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
1、总结规律、立足当下,全球视野下的前瞻投资指南
本书不仅总结了过去十余年的全球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还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做了系统的分析,还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投资指南。本书对货币体系、能源转型,以及新兴市场崛起的预判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同时直观地揭示了黄金、白银、核电、美股、美债、小金属、中药材等标的的投资机遇,旨在帮助读者在大环境不确定、市场波动的情况下精准投资、规避风险、拿到结果,构筑自己的财务“护城河”。
2、系统分析全球政治经济大格局,梳理大趋势背后的根本原理
全书涵盖了从全球经济趋势、宏观经济政策到具体行业投资机会的全方位分析。作者细致解读了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与波动、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全球产业大转移、货币体系重构、人口和消费结构变化等当今世界的关键趋势,用的数据为支撑,对趋势背后的原理和未来发展态势做了严谨的推理,内容丰富且逻辑严密。
3、案例结合实际,提供具体可行的未来投资策略
全书不仅揭示了未来的宏观趋势,还提供了大量具体的投资方法和操作指南,旨在帮助读者构建自己的趋势判断体系,在未来做出准确的财富决策。例如本书开篇提到,“顺势”是即使跟随资本、资源、人口等流动的方向,书中还有长期主义视角、重视“稀缺性”的力量、多元化配置、审慎评估信用风险等策略。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汲取智慧,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4、著名经济趋势专家时寒冰新作,关于未来投资的全新洞察
本书是著名经济趋势专家时寒冰先生时隔10年的回归之作。在这本书中,时寒冰延续了其缜密严谨的写作风格,并对其代表性的趋势判断框架做了全面升级,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大趋势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为读者指明了未来投资的机会与方向。
《聪明的投资者 原本第4版》
这是一本证券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自从1949 年首次出版以来,在股市上一直被奉为“股票投资圣经”。它是根据格雷厄姆英文版原著1973 年第4 版的中译版。股神巴菲特特为本书撰写的序言和评论是本书的一个亮点。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四版)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它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该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四版)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全面体现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为普通人在证券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
·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变革之下,核电为何成为历史性投资机遇?
·价格飞涨的贵金属怎么投,全球资本为何偏爱美股和美债?
·中药材成功出海、小金属全球疯抢,稀缺资源如何布局?
·市场趋势瞬息万变,如何把握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遇,稳定地获得收益?
............
在这本书中,时寒冰依据货币、贸易、资源、人口、消费等重要指标,对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崛起、新能源革命、全球产业大转移、货币体系重构等做了抽丝剥茧的分析,深入探究了这些趋势产生的背景、原理和逻辑,并在此基础之上为广大投资者指明了黄金、白银、核电、美股、美债、小金属、中药材这七大领域中历史性的全球投资机遇。
时寒冰在这本书中强调,顺“势”而为,才能发现机会。所谓“势”,就是人口、资本、资源的流向。投资者只有准确识别并掌握趋势变化的规律,率先挖掘出具有“稀缺性”的投资标的,才能掌握市场的先机。他在书中以纵贯时间、空间的全局视野和见微知著的洞察能力,带领读者开启了一次全球大趋势下的财富探秘,不仅勾勒了一张清晰的长线投资蓝图,而且提供了识别与规避风险的方法。
这是一本深刻且务实的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指南,更是一张极具前瞻性的未来财富藏宝图。全书由“势”至“道”再到“术”,帮助读者沿着趋势变化的脉络,锁定未来的投资机遇,在不确定的市场中赢得确定的收益,在实现财富增值的同时,构筑起牢不可破的财务“护城河”。
《聪明的投资者 原本第4版》
本杰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 1894~1976 年)美国经济学家和投资思想家,投资大师,“现代证券分析之父”, 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格雷厄姆生于伦敦,成长于纽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著有《证券分析》(1934 年) 和《聪明的投资者》(1949 年),这两本书被公认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资圣经”,至今仍极为畅销。格雷厄姆不仅是沃伦·巴菲特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导师,而且被巴菲特膜拜为其一生的“精神导师”,“血管里流淌的血液80% 来自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生物学界的达尔文。作为一代宗师,他的证券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因此,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王中华,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1999年赴荷兰蒂尔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专业方向: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曾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和天津社科基金等7项课题的研究。
《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
时寒冰,字暖之,生于1972年,经济趋势研究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曾经担任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总裁班授课教师和上海证券报评论主编。他曾荣获“中国证券市场20年影响力财经传媒人奖”、《出版人》杂志“年度作者”等奖项。 时寒冰曾出版《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和未来篇)等作品。2012年起,时寒冰潜心专职做趋势研究。 同时,时寒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资助贵州、河南等地的贫困儿童读书,向云南旱区农民和旱区小学捐建水窖,向河南艾滋村小学捐建多媒体图书馆等。
《聪明的投资者 原本第4版》
《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聪明的投资者 原本第4版》
小投资者看空后市。他们正在进行小额股票的卖空交易 1970年10月,该报刊发表了一篇关于“鲁莽投资者”的编辑部评论文章,这次他们是竞相抢购股票。 以上引文很好地说明了投资与投机这组术语多年来在使用中的混乱情形。看看我们在前文给出的投资定义,再将其与某些缺乏经验的公众投资者卖空股票的行为对比一下,这些人甚至会卖出自己并不拥有的股票,而大多在心里认为可以在低得多的价位上再将其买回来。(应当指出的是,就在1962年的那篇文章发表之时,市场已经经历了一次大跌,正在酝酿一次更大幅度的上升,在此时做空,可以说是最坏的时机。)从更广的意义上讲,刊物中后来使用的“鲁莽投资者”这一术语,可以看成是一个可笑的矛盾,有些类似于“挥金如土的守财奴”,只要这种语言误用不是恶意中伤。 该报刊之所以会在这样的场合使用“投资者”一词,是因为在华尔街,所有的证券交易者均被简单地冠以这一称呼,而无论他们买的是何种证券,出于何种目的,以何种价格,也不论他们是在做现金交易,还是在做保证金交易。与此相对照,在1948年时,公众对普通股的态度则与此大相径庭。当时,有90%以上被访者不赞成购买普通股。。大约一半人给出的理由是,买股票“像赌博一样,不安全”;也有一半左右的人的理由是,“对此不熟悉”。具有讽刺意味(但并不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公众普遍认为所有的股票投资均具有高度投机性和巨大风险之时,股票价格其实相当有吸引力,而且,很快就会出现有史以来的涨幅。相反,当按过去的经历来看,股票价格已被推升到危险的高度时,买进股票反而被称为投资,所有购入股票的大众反而被称之为“投资者”了。 区分普通股买卖中的投资与投机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这种区别的消失会引起人们的担心。我们经常指出,整个华尔街系统应当不断重申这一区别,并在与公众的交往中对此反复加以强调。否则,人们早晚会把惨重的投机损失归咎于股票买卖,那些承担此种损失的人,未曾得到过适当的警示。另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证券公司最近的窘境,似乎正是由于它们再次把一些投机性很强的股票纳入到自己的资本金之中。我们相信,本书的读者将对普通股买卖所隐含的风险获得相当清晰的了解,这种风险与股票的高盈利机会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投资核算中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 以上论述表明,那种买入一组代表性普通股的纯正投资策略已经不复存在了。这种策略认为,人们总可以在没有令人担心的市场或“报价”风险的情况下购买股票。大多数时期,投资者必须认识到,所持有的普通股经常会包含一些投机成分。自己的任务则是将投机成分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并在财务和心理上作好面对短期或长期不利后果的准备。 就股票投机本身而言,需要补充两段话——股票投机有别于包含在大部分代表性普通股中的投机成分。直接的投机并不违法,也与道德无关,而且(对大多数人而言)也不会充实你的腰包。此外,某些投机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因为就大多数普通股而言,其赚钱和亏损的机会同在,所以必须有人去承担这些风险。就像投资一样,投机也可以是明智的。但在很多时候,投机并非明智之举,尤其是在下列情况下:(1)自以为在投资,实则投机;(2)在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把投机当成一种严肃的事情,而不是当成一种消遣;(3)投机投入的资金过多,超出了自己承担亏损的能力。 根据我们较为保守的观点,任何从事保证金交易的非专业人士都应认识到,事实上他是在进行投机,而且其经纪人有义务对此加以提示。任何抢购所谓“热门”股票或有类似行为的人也是在投机,或者说是在赌博。投机总是令人兴奋的,如果你能成为赌场上的赢家,其乐趣尤其妙不可言。如果你想试试运气,不妨拿出一部分资金——越少越好——并为此单开一个账户。千万不要因为市场的上涨或利润的激增而加大对该账户的投入。(此时,应考虑把资金撤出投机账户。)不要把你的投机操作与投资操作放在一个账户中进行,也不能在思想上将二者混为一谈。防御型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成果 我们已经将防御型投资者定义为关心资金安全同时又不想多花时间和精力的人。那么,总体上他们应遵循何种路线,并且在“一般正常条件”下(如果这种条件确实存在的话),可以期望获得什么样的投资成果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来看7年前对这一话题的讨论,然后我们将分析影响投资者预期收益率的基本因素在后来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最后,我们介绍在当今(1972年早期)条件下,投资者应当做些什么并抱有怎样的预期。 1.6年前的探讨 我们曾建议投资者将其资金分配于高等级债券和蓝筹股上;其中,债券所占的比例不低于25%,且不高过75%,而股票的比例则与之相适应。最简单的选择则是,两者各占一半,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小幅(比如5%左右)调整。另一种策略是,当“感觉市场已处于危险的高位时”,将股票持有比例减少到25%;并在他“感到股价的下跌已使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等 |
ISBN | 9787115413598 |
条码 | 9787115413598 |
编者 |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著 王中华,黄一义 译等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16-03-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36 |
字数 | 32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