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其作品、思想至今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今天为何依旧要重新阅读鲁迅?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著名现代文学史学者许子东的新著《重读鲁迅》中找到答案。
《重读鲁迅》依据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的顺序,以56篇三十五万言的篇幅,或以单篇或以小的文章集群的方式集中阅读鲁迅的作品,从原始文本出发,将鲁迅重新放回他原始的文化语境中重温。
许子东说:“一百年了,所有人都看到中国的变化,唯有鲁迅看到中国的不变。”这大概就是我们重读鲁迅的意义。
本书沿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收录顺序,基于鲁迅的作品和生平,结合历史与当下,对鲁迅的经典作品进行了重新释读。本书脉络清晰,内容翔实,讨论深入浅出。作者语言幽默生动,不仅对鲁迅不同作品集的作品进行了分别的解读,同时还在字句中埋下鲁迅一生创作母体的草蛇灰线,详细探讨了鲁迅作品中的三个矛盾:身在传统之中反传统、文学观念与启蒙使命、进化论者碰到世事循环。本书以20世纪的思想史、文学史为背景思考鲁迅对我们的意义,借用许子东教授书中的话:“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后”,“是对20世纪中国革命的长预言”。
许子东,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曾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著作有《郁达夫新论》、《当代文学印象》、《当代小说阅读笔记》、《呐喊与流言》、《张爱玲的文学史意义》、《香港短篇小说初探》、《许子东讲稿》(三卷本)、《许子东现代文学课》、《细读张爱玲》、《重读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等十余种。论文及专著十数次在海内外获奖。曾任“锵锵三人行”“圆桌派”“见字如面”等节目嘉宾。
1在传统中反抗传统:《我之节烈观》
2新青年想象:《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3《娜拉走后怎样》:时间与地点
4天才、胡须、雷锋塔
5《春末闲谈》
6《灯下漫笔》
7写在《坟》后面
8《随感录三十五》:论国粹
9《随感录三十八》:“个人的自大”与“爱国的自大”
10《随感录四十》:题为《爱情》的少年诗
11《随感录四十八》:禽兽,或圣上
12《呐喊》自序
13《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的提纲
14孔乙己的长衫
15《药》中的十二个人物
16《一件小事》:是否一件小事?
17《故乡》中的两个阶级
……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301365458 |
条码 | 9787301365458 |
编者 | 许子东 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9-01 00:00:00.0 |
开本 | A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45 |
字数 | 353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