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浓缩20年的人生经验和体悟,馆长王璜生以亲历者之姿、观察“潮流”
穿梭于广东美术的时光长廊,观点新颖,激情讲述
历经20年选编打磨,首次完整呈现
按关键词梳理“大展·美术馆”“现象·生态”“解读·评述”线索
是研究广东美术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为广东美术研究搭建了坚实的框架
无与伦比的艺术导览
大教授干货满满的私人课堂,以20年来工作、生活与艺术笔记为主线
记录点滴、洞察万象,带你领略20年来广东美术界风云变幻与魅力生机
本书内容讲述“20年·广东美术观察”系列是研究广东美术发展的学术著作。其中《大展·美术馆》的主要内容分为“大展”与“美术馆”两个方向、切口展开20年研究论述: “大展”通过总结广东美术馆多年的典型大展、策展经历、交流对谈等经历, 以点带面概括出广东当代美术展览20余年的变化; “美术馆”则从收藏策略、美术馆出版物、广东美术馆10年发展历程, 对美术馆的学术建构和发展进行了研究整理。《现象·生态》的主要内容按照“现象”与“生态”两个方向展现研究成果, 概括了广东美术发展20余年的典型美术现象与案例, 提及广东具有影响性、代表性的美术生态, 包括“卡通一代”、广东新水墨、广东民间生态考察、广东摄影博物馆提案、后岭南画派等。《解读·评述》的主要内容围绕20年期间广东美术家个案研究展开论述, 美术家个案鉴赏为线索, 对40余位具有代表性美术家的作品进行“解读”“评述”, 具有较高文献价值。
王璜生: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康文署博物馆专家顾问,德国海德堡大学特聘教授等。曾为广东美术馆馆长(2000—200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2009—2017)、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2019—2022)。2004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06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意大利团结之星骑士勋章”,2013年获北京市颁发的“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获“中国艺术权力榜”的“年度策展人奖”(2010年)、“年度艺术贡献奖”(2017年)。创办和策划“广州三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CAFAM双年展”“CAFAM未来展”“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泛东南亚三年展”等大型展览。
出版的专著有《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新美术馆:观念、策略与实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呼/吸·关键词》(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自我的平行诗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远游与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中国画艺术专史·山水卷》(合著,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陈洪绶》(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等。
曾在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及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桂林、昆明、贵阳、香港、台湾等地的公共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艺术作品被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意大利曼托瓦博物馆、德国霍夫曼收藏馆、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安徽博物院、上海龙美术馆、苏州博物馆、云南美术馆、贵州美术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大展·美术馆》目录
十年一剑: 广东美术馆历程(1997—2007)
共享与共构: 从广州三年展看“全球化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句号与未来: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 ·读本3》
影像社会学的人文立场: 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2009
中国“双(三)年展”运作机制的社会基础及相关问题
杂谈我在广东美术馆的策展经历与思考
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
记忆的图像和思考的图像
关于“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文献展”的访谈(《天涯》杂志)
人文性的重建与演绎: 20世纪的中国美术
站着的中国人
还历史以庄严
抗战中的文化责任
新现实关怀: 关于“进入都市: 当代水墨实验专题展”
谋求一个对话空间: 关于“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1980—2001 )”
水墨:语言·媒介·精神·当代性
“里里外外”与“独一有二”: 中国与法国当代艺术展
《美术馆》创刊辞
美术博物馆思考随笔
美术馆与当代艺术
美术馆:以史学的立场和方式介入摄影
美术馆的收藏策略
关于美术馆出版物的意义、特点与思考
美术馆和双(三)年展:与波纳米的对话
广东美术馆与当代艺术收藏:《画廊》杂志采访
当代艺术,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
对话王璜生:当代艺术已成“显学”
代后记:那些年,二沙岛的那点事
王璜生简介
《现象·生态》目录
“岭南”:一种精神的力量——关于广东新水墨历程和现状的描述
图像就是精神: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美术略析
论广东中国画的嬗变《画廊》杂志30年
广东民间美术生态考察
变化中的“别样”:广东当代艺术的现实扫描“大尾象”:边缘与国际
关于“卡通一代”
“后岭南”:一种文化策略
现象:一种精神的表征—“后岭南”与广东新水墨
南方的语境:关于“当代中国青年艺术家八人展”
动静 ·阴阳 ·其他:由“动静 ·辛未展”所想到
作为语言的“水墨”
水墨语言和语境:关于文化隔阂的问题关于“画院”的正反题杂议
作为独立学科的批评
网络时代的“国际主义”之梦
“国际关系”与“文化自强”
也谈“'96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关于“汕头市青年美术协会”(1982—1987)的记忆与资料
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旧事
我与广东画院的缘分
关于建立广东摄影艺术博物馆提案
对话:“广州站”策展人谈广东当代艺术
方式:杂谈20世纪70年代人艺术
水墨与广东当代艺术:王璜生对话皮道坚
“后岭南”与新水墨:王璜生访谈
广东画家谁能进入“大师”之列?《羊城晚报》访谈
访谈:广东当代艺术生态
王璜生:回头看——广东“打边炉”访谈
在历史中呈现人类的图像
王璜生简介
《解读·评述》目录
感慨李铁夫
战士与艺术家对一个历史命题的思考:黄新波版画艺术
焦虑与期待:读胡一川的日记、油画与人生
理想·激情·大哭:方人定
中国早期油画大家冯钢百
永恒的朴素:关于余本
粤东情怀:王兰若的绘画世界
生活与创作:新中国艺术的重要命题,兼论杨之光的创作特点
苍莽铸豪情:郑餐霞老人之人生与艺术
倔强、诚实、自信的王肇民
赖少其的气局
怀念、敬佩、感慨:关于黄家泽
厚而润、闲而趣:兰若先生晚年的艺术特点
绘画中的学者情怀:饶宗颐
梁明诚:信马人生
心静画动:关于汤集祥六个课题的六种解读
镌刻的金秋:对邵增虎风景油画的解读
象之品味:尚涛
一方水土一方情——读林丰俗山水画
陈永锵:掂量生命的分量
进入一拉开,一种历史的态度:林宏基
凝重的海风:雷坦的水粉、水彩画
东方意象:鸥洋
真诚和自由的信念:曾松龄
境由心造:庄小尖与他的山水画
物性的生动和亲切:关于方楚雄
乡土的境界:罗宗海的水彩画
肖映川的山水画
蔡宝烈的“年轻态”
朴素的黄树德
理性的自觉:黄一瀚
水墨的自觉:由方土的实验说起
走向极端,走向综合:说林若熹
混沌的自觉:黄国武(附:焦点/混沌:再谈黄国武)
李纲:从“废墟”中出走
孙晓枫:玩具的文化和文化的玩具
对文化权力的怀疑和追问:胡志颖
青春/美丽的寂寞:关于杨帆的画
存在与理想:田汉权
生命如歌:记郭桓
给李东伟的一封信
作为“支点”的“画意”:安林近作的一种解读
原生态笔墨:关于陈映欣的说法
换一种角度:读卢小根近作
种玉“种玉”
另一种幽默:关于安哥
“酒仙”许培武
蔡忆龙的目光所及
灵性与醉:蔡照波
撷意通神,寻获书法的气息:李志东
黄专:一个真正做实事的人——巫鸿、王璜生、冯博一对话
他带着一片宁静走了
王璜生简介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 |
ISBN | 9787536280267 |
条码 | 9787536280267 |
编者 | 王璜生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6-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0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