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主要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些经典文本和热播的主旋律影视剧,注重从文艺创作与文化思潮的关系入手,把握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家族文化、打工文化和文学现实主义等文化现象的社会表征与精神脉动,从文艺美学层面分析其中人的观念和价值追求。研究方法上,本书注重宏观的文化阐释与微观的文艺评论相结合,既有时代文化在价值理念等层面的历史性理解,从整体上综合分析文艺创作在一定文化思潮影响下的生成机制与话语构成;又有微观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具体评论,从美学上探究其中的叙事伦理及其艺术追求。
江腊生,江西婺源人。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出站。2013-2014年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江西省首届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西省文艺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目前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学与大众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规划项目1项,省级重点项目1项,一般省级项目5项。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92篇,其中《文学评论》5篇,CSSCI检索53篇。出版学术专著《新时期文学的焦虑叙事研究》、《解构与建构——后现代主义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研究》等5部。成果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转载。
绪论
第一章 红色文化与信仰表达
第一节 总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历史传承
第二节 理想与信仰的青春表达
——评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
第三节 精神魅力与历史真实
——浅析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第四节 主旋律的诗意建构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评析
第五节 以人性和情感铸造的革命史诗
——评电视剧《红色摇篮》
第二章 乡村振兴的影像呈现
第一节 总论: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的美学追求与反思
第二节 大爱无声与家国同构
——我看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
第三节 乡村伦理与现代气息
——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攻坚书写
第四节 奋斗史诗与希望之歌
——电视剧《希望的大地》评析
第五节 青春之歌的三重奏
——电视剧《花繁叶茂》的青春叙事
第三章 打工文化与现实关注
第一节 打工文化与打工文学热的思考
第二节 新世纪打工文学的城市想象
第三节 新世纪打工文学的乡土情结
第四节 当下打工文学的叙述心态
第五节 新世纪打工文学的叙述模式
第四章 家族文化与文学经典的诠释
第一节 家族文化与生命伦理
第二节 世情困厄与人性纠结
——论巴金《寒夜》中的三重战争文化圈
第三节 “过日子”的家族文化
——《四世同堂》的生活形态解读
第四节 乡村秩序与乡绅叙事
——鲁迅小说研究的一个视角
第五节 乡绅文化·性·政治博弈与乡村秩序的书写
——论析《白鹿原》的家族文化
第五章 现实主义与文化阐释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传统与新变
第二节 论析茅盾《子夜》的三个话语世界
第三节 在“高兴”与“不高兴”之间
——贾平凹小说《高兴》的多重文化焦虑
第四节 回归中国叙事传统的诸种可能
——论小说《山本》的文化追求
第五节 世俗情怀与当下现实主义的创作转向
——以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为例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22747132 |
条码 | 9787522747132 |
编者 | 江腊生 著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