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丛书共17卷,由著名科技史家万辅彬教授担任丛书主编,国际科学史研究院两位通讯院士郭世荣教授、李晓岑教授担任丛书副主编,编写时间历时12年,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委会为依托,汇集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等20家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少数民族科技史的专家的力量。该丛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大资助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丛书?养殖卷》由知名养殖史专家朱冠楠教授、曹幸穗教授联手完成,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少数民族养殖历史,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有很好的学术价值。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和谐聚居的国家。历史上,每个民族都对中国的农牧业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一部中国衣牧史,就是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多元交汇的历史。各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依据不同的环境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创造了自己的农牧文化。本书以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和民族学调查报告为依据,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动物驯化、养殖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阐述,内容涵盖主要的家畜、家禽、家鱼、农蚕等的养殖,地域包括少数民族聚居的不同生态地区,本书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丛书的一卷,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兼具科学性、通俗性和人文性。
朱冠楠,理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专攻农业史、民俗学及农业遗产领域。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等19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6部;成果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库·中国近代史》《新华文摘》《农业与人类价值》(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刊登或转载。 曹幸穗,农学博士,曾任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九至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目前担任农业农村部农业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先后参加或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第一篇 综 论 第一章 总 论—中华民族共创共享的畜牧文化 第一节 动物的驯化与饲养 一、畜禽驯化的考古依据 二、马的驯养 三、驴骡的驯化选育 四、骆驼的驯养 五、牛的驯化与饲养 六、羊的驯化与饲养 七、猪的驯化与饲养 八、家禽驯化与饲养 第二节 养殖业的发展演替 一、原始社会时期 二、夏商西周春秋时期 三、战国秦汉时期 四、魏晋南北朝 五、隋唐五代时期 六、宋元明清时期 七、农牧业的地域分异 第三节 家畜育种的“相畜术” 一、古代相畜术的产生及作用 二、古代相畜术的主要成果 第四节 古代兽医技术 一、古代兽医的产生与发展 二、兽医药物学的产生 三、动物阉割去势手术 四、兽医的针灸与火烙术 第二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历代官营牧场 第一节 畜牧管理机构与畜牧政策 一、西周设立“国家畜牧局”和“国家兽医师” 二、商周战国秦汉的马政及牧马业 三、魏晋南北朝的官营牧场 四、唐朝的监牧系统和民族地区的官牧场 五、西夏、辽、金的畜牧管理机构 六、北宋监牧组织、职官和牧地 七、元朝的马政 八、明清的畜牧机构 第二节 民族地区国营牧场的历史沿革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西牧师苑 二、隋唐时期的西北和西南的军马牧场 三、宋元时期的官营牧场 四、明清的官营牧场 第三节 官营畜牧对民族地区的影响 一、加强中央边疆联系,促进边疆开发 二、促进民族文化融合 三、促进畜牧良种和技术的传播 四、促进邮驿通信发展 第三章 少数民族的特种畜禽养殖 第一节 家蚕饲养 一、中华民族养蚕的起源 二、丝织成为与皮草并行的纺织产业 三、北方民族的柞蚕放养技术 第二节 淡水养鱼 一、少数民族的池塘养殖 二、少数民族的稻田养鱼 三、珍珠养殖 四、民族地区的捕捞渔业 第三节 养蜂 一、中国的养蜂史略 二、中国的蜜源植物与传统蜂产品 三、中华蜂是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第四节 助猎陪护动物养殖 一、工作犬 二、捕鼠猫 三、猎鹰 四、助渔鸬鹚 五、信鸽 第五节 宠物养殖 一、观赏禽类 二、观赏鱼类 三、宠物犬 四、戏斗杂耍动物的饲养与戏玩 第六节 特用动物养殖 一、养鹿 二、养兔 第二篇 北方民族地区的养殖 第四章 东北各民族养殖史 第一节 东北地区世居民族的演替 一、东北世居部族的分化和融合 二、从“汉四郡”到入主中原 三、明王朝在东北地区实行“羁縻”政策 四、东北满族的兴起 第二节 东北各民族的农牧业 一、肃慎族 二、女真族 三、乌桓族 四、鲜卑族 五、扶余族 六、高句丽族 七、粟末靺鞨族 八、蒙古族 九、满族 十、朝鲜族 第三节 东北各民族的畜禽良种遗产 一、东北的畜牧业资源与环境 二、东北的传统名优畜禽品种 三、东北畜禽养殖技术与畜牧文化习俗 第五章 西北各民族养殖史 第一节 西北民族的演替与地方政权的建立 一、西域民族政权的“行国和居国” 二、民族地方政权的建立 三、西北地区的世居民族和迁入民族第二节 西北各民族的农牧业 一、匈奴族 二、党项族 三、突厥族 四、回纥族 五、维吾尔族 六、契丹族 七、氐羌族 第三节 西北各民族的畜禽品种遗产 一、西北民族的畜牧业资源与环境 二、西北的传统名优畜禽品种 三、西北民族的畜禽饲养技术与畜牧文化 第三篇 南方民族地区的养殖 第六章 西南民族养殖史 第一节 西南地区世居民族的融合与演变 一、西南地区的史前文明 二、西南地区的民族谱系 三、古代西南民族政权与州郡更替 第二节 西南各民族的农牧业 一、古僰族和彝族的畜牧业 二、藏族的畜牧业 三、百越族系的农牧业 第三节 西南各民族的畜禽传统品种 一、西南的畜牧业资源与环境 二、西南民族的畜禽良种遗产 三、西南民族的畜禽饲养特点 第七章 东南和中部少数民族养殖史 第一节 东南和中部的少数民族源流 一、东南及岭南原始农牧业起源 二、秦汉时期东南农牧业的发展 三、南北朝以后东南地区的民族融合与农牧业发展 第二节 东南及中部少数民族农牧业 一、黎族 二、瑶族 三、壮族 四、苗族 五、土家族 六、畲族 第三节 东南及中部少数民族传统畜禽品种 一、东南及中部民族的畜牧业资源与环境 二、岭南地区马、牛等大牲畜的饲养业 三、东南及中部传统名优畜禽品种 四、东南及中部民族的畜禽饲养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部分插图来源 索 引 后 记 丛书后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 | 9787504694010 |
条码 | 9787504694010 |
编者 | 朱冠楠、曹幸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纯质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