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知名学者朱晓进文学史研究集大成之作。共收录论文29篇,对我们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构建大有裨益,为我们从事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提供了诸多思想方法的启示。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的思路”,第二部分为“文化视角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第三部分为“文学语言与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研究”。装帧典雅考究,版式疏朗明晰,藏读皆宜。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论文选》为《朱晓进学术文集》第一卷,全书收录论文29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的思路”,第二部分为“文化视角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第三部分为“文学语言与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研究”。主要内容涉及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诸多典型现象的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诸多规律的探讨、对中国现代诸多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分析、对一些文学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究、对一些较为重要的文学史观和思想方法的解析、对诸多文学史研究思路和文学史研究方法的演示等等,对我们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构建大有裨益,为我们从事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提供了诸多思想方法的启示。
朱晓进,男,汉族,1956 年 12 月生,江苏泰州人。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曾兼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等。全国首届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2003年)、全国模范教师(2004年)、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2002年)、全国教育战线师德先进个人(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8年)、江苏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1998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1年)、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2003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专家(2007年)、江苏省 333 工程科技领军人才(2007年)、江苏省 333 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13年)等。曾先后主持“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2004年)、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2007年)、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014年)、江苏省当代作家研究中心(2014 年)。曾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主编全国性教材多部。主要学术著作有《历史转换期文化启示录——文化视角与鲁迅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现象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鲁迅文学观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找寻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独特角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出版)、《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政治文化与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视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鲁迅研究》(主编,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学术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13年、2009年、1998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 次(1997年、2007年、2011 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教学成果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 次(2002年、202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2 次(2004年、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014年),等等。
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的思路
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反思
略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政治化传统
重读五四
五四文学传统与30年代文学转型
论30年代文学杂志
略论30年代文学的社会科学化倾向
政治化思维与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
“集团化”倾向与30年代文学的“公式主义”
政治激情与30年代文学的审美风貌
重新进入“十七年文学”的几点再思考
标示了一个时代的美学观念——邵荃麟美学思想评析
一种可资借鉴的文学史研究的思路——评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多样性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历史意识
找寻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独特角度——《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视阈》自序
文化视角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从文学的“方法热”到“文化热”
研究目的·适用对象·学术规范——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笔谈
文化视角与鲁迅研究(存目)[见《朱晓进学术文集(第二卷)》]
——《历史转换期文化启示录》导言
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山药蛋派”(存目)[见《朱晓进学术文集(第三卷)》]
——《“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导言
中国30年代文学与政治文化之关系(存目)[见《朱晓进学术文集(第四卷)》]
——《政治文化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引论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导言
鲁迅艺术活动的文化目的及其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30年代乡土小说的文化意蕴
政治文化心理与30年代文学
政治文化与30年代作家的文学选择
从地域性文化特征看“山药蛋派”的历史命运
文学语言与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研究
鲁迅与语言文化
从语言的角度谈中国新诗的评价问题
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
鲁迅的文体意识及其文体选择
政治文化语境与30年代特殊文学文体的盛行
略论“山药蛋派”小说创作的“戏剧化”倾向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ISBN | 9787575303538 |
条码 | 9787575303538 |
编者 | 朱晓进 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641 |
字数 | 383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