆驼祥子》:人道主义同情与市井生活呈现
第四节 《城南旧事》:散文式电影改编的成功典范
第五节 《边城》:令人忧伤叹惋的美丽误会
第六节 《雷雨》:话剧改编电影的难题及其解决
第七节 《黄土地》:影像与人的“自觉”
第八节 《湘女萧萧》:从原生态书写到现代性审视
第九节 《野山》:改革春风下老土地的“苏醒”
第十节 《红高粱》:张扬的色彩与野性生命力
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概述
第二节 《大红灯笼高高挂》:封闭空间的欲望窥视与权力展演
第三节 《秋菊打官司》:“土味”的反向吸引力
第四节 《五魁》:商业力量推动下的模仿与“失格”
第五节 《红玫瑰白玫瑰》:透视男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欲望
第六节 《二嫫》:变革年代农村女性的欲望与困惑
第七节 《半生缘》:时代与人的双重遗憾
第八节 《有话好好说》:荒诞喜剧的世俗道理
第九节 《甲方乙方》:在娱乐中为“俗”正名
第十节 《没事偷着乐》:笑中带泪的城市平民生存表达
第四章 21世纪以来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
第一节 21世纪以来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概述
第二节 《暖》:诗意乡村与温情怀旧
第三节 《集结号》:情节扩充与情感渲染的并用
第四节 《高兴》:娱乐的失重及其消解性
第五节 《一九四二》:全知叙事下的饥饿灾难图景
第六节 《归来》:特殊岁月中的凡人“小事”
第七节 《智取威虎山3D》:革命叙事与视觉文化语境的对接
第八节 《狼图腾》:草原风光·生态理念·异域想象
第九节 《第一炉香》:从畸形的“爱”到为“物”所困
第十节 《河边的错误》:先锋叙述与影像的多重隐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22754086 |
条码 | 9787522754086 |
编者 | 周仲谋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23 |
字数 | 210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