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对同一行为人实施多个行为造成法益侵害结果时各个行为类型的标准展开研究。作者深入分析了日本判例中争议焦点集中于“行为”的典型案例,提出基于多个行为引起结果的问责对象的认定标准只能从行为概念出发,得出对于故意犯采用“意图侵害法益的行为意思”标准的结论,而对于过失犯应采用“意图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意思”标准的结论。作者以德国的否定行为论为基础,提出行为概念之所以与回避可能性有关联,是因为禁止·命令行为的规范是以结果回避为内容的。回避可能性分为行为回避可能性与结果回避可能性,通过导入行为回避可能性这一新概念,使得行为性的判断变得更加明确。在构成要件阶段中的行为认定框架下,提出应当从防卫意思来把握防卫行为。
目录绪论第一节问题整理第二节相应学说一、实行行为概念研究二、“一系列行为”的分析研究第三节课题设定和本书的研究意义第四节本书结构第一章实行行为概念的思考方法及其界限课题设定第一节判例概况一、坠落阳台致死案二、三氯甲烷案三、超能力治疗案四、相关学说第二节实行行为概念的产生一、实行行为概念的引入二、定型说第三节实行行为概念的实质化一、刑法机能的考察二、相关学说的展开(一)超出社会相当性(二)法益侵害的危险性(三)法益侵害的因果性第四节不依据于实行行为概念的理论构成本章总结第二章故意行为的结构和多个行为引起结果的发生课题设定第一节行为概念的再探讨——从行为的含义出发一、行为论和行为的含义(一)行为论概述(二)行为含义的两种研究路径二、行为人主观上赋予含义的必要性第二节行为概念的规范论基础一、刑法的机能和行为规范论二、行为规范的作用对象和行为的个数(一)行为规范的作用对象(二)行为的个数(三)小结第三节对判例的评价以及待研究的问题一、对判例的评价(一)坠落阳台致死案(二)三氯甲烷案(三)超能力治疗案二、待研究的问题(一)对行为意义的客观把握(二)与主观违法论的区别本章总结第三章行为概念和回避可能性的关系课题设定第一节否定性行为论概述一、处于保证人地位的行为人具有回避可能而不回避:罗尔夫·迪特里希·赫茨伯格的观点(一)纯粹惹起犯的行为概念(二)向其他犯罪的扩张(三)回避可能性和有意性的关系(四)对预期批判的回应(五)违反注意义务在刑法上未被承认的不作为:1996年论文的修正(六)小结二、符合构成要件时具有回避可能而不回避:汉斯-乔其姆·贝伦特的观点(一)刑法中的自我协调机制(二)反对协调机制行为概念的引入(三)作为和不作为的关系(四)行为性的界限案例和贝伦特的解决路径(五)回避可能性概念的意义(六)小结第二节引起回避可能的结果:雅各布斯的观点一、行为控制和冲动控制二、基于动机的回避三、个人的回避可能性四、行为性的界限案例和雅各布斯的解决路径五、小结第三节德国学说对否定性行为论的评价一、从理论观点出发二、从归属观点出发三、从行为主义观点出发四、从作为犯的特征出发五、从行为概念的各功能出发六、其他方面的批判七、赫茨伯格的反驳八、小结第四节给日本的启示一、否定性行为论在日本判例中的应用二、否定性行为论是否违反行为主义三、行为概念是否是不作为概念四、回避可能性的判断对象五、回避可能性与行为意思六、回避可能性和行为含义本章总结第四章过失行为的构造和阶段性过失课题设定第一节围绕阶段性过失的判例一、阶段性过失论的萌芽二、阶段性过失论的登场三、采取阶段性过失论的判例四、承认过失并存的判例五、判例的特征第二节过失并存说和直近过失单一说一、阶段性过失论之前的观点二、阶段性过失论和直近过失单一说三、过失并存说四、主要过失说第三节从行为认定论来理解阶段性过失一、阶段性过失——多个过失行为导致结果发生二、多个故意行为引起结果发生的情形中认定行为的框架三、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的差异四、从过失行为来理解行为意思和行为的含义五、多个过失行为引起结果的情形中认定行为的框架第四节过失并存说和直近过失单一说的对立意义一、作为过失行为认定论的过失并存说二、直近过失单一说的论据和意义(一)处罚过失犯的必要性(二)对以实质危险性为内容的实行行为的限制三、过失并存说“vs”直近过失单一说?四、多个过失行为的复合,或者“一系列过失行为”的标准和界限五、对判例的评价(一)对采用阶段性过失说判例的评价(二)对肯定过失并存说判例的评价本章总结补论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的复合类型第五章防卫行为的构造与防卫过当课题设定第一节违法评价中行为的把握一、判例中的“一系列行为”的根据(一)平成二十年决定与平成二十一年决定(二)平成二十年决定以前的判例二、学说基础(一)防卫过当的减免根据(二)多个行为的一体性第二节整体评价与分析评价——横向问题与纵向问题一、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二、构成要件符合性与违法性(一)通说的框架(二)违法性解消说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理论三、纵向问题的解决第三节什么是防卫行为一、违法论与防卫行为二、行为论与防卫行为三、防卫行为的整体性标准第四节防卫过当中两阶段的行为把握一、构成要件阶段中“一系列行为”的机能与根据二、构成要件阶段的整体性三、构成要件阶段的统合与违法性阻却阶段的分离四、构成要件阶段的分离与违法性阻却阶段的统合本章总结结语第一节行为认定的构造第二节待研究的课题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ISBN | 9787519797881 |
条码 | 9787519797881 |
编者 | [日]仲道祐树著谢佳君 袁媛译 著 |
译者 | 谢佳君,袁媛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28 |
字数 | 19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