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段骨折相关视频:孩子满怀期待地看着医生拆石膏,结果对着胳膊上露出的“钉子”哇哇大哭。
即便是医生或医学生,也会对骨折感到害怕,而骨折的病名、治疗方式更是容易令人困惑。
翻开本书,你能看到丰富的古今中外骨折资料,帮你理清骨折相关的知识脉络。作者以诙谐的语言讲述一个个经典案例与诊疗故事,配以临床真实病例及典籍中的图片,让你仿佛亲历这些骨折的诊疗过程,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
从古埃及医学到现代数字化技术,骨折的诊疗技术与治疗标准经历了无数次变革。在这螺旋式的发展中,你能看到骨折诊疗、外科理念乃至医疗体系都在逐步完善。
本书作者在临床工作之余也从事教学,他认为:“要把教材讲清楚,少不了这些资料。总要自己了解有史实支撑的前因后果,才能给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希望他数十年间教学与临床的沉淀与积累,能带给你所需的收获。
本书是一部聚焦骨折诊疗技术发展史的医学综合著作。书中系统阐述了不同部位、类型骨折的诊疗理论及内外固定术式的演进,结合人体解剖学发展,重点呈现骨折治疗终点判断的古今转变——从过去仅求功能恢复、允许畸形愈合,到如今追求矫形、治愈跛行等并发症的全面康复,展现了循证医学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推动医疗体系完善的进程。
书中收录了许多医学轶事,配有精美插图及临床影像资料,兼具趣味性与科普性,助力读者理解专业术语,既能帮助读者了解骨外科发展史、全面认识骨科,也为促进骨科医学发展提供借鉴。
梅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及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骨关节创伤、骨与软组织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多次受邀到美国、英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著名医院和研究中心交流学习。先后主持过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以及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SCI、中华系列期刊收录)。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上海市临床成果奖各一项。对肢体恶性骨肿瘤的综合保肢治疗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国家科技部成果。担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项目立项评审专家、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国内、国际多家杂志编委和特约审稿人。
序 章 人类早期对骨折的认知
第一章 不同部位骨折的诊疗
第二章 夹板、支具与石膏
第三章 牵引技术与外固定支架
第四章 骨折内固定技术的发展
第五章 骨折冠名术语的时代解读
第六章 影像诊断技术革命
第七章 循证医学与加速康复外科
第八章 骨科数字技术与手术机器人
参考文献
引用图片说明
骨折诊疗大事记
人名译名对照
后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ISBN | 9787542884558 |
条码 | 9787542884558 |
编者 | 梅炯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8-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70 |
字数 | -1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