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中国刑法再法典化研究

编号:
wx1203841841
销售价:
¥110.08
(市场价: ¥128.00)
赠送积分:
110
数量:
   
商品介绍

在法律哲学中,我立足于主体间性理论,选择以类型化思维评估刑法形式多样性,发表了《当代中国刑法法典化批判》(《法学评论》2017年第4期)、《我国刑法立法模式反思》(《法商研究》2017年第6期)。虽然我在这些论文中反对单一法典化的刑法立法方式,而主张多样化的立法方式,但是,现实迫使我进一步思考法典化的意义。基于对自我观点的反省,我认为从终极意义上看,再法典化是必要的且不可避免的,但是从现实要求看,它依然要基于对特别刑法的依赖和总结,所以,我又发表了《刑法再法典化的知识路径及其现实展开》(《财经法学》2019年第1期),这篇文章在我国刑法学界较早区分了“解法典化”与“去法典化”的概念差异,并在刑法学界最早提出“再法典化”的构想……——本书自序

本书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刑法立法现代化:理论基础与路径选择”结项报告基础上修改而形成的。全书分六章:“现代刑法立法的道路”、“当下中国刑法立法的三大理念”、“机能性预防刑法立法观之确立”、“机能性预防立法的理论支柱”、“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刑法立法价值的思考”、“刑法分则内容立法完善”,涉及刑法立法理念、刑法立法观、刑法立法价值等重要维度,对刑法立法的传统与现代、理念与技术、规范与价值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对保守型刑法立法理念、一般积极预防刑法立法理念、安全刑法观等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稳健型立法理念、机能性预防立法理论等新思想、新学说。作者从宏观与微观角度详尽论证我国刑法立法现代化,并将“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平衡”的现代刑法理念通贯全书。从宏观上,作者指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为了更好的实现刑法立法的安全价值,充分发挥的刑法的功能和作用,刑法立法的发展不应单一的采取修正案的模式,保持单一的法典化道路。当前单一的法典化道路并不是明智、理性或者科学的选择,要破除单一法典化的立法方式,使刑法立法表达方式呈现多样化,有必要确立以刑法典为中心,以单行刑法为例外,以附属刑法为补充的立法、修法思路。从微观上,作者详细论证了立法理念与刑法立法、刑法观与刑法立法、刑罚目的论与刑法立法、不法论与刑法立法、责任论与刑法立法等之间的复杂关联问题,并对刑法分则中危害公共安全罪、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经济刑法、职务犯罪的立法完善以及个人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的刑法保护问题提出了富有真知灼见的观点。

目 录第一章 现代刑法立法的道路第一节 外国刑法立法现代化 一、外国刑法现代化的实景  (一)意大利刑法现代化  (二)德国刑法现代化  (三)法国刑法现代化  (四)英国刑法现代化  (五)美国刑法现代化  (六)日本刑法现代化  (七)韩国刑法现代化  (八)俄罗斯刑法现代化 二、现代之后刑法立法反思第二节 中国刑法立法现代道路的开启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刑法立法 二、刑法典的完善 三、刑法法典化的实践问题  (一)刑法修正方式单一  (二)重刑思想依然较为严重  (三)刑法的社会效用不高 四、结论:一个不可忽视的法律问题第三节 中国刑法法典化之反思 一、单一法典化的科学范式及其反思  (一)单一法典化的理论范式  (二)单一法典化的理论范式反思 二、单一法典化的体系性之反思  (一)单一法典化阻隔了刑法典与其他法律体系的外在关联性  (二)单一法典化冲击了刑法典内在体系的完整性  (三)立法规定过于具体 三、多样化:刑法再法典化的必由之路  (一)多样化表达方式的一般理据  (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的现实基础  (三)多样化表现形式的优势 四、刑法再法典化的基础与思路  (一)协调法典和单行刑法之间的关系  (二)协调刑法典与附属刑法的关系第二章 当下中国刑法立法的三大理念第一节 中国刑法立法现代化的背景与时代课题 一、中国刑法立法现代化研究的背景 二、中国刑法立法现代化 三、中国刑法立法理念分歧的缘起第二节 保守型刑法立法理念 一、保守型刑法立法理念概述 二、保守型的立法形式论  (一)刑法法典化及其根据  (二)刑法法典化的问题 三、保守型的立法价值论  (一)保守型的立法价值选择  (二)保守型立法价值的展开第三节 预防型刑法立法理念 一、预防型刑法立法理念概述 二、预防型的立法形式论 三、预防型的立法价值论  (一)预防型立法价值论的出发点  (二)预防型立法价值论的基本特点第四节 稳健型刑法立法理念 一、稳健型刑法立法理念概述 二、稳健型的立法形式论 三、稳健型的立法价值论  (一)平衡论及其评价  (二)滞后论及其评价  (三)犯罪情势二分论及其评价  (四)刑法机能平衡论及其评价 四、稳健型刑法立法理念评价  (一)稳健型刑法立法理念的保守性  (二)稳健型刑法立法理念的启发 五、刑法谦抑与稳健立法  (一)谦抑性原则的效度  (二)谦抑性原则的实践向度  (三)谦抑性原则作为规则的立法限度第三章 机能性预防刑法立法观之确立第一节 一般积极预防刑法立法理念的反思 一、一般积极预防刑法立法理念的理论基础反思  (一)一般积极预防刑法立法理念有背离刑法基本品质之嫌  (二)一般积极预防刑法立法理念有破坏刑法谦抑性原则之嫌  (三)一般积极预防刑法立法理念有导致法益保护原则崩溃之虞 二、一般积极预防刑法立法理念的实践现象反思  (一)一般积极预防刑法立法与象征性立法  (二)一般积极预防刑法立法与情绪性立法第二节 机能性预防刑法立法观的形成根据 一、机能性预防刑法立法观的社会基础  (一)风险社会的形成  (二)风险社会刑法的时代特征 二、机能性预防刑法立法观的制度基础  (一)法律制度强化风险防控的必要性  (二)刑法立法完善风险的共同治理体系第三节 机能性预防刑法立法的基本思路 一、一般积极预防刑法立法完善的方向 二、机能性预防刑法立法理论的特点及基调  (一)机能性预防刑法立法理论的特点  (二)机能性预防刑法立法的基调 三、机能性预防刑法立法的根据  (一)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  (二)克服情绪性立法  (三)风险与安全的合理评估  (四)刑事政策的指引 四、机能性预防刑法立法的路径  (一)刑法立法形式多样化  (二)合理的犯罪化  (三)实质违法性理论的坚守  (四)刑法介入早期化控制  (五)刑罚轻缓化第四章 机能性预防立法的理论支柱第一节 一般预防的刑罚目的理论 一、报应刑之否定  (一)报应主义刑罚的本质  (二)报应主义刑罚观与刑法预防观的同步变迁  (三)报应主义刑罚观之预防机能检讨 二、特殊预防主义的立法观  (一)特殊预防主义立法观概述  (二)基于改善主义的特殊预防理论的功能缺陷 三、一般预防与刑事立法  (一)消极的一般预防理论  (二)积极一般预防理论第二节 统合的违法性理论 一、犯罪本质论的转向  (一)犯罪本质的意义及其理论现状  (二)犯罪本质论如何转向 二、实质违法性论的分歧 三、基于法益侵害的伦理规范违反说的展开  (一)伦理秩序与伦理主义的界限  (二)主体性要素与责任的分离  (三)故意(过失)与违法类型  (四)行为与结果无价值  (五)人的不法与违法  (六)抽象危险犯的实质违法性分析 四、法益对立法的引导  (一)“立法活性化”背景下的问题  (二)实体法益概念的型构及抽象化  (三)本体论法益的立法批判功能反思  (四)法益的可经验性及法定内涵的生成  (五)法益的志向性引导立法功能及其实现第三节 自主的预防责任论 一、责任论与刑法立法  (一)责任论概述  (二)心理责任论、规范责任论和实质责任论 二、严格责任论与刑法立法  (一)严格责任概述  (二)严格责任的理论地位  (三)严格责任的立法选择 三、代理责任论与刑法立法  (一)代理责任概念探析  (二)代理责任的立法展望第五章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刑法立法价值定位第一节 安全价值的立法要求 一、安全与刑法的立法价值  (一)刑法立法价值的概念  (二)刑法立法发展与安全价值的映射 二、风险社会与安全刑法观  (一)风险社会理论及对我国社会现状的分析  (二)安全刑法观的立法具象  (三)安全刑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证成 三、安全刑法架构的实现路径  (一)安全刑法的三重面向  (二)安全刑法的扩张与收缩第二节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刑法立法发展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背景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结构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立法意蕴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刑法立法发展的要求  (一)完善国家安全刑事立法体制  (二)提高国家安全刑事立法技术和立法水平第六章 《刑法》分则内容立法完善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立法完善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法完善的历史逻辑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及立法特点  (二)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刑法立法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法完善的实践逻辑  (一)罪名、罪状中存在的问题  (二)法定刑配置问题 三、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立法完善建议  (一)凸显公共安全的指引作用,合理设计罪名体系  (二)提升刑事违法的精准性,完善罪状表达方式  (三)消除法定刑配置的不合理,实现罪责刑相一致第二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立法完善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立法完善的历史逻辑  (一)1979年《刑法》及其完善  (二)1997年《刑法》及其完善 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立法完善的实践逻辑  (一)体系地位中存在的问题  (二)罪状问题  (三)法定刑问题 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的立法完善建议  (一)故意杀人罪  (二)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三)非法拘禁罪  (四)绑架罪的立法完善  (五)拐卖妇女、儿童罪第三节 经济刑法立法完善 一、经济刑法立法完善的理论逻辑  (一)经济犯罪  (二)经济刑法 二、我国经济刑法完善的历史逻辑 三、经济刑法立法完善的实践逻辑  (一)经济刑法规制范围扩大化  (二)罚金刑的无限额化  (三)经济犯罪死刑废止化 四、经济刑法的立法完善建议  (一)经济刑法立法的法益观再认识  (二)非法集资与民间融资的立法界限  (三)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  (四)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的完善  (五)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六)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第四节 个人信息安全刑法保护的立法完善 一、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刑法立法完善的历史逻辑  (一)1979年《刑法》立法及其完善  (二)1997年《刑法》及立法发展 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刑法立法完善的实践逻辑  (一)大数据时代完善信息安全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二)个人信息安全刑法保护现存问题 三、个人信息安全刑法保护的立法完善建议  (一)个人信息的法益属性具有集束性  (二)对行为链进行全面规制第五节 生态安全的刑法立法完善 一、我国生态安全刑法立法的历史逻辑  (一)我国古代刑法中的环境保护规定  (二)近现代的环境保护刑法立法  (三)当代的环境刑法立法 二、生态安全刑法保护的实践逻辑  (一)生态安全刑法保护的基本理念  (二)生态安全刑法保护立法形式  (三)生态安全法益保护早期化  (四)是否采取严格责任模式  (五)处罚模式第六节 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立法完善 一、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立法完善的历史逻辑  (一)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沿革  (二)渎职罪立法的历史逻辑 二、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立法完善的实践逻辑  (一)贪污贿赂犯罪  (二)渎职犯罪  (三)渎职罪的刑罚问题 三、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立法完善建议  (一)挪用公款罪的立法完善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实行行为  (三)受贿罪的保护法益参考文献后 记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 9787524405849
条码 9787524405849
编者 童德华著 著
译者
出版年月 2025-10-01 00:00:00.0
开本 A5
装帧 精装
页数 634
字数 497000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