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六年修订十五万字,全新装帧,“亡命”归来,回首“维新”。
《梁启超:维新1873—1898》不只是《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出版六年后的新修版,更是许知远在《梁启超:亡命1898—1903》后,对梁启超前半生的重新理解与感悟。此番修订,不仅统一了开本、装帧,而且封面选用康梁合影,昭示着梁启超从万木草堂十大弟子到康梁并称的蜕变。五卷本《梁启超》的壮阔已初见端倪。
★从万木草堂十大弟子到 wù xū变法康梁并称,百日维新的落幕却衬托出梁启超半生历程的光辉。
许知远说,万木草堂就像一支乐队,倘康有为是艺术总监、词曲作者,梁启超就正逐渐获得主唱的角色。《梁启超:维新1873—1898》讲述青年时代的梁启超深受康有为的影响,凭借非凡的才华,主笔上海《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主张兴西学、开民智、变法图强,并最终成为维新者的领袖之一。如果说康有为是理论的dizaozhe,那么梁启超就是宣传家;但比起康有为的狂傲与野心,梁启超更多的是才情、勤勉、坚定与热血。
★宏大视野,细致笔触,特稿手法,娓娓道来间,重现19世纪末读书人的救国热忱。
在甲午战争失败、清廷一筹莫展的时代,以梁启超、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汪康年为代表的一众读书人扛起了变法图强的大旗。在大踏步前行的进程中,梁启超与众人亦师亦友,或推心置腹,或隔阂纷争;在为国为民的理想实践中,每个人也在追逐他们自己的梦。全书将大量历史文献、时人著述、学界前沿成果融会贯通,并运用特稿手法将每一个人都表现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回味无穷。
★洋务派、清流派、维新派,以梁启超为主线,建构起晚清变法强国的时代图景与群像。
甲午战争的失败击垮了洋务派,也打击了主战的清流派;恭亲王散去了雄心与魄力,李鸿章背负着《马关条约》的骂名,翁同龢被解职,光绪皇帝年轻而躁进;广州缺乏智识氛围,上海是个新世界,北京沉闷而保守,长沙抵制洋人:这便是《梁启超:维新1873—1898》描绘的康有为、梁启超及众多维新者面对的世界和表演的舞台,而一切时代图景的展示都在酝酿一场由小小的万木草堂掀起的变法的滔天巨浪。
★徐泓、葛兆光、王笛、马勇、安东强特别推荐!
梁启超的传记绝对值得一写再写。在晚清民初,他是一个枢轴式的人物,像他这样能在每个领域都留下身影的人物很少,看他的一生遭际,能看到那个两千年未有之巨变时代。许知远通过将心比心的感受复活梁启超的生命历程,在知人论世、文字表达、价值认同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本书是许知远五卷本传记作品《梁启超》的第一卷,讲述了梁启超从1873年在广东新会茶坑村降生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的二十五年人生。梁启超这个来自广东南部一座乡间孤岛的岛民,在清朝稳定的结构中读书、成长、参加科举,又敏锐地察觉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冲击,偕同师友作出反应。他拜康有为为师,主笔《时务报》,执教时务学堂,参与戊戌变法,在晚清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许知远追寻梁启超的足迹,从新会、广州到上海、北京、长沙,在复原人生轨迹和时代风云的同时,展现了一代人的焦灼与渴望、勇气与怯懦。本书曾以《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为名于201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出版。此次修订十五万字,特别删去了一些冗余艰涩的文言,统一用公历纪年,表达更为流畅、成熟。
许知远,作家,媒体人,单向空间创始人,谈话节目《十三邀》主创,个人播客《游荡集》。已出版著作近二十部,包括《梁启超:亡命1898—1903》,随笔集《伯克利的魔山》《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等多种语言。
"引 言 逃亡
第一章 茶坑村
第二章 学海堂
第三章 春闱
第四章 狂生
第五章 战争
第六章 上书
第七章 改革俱乐部
第八章 时务报
第九章 主笔
第十章 海上名士
第十一章 在长沙
第十二章 保国会
第十三章 定国是诏
第十四章 咸与维新
第十五章 密谋
注 释
征引文献
人名索引
致 谢"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59876614 |
条码 | 9787559876614 |
编者 | 许知远 著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92 |
字数 | 26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