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刘亮程 8册套装

编号:
wx1203787662
销售价:
¥421.47
(市场价: ¥507.80)
赠送积分:
421
数量:
   
商品介绍

《虚土》

▲“刘亮程宇宙”的源头,《一个人的村庄》前传《一个人的村庄》《凿空》《捎话》《本巴》,关于刘亮程的一切,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最初的痕迹。 ▲ 由无数故事织成的,五岁时,“我”看这一群人远去,后来他们全变成我,替我过完了一生:· 赌徒的故事:赌徒们常年经营着一个叶子赌局,在一片落叶身上押注全部家当。· 车户的故事:做顺风买卖的人一辈子都顺风,西风起时出发,再等一场东风把他刮回来。风不刮,他就不走。· 守夜人的故事:每个夜晚都有一个人守着村子。守夜人在白天睡觉,夜晚醒来,后来,他们全变成了老鼠。……▲ 一本童年之书:童年是我们的陌生人我们心里都有一个《虚土》中的孩子,我们往中年走,往老年走,而他独自回头去过自己的童年,离我们越来越远。▲ 刘亮程:这是我写的最困难也最入情的一本书,几乎不能完成。


《一个人的村庄》

1.中文写作的垂范之作,感动数代人的文化经典:风靡24年,感动8000万人,白岩松、周深、李锐、李娟、韩少功、魏小河……真情推荐,豆瓣万余人8.9高分好评2.刘亮程代表作,元气之作、生命之书,“有人说我无法超越《一个人的村庄》。我说对的,我不需要超越它。”3.学生书目,50多篇散文《寒风吹彻》《今生今世的证据》《与虫共眠》《对一朵花微笑》《柴火》等,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和全国各地初、高中语文阅读试题。美文赏析,助力写作阅读4.时隔20余年,经典再出发,面世二十余年来作者首次修订,校正老版本中62处问题,撰写全新后记,阐释修订内容5.译林版du家版权,quan新力作+系列全面更新,“世界zui美的书”得主朱赢椿整体装帧设计。“刘亮程作品”包括小说《本巴》《虚土》《凿空》《捎话》,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均为译林社du家版权,囊括刘亮程全部重要作品,完整呈现刘亮程创作全貌与精神世界。刘亮程是21世纪真正的田园作家,物欲喧嚣下的精神守护者,具有陶渊明的悠然与宫崎骏的时空。在将“刘亮程作品”整体交由译林社时,刘亮程系统梳理作品集思路,亲自修订,校正老版本中320余处问题,撰写quan新后记,完整阐释各本修订方向与内容。知名设计师朱赢椿整体装帧,灵性设计。作为“虫子书”作者,朱赢椿关注自然,钟爱万物生灵,他以与刘亮程高度契合的审美趣味,完美呈现刘亮程笔下宇宙混沌、自在自足的文学世界。  


《凿空》

1. 一座记忆中的村庄:人活在驴的眼皮底下在古老的阿不旦村,有这么多像古人一样生活的人,扛着两千年前的坎土曼,骑着那时候人们骑的毛驴,坐着那时的驴车,柏油路修到村了他们的生活是这个样子,村边打出石油了他们的生活还是这个样子,待到石油采光井架拆走,他们的生活依旧这个样子。2. 一个“一动不动”的故事:每当我们认为是机会的时候,也是再次遭受灾难的时候以“等待”写“变迁”——两个挖洞人在地下没有影子的岁月,和一村庄人徒劳忙碌永远在等待的生活。传说中挖石油管沟的“大活”要来了,“总有坎土曼的活吧”,人们善于做梦,而《凿空》是一部“醒来之书”。3. 一场盛大的下沉:身边每消失一个生命,人的世界就会泯灭一次到处都是挖掘,用本地的农具坎土曼挖,用外来的工具铁锨挖,用挖掘机挖,用钻机钻,大地被挖成空壳,村庄凌驾在虚空之上。人活在羊、狗、驴、老鼠、鸡、鸟和草木的眼睛里,当这些眼睛全部闭住,人只孤独地存在于人的眼睛时,人的世界便荒谬了。4. 刘亮程首部现实主义长篇力作:这部书写得很现实,也让我踏实《凿空》不同于刘亮程的诗性散文,它是一次对新疆现实生活冷峻刻骨的观察与书写。他看着发生在村庄里的一切,看一眼,说一句,那些单纯而伤心的执着,孤独的困惑,界限不明的悲欢喜怒,每一个人倔犟而完整的一生。 


《本巴》

"◎茅盾文学奖提名后刘亮程全新长篇小说,花地文学榜2021年度长篇作品◎《巨人传》式的狂欢、《堂吉诃德》般的天真、卡尔维诺式的轻盈◎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展开,追溯逝去的人类童年,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诗性智慧。* 在《江格尔》流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在唱与听的互动中,不断加工,使史诗的内容逐渐丰富,承载着古人对自然、人生的理解,是一个民族历史记忆、经验情感、诗性智慧的集大成。◎一本给成年人的童话* 故事的主人公是几个孩子,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所有人。本巴世界是现实世界无限伸长的影子,是我们寄存在高远处的另一种生活。在说唱人齐的吟唱中,在游戏、故事和多重梦境里,我们回到了世界原初意义上的本真,看见了另一个时间中的自己。* 搬家家,捉迷藏,做梦梦,孩子们把残酷的战争生活,做成好玩的游戏。在游戏的进程中,奔往二十五岁的聚会,从四面八方的时间里,一一归来。◎译林版权,全新力作+系列全面更新,“世界至美的书”得主朱赢椿整体装帧设计“刘亮程作品”包括小说《本巴》《虚土》《凿空》《捎话》,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均为译林社版权,囊括刘亮程全部重要作品,完整呈现刘亮程创作全貌与精神世界。刘亮程是21世纪真正的田园作家,物欲喧嚣下的精神守护者,具有陶渊明的悠然与宫崎骏的时空。在将“刘亮程作品”整体交由译林社时,刘亮程系统梳理作品集思路,亲自修订,校正老版本中320余处问题,撰写全新后记,完整阐释各本修订方向与内容。知名设计师朱赢椿整体装帧,灵性设计。作为“虫子书”作者,朱赢椿关注自然,钟爱万物生灵,他以与刘亮程高度契合的审美趣味,完美呈现刘亮程笔下宇宙混沌、自在自足的文学世界。" 


《捎话》

1.第十届茅盾文学奖10强作品,《南方周末》年度十大好书,新浪年度十大好书2.不同声音的理解之书,秉承和延续《一个人的村庄》“万物有灵”创作观;用千言万语,捎那不能说出的一句;小说家也是捎话人3.李敬泽、王德威、阎晶明、李锐、高兴、笛安等名家强力推荐:“真正是一部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大师级的好书”;“我相信《捎话》即使放到世界文坛也毫不逊色”;“这是一部奇书,中国文坛罕见的小说”4.译林版du家版权,全新力作+系列quan面更新,“世界蕞美的书”得主、易烊千玺推荐的设计师朱赢椿整体设计。“刘亮程作品”(du家典藏版)包括小说《本巴》《虚土》《凿空》《捎话》,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均为译林社du家版权,囊括刘亮程全部重要作品,完整呈现刘亮程创作全貌与精神世界。刘亮程是21世纪真正的田园作家,物欲喧嚣下的精神守护者,具有陶渊明的悠然与宫崎骏的时空。在将“刘亮程作品”整体交予译林社时,刘亮程系统梳理作品集思路,亲自修订,校正老版本中320余处问题,撰写全新后记,完整阐释各本修订方向与内容。知名设计师朱赢椿整体装帧,灵性设计,wan美呈现刘亮程笔下宇宙混沌、自在自足的文学世界。  


《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

1.作家刘亮程三十年来首部和迄今wei一谈话集,精选历年演讲和对话结集2.讲述《一个人的村庄》《寒风吹彻》《捎话》等创作经历;喧至荒处,聊到天上,心中有天和荒,才能写出地老天荒的文章3.“万事天做主,什么事都先跟天说,人顺便听到就行了,这就是聊天”,从过去聊到现在,从村庄聊到世界,从人类聊到万物4.散文就是聊天艺术。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这不仅仅是散文,也是所有文学艺术所追求的蕞高表达。“我喜欢像聊天一样飞起来的语言,从琐碎平常的生活中入笔,三言两语,语言便抬起头来。那是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说的架势,也是仪式。”5.译林版du家版权,全新力作+系列quan面更新,“世界蕞美的书”得主、易烊千玺推荐的设计师朱赢椿整体设计。“刘亮程作品”(du家典藏版)包括小说《本巴》《虚土》《凿空》《捎话》,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均为译林社du家版权,囊括刘亮程全部重要作品,完整呈现刘亮程创作全貌与精神世界。刘亮程是21世纪真正的田园作家,物欲喧嚣下的精神守护者,具有陶渊明的悠然与宫崎骏的时空。在将“刘亮程作品”整体交予译林社时,刘亮程系统梳理作品集思路,亲自修订,校正老版本中320余处问题,撰写全新后记,完整阐释各本修订方向与内容。知名设计师朱赢椿整体装帧,灵性设计,wan美呈现刘亮程笔下宇宙混沌、自在自足的文学世界。  


《大地上的家乡》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自然文学大师刘亮程樶新作品,获奖后shou部作品 ☆感动无数人的散文经典、中文写作的典范之作《一个人的村庄》后时隔多年的回归之作,以陶渊明的悠然+宫崎骏的时空,倾情书写大地与家乡的诚挚篇章,凝聚其十年思想文化精华 刘亮程是21世纪真正的田园作家,物欲喧嚣下的精神守护者。 2014年,他以一己之力创建新疆shou个艺术家村落菜籽沟,倾力打造木垒书院,把文学和艺术的力量加入到村庄的万物生长中,切身践行且耕且读的生活方式,在理想与现实间诗意栖居,堪称“当代陶渊明”。 他秉持万物有灵世界观,对一朵花微笑,看风把影子吹斜,丈量一场风有多远,以宫崎骏般的空灵想象疗愈现代人的身心,以孩童般视角阐释对世界的理解与想象。 ☆中国版《瓦尔登湖》:走进喧嚣都市外的另一种生活,木垒书院中真正令人“向往的生活”:在虫鸣鸟叫中醒来,在一棵树下慢慢老去。“这里的岁月清晰可数,让你活得如此明白、如此清静。” ☆重新认领家乡:“我们都注定是要失去家乡的人”,心安即归处,每个人樶终都会活成自己的家乡 在刘亮程看来,我们都注定是要失去家乡的人,当以前的村庄不能再回去,家乡只是破碎地残存于大地上那些像家乡的地方。“菜籽沟便是这样一个我能在恍惚间认作家乡的村庄,她保留了太多我小时候的村庄记忆。” 每个人的家乡都在累累尘埃中,需要我们去找寻认领。“我四处奔波时,家乡也在流浪。年轻时,或许父母就是家乡。当他们归入祖先的厚土,我便成了自己和子孙的家乡。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家乡。” ☆万物有灵的生命观、自然观:“大自然是樶好的教育”,“人在哭泣的时候,虫子也在叫” 2013年50岁出头,刘亮程决定在天山南麓一个原始村庄落脚,静心等待老年的到来。这个名叫菜籽沟的小村庄,保留了他儿时的记忆:两房两屋散落在小溪和山边,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一幅山水画。“中国人的山水画完整表述了我们祖先对自然的态度,人居住在大地一个小小的角落上,更多空间是留给自然的。” 在乡村,时间像树荫一样,在地上缓慢地向前爬。在大自然中安顿自我,人类的生长衰老和大地万物的生老病都是生生不息,连为一体:“人在哭泣的时候,虫子也在叫,树叶也在沙沙作响,人的生活只是一部分,人的苦难也是那个万千世界万千生命的一部分。” ☆关于工作与内耗:深刻体悟一位智者的生活经验,从教育观到工作观再到育儿观,拒绝内卷,任何困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好的童年,应该有阳光和风的参与。”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读书太少,而是读的太多。” “活是人的好伴;有的活,不干也就没有了;干起来,一辈子都干不完。” ☆关于如何自然地老去:“老是躲不过的,跑到天边也躲不过去。我愿意在这样的山水间度过自己的晚年。”勇敢直面必然到来的成长与衰老,收获内心的笃定安宁 “我五十岁的时候,想找一个地方安度晚年、养老,当然不想在城市中养老,就在菜籽沟这样一个小村庄,养了十几只鸡。我要听着鸡叫醒来,这样的生活就是我早年的生活,我一出生到这个人世的时候,听到的就是鸡的叫声,我就是在鸡叫中醒来的。到我老年之后,我仍然想听着鸡叫声醒来干一天的活。” 在刘亮程看来,菜籽沟让他变得更加安静,觉得老年怎么来得这么快,一个人变得无所事事的时候就到了老年。“我眼看着自己在一个院子的虫鸣鸟语中慢慢变老,我本来是在某个小区高楼大厦的阴影中老去的。老是躲不过的,跑到天边也躲不过去。” ☆“刘亮程作品”(七卷本)(典藏版)樶新收录,囊括刘亮程全部重要作品 “刘亮程作品”(典藏版)共七种,包括全新作品《大地上的家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本巴》,代表作《一个人的村庄》,小说《虚土》《凿空》《捎话》(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前十),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囊括刘亮程全部重要作品,完整呈现刘亮程创作全貌与精神世界。 ☆“世界樶美的书”得主、易烊千玺推荐的设计师朱赢椿整体设计,藏读两宜;书内特别收录作者与设计师的灵魂碰撞“彩蛋篇” 本书由知名设计师朱赢椿整体装帧,灵性设计。作为“虫子书”作者,朱赢椿关注自然,钟爱万物生灵,他以与作者高度契合的审美趣味,完美呈现刘亮程笔下宇宙混沌、自在自足的文学世界。书内特别收录作者刘亮程与设计师朱赢椿的灵魂碰撞“彩蛋篇”,趣味盎然,令人会心。  


《长命》
1.刘亮程茅奖后shou部长篇。“蓄谋已久”的“见鬼之书”,六十岁终成的“天命之作”,温暖归来。“《长命》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百三十多年前,一个家族被灭族,只有一个母亲带着五岁的孩子,一路从关内逃难到新疆落户。百年后,又繁衍成一个大家族。我们家也有一段兴衰史,我也有黑夜‘见鬼’的恐惧童年,也回老家祭祖,在那里找回幼年丢失的父亲。这个关于恐惧、死与生的悠长故事,在我心里躺了十年,它在等我长老, 长出地老天荒的情感来。直到我六十岁时,故事终于睁开眼睛。” 2.首度叩动生死结界,打开一个人与亡灵相依共生的世界——有天有地、有人有鬼、有生有死。“我们时时刻刻把祖先、把逝者祭在庙堂,也沉在心底。人生在世,两头见鬼,小时见鬼,老时见鬼。《长命》写了许多鬼,可没有鬼的现实,是不完整的现实,所以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3.一场一眼万年、读到落泪的少年爱情。“我在心里藏了一个鬼。就是你。”“魏姑跟连生的爱情是一种上古的爱情,‘长命无绝衰’,是中国人的生死之爱。这个开头一写,小说其实已经完成了。故事决定了它会长出适合故事的身体来。” 4.一个家族的劫难与重生,映照一段尘封的历史。“《长命》里有一段真实的历史——一场在西北地域持续了十年的战乱。一百年,三代人,那些后人的恐惧也还没过去,还被一代一代地继承。《长命》写的就是恐惧。” 5.刘亮程向生命原乡的幽深回返:《一个人的村庄》明亮如白昼,《长命》是无边的长夜。“三十岁写《一个人的村庄》时,我回避了童年不幸的生活,我觉得我理解了那块土地、那段岁月中发生的一场又一场的运动。凡是普遍性的东西,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写《长命》的时候,那些东西又回来了。疼痛还在。是不是跟一个人老了有关系,老了他就要重新理解。” 6.致中国人的厚土长命。中国人的一生,是土上的一世,和土下的千秋万代。“长命是我自己的命,是那一村庄人的命,是这一百年来跟我们同样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一个部族、一个民族的命。我们的文化早已给每个人接续了祖先与子孙同在的千秋万代的长命。只要在这个文化里,每个人的命都是长的,否则便只有浅薄的今生。” 7.知名设计师金泉倾心设计,平装双封,轻盈随行。特别附赠刘亮程亲笔手书书签。手绘生命树,枝叶承载生者的故事,根系连接祖先的记忆,在年轮流转中,伸展出连天接地的厚实人生。

《虚土》
早晨,虚土梁上,一个五岁的孩子被开门声唤醒,看见村庄里的人都赶车去出远门。五岁的他矮矮的,只能看见许许多多人的脚、马的腿,看不见他们的眼睛。忽然,他认出了人群中有一个瘦瘦小小的自己。他坐在马车上,歪着头,脸朝后看着村庄不断消失。从那个早晨之后,村庄里的人再也没看见早晨,他们醒来时总是中午。而那个五岁的孩子也不再长大,只是做梦。等他醒来,村庄的人都老了。他们围着他,让他说出,那个早晨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一个人的村庄》

人畜共居的村庄黄沙梁,闲人刘二的乐趣就是在村里游逛:他跟虫子玩,看别人劳动,问候枝头的小鸟,欣赏一朵花的微笑;他体会老鼠的艰辛,感受牛马的力量,看风把影子吹斜,丈量一场风有多远。他到谁家去从来不推门,等风把门刮开,然后进去,风又会把门关上。每天一件事情,就是早上站在村头,独自迎接日出。他从一棵树木的枯荣领悟到生死无常,从一只鸟的哀鸣联想到祖先的命运。刘亮程汲取东方数千年诗意传统,开辟精神栖息地的文字王国,成就迄今无可超越的中文经典。


《凿空》

古老的阿不旦村,正发生着大规模的挖掘事件:地下,两个孤独的挖洞人各怀心事,相向而行。张旺才从外地逃荒来到阿不旦,在远离村子的地方,像老鼠一样在地底穿凿前进,一锨一锨建筑着黑暗宫殿;包工头玉素甫是最早走出阿不旦的人,他退回到村里,有条不紊地经营着地下世界,步步为营……几乎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察觉到地洞的秘密,但谁都不能说出。地上,石油井架崛起,到处都在挖掘,几乎将阿不旦村连同这里古老的生活方式凿空,大地被挖成空壳,村庄凌驾在虚空之上。传说了一年多的挖石油管沟的“大活”来了,全村的人都扛着坎土曼在等,毛驴也一起等。“总有坎土曼的活吧”。这是一个村庄的百年孤独,讲述两个挖洞人在地下没有影子的岁月,和人们徒劳忙碌永远在等待的生活。“在你有生之年,会看到许多东西消失,只有你希望的不会到来”。


《本巴》

江格尔的本巴地方,是幸福的人间天堂。那里人都二十五岁,没有衰老没有死亡。——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在史诗驻足的地方,《本巴》开始讲述。沉醉在七七四十九天青春欢宴里的江格尔,接到远方哈日王的挑战,少儿英雄洪古尔只身出征。不愿出生的赫兰,为营救哥哥洪古尔被迫降生人世,用从母腹带来的搬家家游戏,让草原上所有的大人在游戏中变成孩子,最终又回到母腹。不愿长大的洪古尔为寻找失踪的弟弟,用捉迷藏游戏让草原上的一半人藏起来,另一半去寻找。而在母腹中掌管拉玛国的哈日王,用做梦梦游戏让这一切成为他的梦,又在梦中让人们看见那个真实世界的本巴造者:史诗说唱者齐。起初,这些人物只有名字,后来在风雪夜里,在一个个篝火旁的故事里,他们被讲活,有了灵魂。


《捎话》
位于东边的毗沙国与西边的黑勒国势不两立,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两国间书信断绝,民间捎话人由此成了一种秘密职业,承担着传递两地间信息的重要角色。库,民间捎话人,毗沙国知名翻译家,通晓数十种语言,他受托将一头小母驴谢从毗沙国捎到黑勒国。谢,身上刻满经文,即将被当作一句话捎到敌方的小母驴,她能听见鬼魂说话,能看见所有声音的形状和颜色,懂得为人服役也懂得猜度人心。就这样,一人一驴,背负着“捎话”的任务,穿越战场,见证了许多生死和不可思议之事……
《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

何谓聊天?就是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从早年那个叫黄沙梁的村庄开始认识和体验世界,感受土地上的睡着和醒来,到如今在菜籽沟建了木垒书院,依旧把驴当知己,看光阴从晨到昏。在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刘亮程一直致力于当个闲人,致力于创造一种和天地万物交流的语言体系。而他笔下那些如有翅膀的文字,负载着土地上的惊恐、苦难、悲欣、沉重,拖尘带土,朝天飞翔,也带领我们朝树叶和尘土之上仰望。在本书中,刘亮程讲述《一个人的村庄》《寒风吹彻》《捎话》等创作经历,回望自己文学世界的精神源头,讲述他对家乡和故土的情感,分享他从日常闲事中悟出的智慧和对散文写作的理解与思考……这些细细密密的谈话聊天,如同一次次发生在民间墙根院落的喧荒。喧至荒处,聊到天上,心中有天和荒,才能写出地老天荒的文章。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这不仅仅是散文,也是所有文学艺术所追求的表达。


《大地上的家乡》

“这里的岁月清晰可数,让你活得如此明白、如此清静。我在这个村庄,一岁一岁感受自己的年龄,也在悉心感受天地间万物的兴盛与衰老。我在自己逐渐变得昏花的眼睛中,看到身边树叶在老,屋檐的雨滴在老,虫子在老,天上的云朵在老,刮过山谷的风声也显出苍老,这是与万物终老一处的大地上的家乡。”
菜籽沟村堆满了故事:鸡鸣中醒来,日出而作,且耕且读,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看树上开会的乌鸦,等一只老鼠老,做梦的气味被一只;想象开满窗户的山坡,关心粮食和收成,在一棵大树下慢慢变老。这些飘在空中被人视若寻常而熟视无睹的故事,都是他的生活大事。
世界也是一个更大的菜籽沟村。远路上的新疆饭慰藉的是旅人疲惫的身心;一条长达三百多公里的牛羊转场道路,每年有数百万牲畜浩浩荡荡行走其间,绵延数千年;藉藉无的老人,一生中所有的礼仪,似乎都是为樶后盛大的葬礼所做的预演……心安即是归处,花开花落,生忙碌,我们樶终都会活成自己的家乡。
 


《长命》
《长命》是刘亮程六十岁完成的“天命之书”,也是他继《本巴》荣获茅盾文学奖后推出的首部长篇小说。故事从天山脚下、戈壁深处的一座小村落讲起。1982年,石人子河的漩涡吞噬了水利员韩连生的青春,却让十六岁的魏姑在溺亡者蕞后的凝视中开启通灵之眼。三十年光阴流转,她为逝者安魂,为生者续命,瞳仁游移间,便是人间与幽冥两个世界。向西十几公里的碗底泉村,兽医郭长命的父亲、老中医郭代道,被一种难以言说的“恐症”缠身。魏姑应长命之请前去驱病,她于斑驳的榆树阴影里,察觉病根竟牵连着一场尘封百年的家族劫难。过苦泉子、到伊州、经瓜州、至肃州,抵达老家酒泉钟塔县,魏姑与长命踏上了横跨河西走廊的返乡溯源之路。一个有天有地、有人有鬼、有生有死的世界就此打开。《长命》是刘亮程对创作疆域的重大开拓:《一个人的村庄》在乡土中寻找诗意,《本巴》在史诗中重构时间,而《长命》则植根于作家的生命印记之中,诞生于祖先与子孙血脉相连、记忆相承的生命谱系之中。一个村庄从“有神”走向“无神”,一个人理解了自己的“浅命”与“长命”。我们站在祖先与子孙之间,被时间延续成长命,上下皆是生命前行的路,这是生命永远的路。

《捎话》
刘亮程,1962年生,新疆沙湾县人,现任新疆作协主席,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被誉为“20世纪中国蕞后一位散文家”。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长篇小说《虚土》《凿空》《捎话》《本巴》,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有多篇散文收入全国中学、大学语文课本。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等奖项。2013年入住新疆木垒,创建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及木垒书院,任院长。
《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
刘亮程,1962年生,新疆沙湾县人,现任新疆作协主席,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被誉为“20世纪中国蕞后一位散文家”。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长篇小说《虚土》《凿空》《捎话》《本巴》,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有多篇散文收入全国中学、大学语文课本。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等奖项。2013年入住新疆木垒,创建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及木垒书院,任院长。
《大地上的家乡》
1962年生,新疆沙湾县人,现任新疆作协主席,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
著有:
*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
*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大地上的家乡》;
*长篇小说《虚土》《凿空》《捎话》《本巴》;
*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
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等奖项。
有五十多篇文章收入全国中学、大学语文课本。
2013年入住新疆木垒,创建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及木垒书院,任院长。
《长命》
刘亮程,1962年生,在新疆北疆沙漠边小村庄出生长大,通农事,会手艺,熟悉草木牲畜,善听风声虫语。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大地上的家乡》等,长篇小说《虚土》《凿空》《捎话》《本巴》《长命》,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等。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杰出贡献奖等。有多篇文章被收入中小学、大学语文课本,作品被翻译成英文、阿拉伯文、韩文、马其顿文等。2013年入住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创建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及木垒书院。现任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作协主席。

《虚土》
《一个人的村庄》
《凿空》
《本巴》
《捎话》
《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
《大地上的家乡》
《长命》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虚土》

     度过我一生的那个人 你让我看见早晨。你推开门。我一下站在田野。太阳没有出来,我一直没看见太阳出来。一片薄光照着麦地村庄。沙漠和远山一样清晰。我仿佛同时站在麦地和远处沙漠,看见金色沙丘涌向天边,银白的麦子,穗挨穗簇拥到村庄,要不是院墙和门挡住,要不是横在路边的木头挡住,麦子会一直长上锅头和炕,长上房。 那是我永远不会尝到的眼看丰收的一季夏粮。我没有眼睛。母亲,我睁开你给我的小小心灵,看见早晨,永远不会睡醒的村庄,我多么熟悉的房顶,晾着哪一个秋天的金黄苞谷,每个棒子仿佛都是我亲手掰的。我没有手,没有抚摸你的一粒粮食。没有脚,却几乎在每一寸虚土上留下脚印。这里的每一样东西我都仿佛见过无数次。 母亲,是否有一个人已经过完我的一生?你早知道我是多余的,世上已经有过我这样一个人,一群人。你让我流失在路上。你不想让我出生。不让我长出身体。世上已经有一个这样的身体,他正一件件做完我将来要做的所有事情。你不想让我一出生就没有事情,每一步路都被另一个人走过,每一句话他都说过,每个微笑和哭都是他的,恋爱、婚姻、生老病死,全是他的。 我在慢慢认出度过我一生的那个人,我会知道他的名字,看见他的脚印,他爱过的每样东两我都喜爱无比。当我讲出村子的所有人和事,我会知道我是谁。 或许永远不会,就像你推开门,让我看见早晨,永远不向中午移动的早晨。我没有见过我在太阳下的样子。我可能一直没有活到中午。那些太阳下的影子都是别人。 五岁的早晨 我五岁时的早晨,听见村庄里的开门声,我睁开眼睛,看见好多人的脚,马腿,还有车轱辘,在路上动。他们义要出远门。车轮和马蹄声,朝四面八方移动,踩起的尘土朝天上飞扬,我在那时看见两种东西在远去。一个朝天上,一个朝远处。我看一眼路,又看天空。后来,他们走远后,飘到天上的尘土慢慢往回落。一粒一粒地落。天空变得干干净净。但我总觉得有一两粒尘土没有落下来,在云朵上,孤独地睁开眼睛,看着虚土梁上的村子。再后来,可能多少年以后,走远的人开始回来,尘土又一次扬起来。那时我依旧是个孩子,我站在村头,看那些出远门的人回来,我在他们中间没看见我,一个叫刘二的人。 我在五岁的早晨,突然睁开眼睛。仿佛那以前,我的眼睛一直闭着,我在自己不知道的生活里,活到五岁。然后看见一个早晨。一直不向巾午移动的早晨。看见地上的脚印,人的脚和马腿。村子一片喧哗,有本事的人都在赶车出远门。我在那时看见自己坐在一辆马车上,瘦瘦小小,歪着头,脸朝后看着村子,看着一棵沙枣树下的家,五口人,父亲在路上,母亲站在门口喊叫。我的记忆在那个早晨,亮了一下。我记住我那时候的模样,那时的声音和梦。然后我又什么都看不见。 我足被村庄里的开门声唤醒的。这座沉睡的村庄,可能只有一个早晨,剩下的全是被别人过掉的夜晚和黄昏。有的人被鸡叫醒,有的人被狗叫醒。醒来的方式不一样,生活和命运也不一样。被马叫醒的人,在远路上,跑顺风买卖,多少年不知道回来。被驴叫醒的人注定是闲锤子,一辈子没有正经事。而被鸡叫醒的人,起早贪黑,忙死忙活,过着自己不知道的日子。虚土庄的多数人被鸡叫醒,鸡一般叫三遍,就不管了。 P5-7  


《一个人的村庄》
我改变的事物
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我想,这就是命运。
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当然,在我使唤坏好几把铁锨后,也会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没见他们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唤成这副样子,腰也弯了,骨头也散架了。
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对于跑过这片荒野的一头驴来说,这点变化算不了什么,它在荒野上随便撒泡尿也会冲出一个不小的坑来。而对于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一只小虫,这点变化可谓地覆天翻,有些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米,在它的领地随便挖走一锨土,它都会永远迷失。
有时我也会钻进谁家的玉米地,蹲上半天再出来。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这是我的业绩,我为这户人家增收了几斤玉米。哪天我去这家借东西,碰巧赶上午饭,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半块玉米饼子。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却永远不会为某一件事去忙碌。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勤劳改建了家园,添置了农具和衣服。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
一次,我经过沙沟梁,见一棵斜长的胡杨树,有碗口那么粗吧,我想它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我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榆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干完这件事我就走了。两年后我回来的时候,一眼看见那棵歪斜的胡杨已经长直了,既挺拔又壮实。拉直它的那棵榆树却变歪了。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
我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我是一个平常的人,住在这样一个偏僻小村庄里,注定要无所事事地闲逛一辈子。我得给自己找点闲事,有个理由活下去。
我在一头牛屁股上拍了一锨,牛猛蹿几步,落在最后的这头牛一下子到了牛群最前面,碰巧有个买牛的人,这头牛便被选中了。对牛来说,这一锨就是命运。我赶开一头正在交配的黑公羊,让一头急得乱跳的白公羊爬上去,这对我只是个小动作,举手之劳。羊的未来却截然不同了,本该下黑羊羔的那只母羊,因此只能下只白羊羔了。黑公羊肯定会恨我的,我不在乎。恨我的那只羊和感激我的那只羊,都在牧羊人的吆喝里,尘土飞扬地翻过了沙梁。
它们再被吆回来时,已是另一个黄昏了。那时我正站在另一道沙梁上,目送落日呢。没人知道这一天的太阳是我送走的。每天黄昏独自站在沙梁上,向太阳挥手告别的那个人就是我。除了我,谁会做这个事呢。家里来个客人走了,都会有人送到村头。照耀了我们一整天的太阳走了,却没有人送别。他们不干的事就是我的事。
P3-5
《凿空》
第一章挖洞
洞口对着河岸斜坡,河水的翻滚声直灌进来,像一村庄人用龟兹语说话。河在这一段拐了大弯,河水趴倒了,翻滚着淌过满是卵石的河滩。河从远处山口出来时,是站着走来的,它高大的身躯竖在倾斜的大石滩上,到了有人和庄稼地的地方,河就矮了,趴倒了。流过这个大弯,龟兹河又站起来,它的翻滚声变成悠长的几乎听不见的遥远呼唤。
他一直没习惯河的翻滚声,一种叽里咕噜的声音。洞口木门关住时,河的声音远了,剩下自己的脚步和出气声。他拿着铁锨往地洞深处走,走几步突然停住,转过头,洞里一片安静,只有自己转脖子的声音。他老觉得后面跟着一个人,他走一步,那个人走一步。他停,那人也停。他走到地洞尽头,举起镐头挖土,那个人也在身后,举起镐头。他猛一回头,什么都没有,后面是另一个人转动脖子的声音。
“腾。”
挖土的声音响起来。镐头凿进硬土,前半截子声音向耳朵背后传去,后半截子声音吃进土里,不见了。他挖一下,耳朵贴着土听一阵。一次,他听见土里有一个人走动,以为自己的脚步声走到土里了。不是。他没有这样的脚步声,他穿一双旧球鞋,有点大,鞋带系紧了脚在里面还有余地,落脚时,先是鞋的声音,“窟哧”,鞋里的气被挤出来,一股带胶皮昧的臭脚气。接着是鞋踩地的声音,在黑黑的地洞里,鞋擦着地,一种拖尘带土的脚步声。那个声音干干净净,是安静的不往前移的走动声。他从来没走出过这种脚步声。是不是头顶地面站着一个人,把脚步声踏进土里了。他屏住呼吸,蹑脚走到屋子下面,从垂直的木梯爬上去,用头顶开盖在洞口的纸箱壳,进到屋里,里屋没窗户,和洞里一样暗,掀开门帘,卧室天窗射下的一柱光直刺眼睛,从卧室出去是前厅,走出前厅,门一开就看见河。河在几十米深的岸下,往远处看河是站着的,比岸高。他朝村子望,没人。又上到坡上朝菜地望,回来把门朝里顶住,钻进洞子,洞口原用纸箱壳盖住,快步走到地洞深处,耳朵贴着土再听,那个走动声好像停了。他摇摇头,刚才在外面站了一阵,耳朵里灌进了风声,听觉被打扰了。他试探地又挖了一下,“腾”。镐头入土三寸,后尾的声音被土吃进去,他赶紧贴耳倾听,已经追不上。挖掘声仿佛跑到一个远远的地方,停下。就在那个脚步声停住的地方,以往的挖掘声也都跑到那里,停下。
一天,他的洞挖到那里时,挖出来一具尸骨。是第四具了,盖房子时就挖出过三具,一样斜躺在土里。他的镐头碰到一个硬东西,脆硬的一声。打开手电,一个人的头骨出现在洞壁,他接着挖,整个人的骨骼在洞壁上凸现出来,头北脚南,面朝西,像一个斜站着的人。他听到的就是这个人的脚步声吗?他打着手电,每片洞壁都仔细地看。他往前走,听到身后一个脚步声往相反的方向走。他在侧洞的死角处停住,听见那个脚步声响到另一头侧洞的死角,也停住。他打着手电走过去,小侧洞空空的,那个脚步声又走到他刚刚离开的地方。他找了个尿素袋,把尸骨一块块挖出来,装袋,背到埋以前那几个尸骨的地方埋了。
以后土里的走路声没有了,好像走远了,听不见。那个背他而去的脚步声还在,每时每刻,都有一个声音在离开他。只有挖土拉车时,那个声音才消失。他把挖下的土装在三轮摩托车斗上,一次装半方土,车头朝里,退着推到洞口,打开门,河的翻滚声又灌进洞子,他探头望望,走出去,四下看看,再回身进洞,把车推出来,停在岸边,车刹住,车斗后扬,土顺着河岸滑下去,一部分土落进河里,被水冲走,一部分附在岸边。全是和岸上一样的土,风一吹,太阳一晒,看不出新旧。每天都有挖出来的土,倒在河边,成为岸的一部分,几十年来,只有他知道,洞口的河岸朝前推进了几米,河被他推远了一些。进洞前他又朝四周望望,进去把木门锁好,三轮车顺着来路往回拉,头朝前,车轮的声音压在脚步声上,低低的,像人的后脚踩住了前脚。碰到一块土,车颠一下,箱板、轴、方向把、电线、避震钢板、松懈的一个螺帽、放在车箱的铁锨,都发出声响,三轮摩托的形状被这些声音描述出来,一闪,又淹没在黑暗中。
P11-13
《本巴》

     童年 0 当阿尔泰山还是小土丘、和布河还是小溪流的时候,时间还有足够的时间让万物长大。 江格尔就在那时长到二十五岁,美男子明彦也长到二十五岁,本巴国所有人约好在二十五岁里相聚,谁也不再往前走半步。 先出生三十年,能预知过去未来九十九年凶吉的谋士策吉,早已等候在那里,他每日站在班布来宫殿的嘹望塔上,往几十年远的路程上眺望。 后出生的美人阿盖姗姗来迟,在她十二岁的早晨,江格尔隔着十三年的距离拉住她的手。多远年月里的美人,江格尔的手都能伸过去拉住。 还有摔跤手萨布尔,他在二十三岁时突然想起一桩往事,掉转身跑回到童年,把小时候赢了他的一个伙伴摔倒,扔出去七年远。然后,他两天走完二十年的路,在晌午前赶上班布来宫的隆重酒宴。 萨布尔说,好多我们熟悉的人都在童年里贪玩。时常在早晨和黄昏,隔着喊声能翻过去的一道山,隐约听见他们的呼喊。 还有天下有名的快嘴判官贺吉拉根,他刚打完一场十三岁里的官司,把明彦小时候被人夺走的牛石头牧场判回来,让这位远近闻名的美男子,脸上有了来自少年的灿烂阳光。然后,他急匆匆往二十五岁里赶,这位嘴比腿快的大判官,他的嘴巴已经伸到班布来宫殿的酒宴上,腿却还在一年远的戈壁上蹒跚。 还有,牧马人哈尼赶着成群的马匹过和布河,上游的河里蹚满彩霞般的枣红马,中游的河里蹬满夜色般的铁青马,下游的河里蹚满蒲公英花般的雪青马,河水被千万只马蹄溅起,在半空中飘成另一条河。站在宫殿嘹望台上的谋士策吉,看见这条年老的河流里,蹚满一岁两岁的马驹。而牧马人哈尼,正在赶马膛过他二十四岁的那段河,他离九色十层的班布来宫,只剩下一声马嘶的距离。 还有,挥双斧的大肚英雄贡布,已经在二十五岁里待了七年,他的年龄停住了,左右手的金银斧头却不愿停住。左手的金斧头追着阳光往前走,杀尽未来年月的敌人。右手的银斧头循着月光往后走,把暗中跟过来的大鬼小鬼全砍死在黑夜中。 l 整个本巴只有洪古尔一人没有长大。 洪古尔本来可以和江格尔一起长大,他父亲蒙根汗把长大的机会给了江格尔。 说来话长了。 当本巴草原还是巴掌大,天上的月亮还是指甲盖大的时候,汀格尔出生了。 江格尔一出生便成了孤儿。 他的父亲乌仲汗,晚年沉迷于一场一场的酒宴。一代汗王和他的勇士们,都老得骨头变薄,经不起草原戈壁上的风吹雨打,只有喝酒说话的嘴还没有老。老汗王和他创建的本巴,却早已风雨飘摇。 策吉的父亲,那位因两眼昏花,只能看见前后二十年凶吉的老谋士,醉醺醺站在班布来宫殿的嘹望塔上,焦虑地看见i年远的路上、五年八年远的路上,扬起冲天尘土,四面八方的烟尘在朝本巴围拢过来。 老谋士已经没力气走进宫殿,给比他还老的乌仲汗汇报军情。 早年,他 的智谋还管用。当老汗王和骨头变薄的勇士们,借着酒劲,七嘴八舌地说他们年轻时打过的胜仗、杀死的莽古斯时,老谋士命马夫把宫殿所有的窗户打开,让那些骇人的大话随风飘去,一次次把远路上的敌人吓退。 后来不行了,那些老英雄没牙的嘴里,连一句硬话都没有了。 本巴就在那时被莽古斯吞噬。 P3-5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 9787575308854
条码 9787575308854
编者 刘亮程 著
译者
出版年月 2025-09-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415
字数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