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百年蓉城烟火志
以九旬文化老人视角,还原世纪老成都的市井百态与人文肌理,从茶馆巷陌到华西坝沙龙,从川剧名角到报界风云,堪称一部“纸上民俗博物馆”。
个人史中的大时代
以亲历者身份钩沉抗战时期至建国初的西南文化圈,记录与巴金、谢添、吴祖光等名家的交往轶事,见证知识分子的精神轨迹与时代浮沉。
川味文化的活态传承
独家揭秘川菜秘方、方言俚语、梨园旧事,书中对担担面、赖汤圆等小吃的追忆,堪称“舌尖上的成都”,满足读者对巴蜀风物的猎奇与乡愁。
幽默笔触里的历史褶皱
文风诙谐质朴,以市井小民视角调侃世相,如“防空警报下吃抄手”“茶馆摆龙门阵斗智”,让严肃历史充满人情味与烟火气。
稀缺的城市记忆档案
作者身兼记者、作家、美食家多重身份,所录史料多源于一手见闻,填补近现代成都城市文化研究的空白,兼具文献价值与可读性
本书是著名老报人、作家车辐的文章随笔集。本书以成都为原点,勾勒出一幅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文化长卷。全书分为四章:“过去的成都及其他”以细腻笔触重现老成都的市井百态,从天恩老店的兴衰到抗战时期的文艺活动,从神童子的相术江湖到青城山隐士往事,生动还原了蜀地独特的人文肌理;“食者与成都美食”以美食家视角解码川菜奥义,既有李劼人、张大千的饮食雅趣,也有街头凉粉、谭豆花的烟火滋味;“我和戏剧曲艺界朋友”记录了与梅兰芳、周企何、侯宝林等艺术家的交往,揭秘梨园往事与曲艺传承;“我眼中的文化名人”则汇聚了与巴金、郭沫若、丁聪、吴祖光等文化大家的交往细节,辅以珍贵书信手迹,展现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情怀。书中穿插数百幅历史照片及于右任、沈尹默题跋等珍稀文献,既是个体生命与时代洪流的交织叙事,更是一部见证中国现当代文化史的立体档案。作者以“老成都通”的诙谐笔调,将历史沧桑化为鲜活记忆,为消逝的古城风貌与文人风范留存了最生动的注脚。
车辐(1914—2013),四川成都人,著名报人、作家、民俗学家、美食家,被誉为“老成都活字典”。早年投身新闻事业,曾任《华西晚报》记者,以犀利文笔记录抗战风云与市井百态。一生穿梭于文化江湖,既与巴金、吴祖光、谢添等文艺大家交游甚笃,亦深谙茶馆堂倌、梨园名角、厨行匠人的烟火人生。通方言、晓民俗、精饮食,著有《川菜杂谈》《锦城旧事》等,以幽默平实的笔调守护城市记忆,被称作“用筷子写史的巴蜀文化摆渡人”。其文其人,皆浸透老成都的鲜活气息,是读懂近现代四川民间文化的一把钥匙。
第一章 过去的成都及其他
家与天恩老店 003
“诰封”的悲喜剧 006
我的青少年时期 008
抗日战争中的《四川漫画社》 015
成都最早的电影 019
天才木刻工人胥叔平 023
神童子与满天飞 026
成都沈家大公馆 036
丁聪的《花街》 039
老成都爱放风筝 042
谢无量 046
江村 施超 049
不曾褪色的情思 051
目录·往事杂忆·
002
观老照片有感 061
“不准演出”的演出 063
刘开渠来成都 066
丁聪、吴祖光在“五世同堂” 080
张大千、齐白石来成都 087
关山月入蜀 092
张天翼在成都 099
我所认识的冯玉祥 101
我的一帮老成都哥们 105
陈白尘和《华西晚报》 121
软刀子 拖辫子 祭亡灵 128
稿费与失落感 130
乌鲁木齐 132
三起三落回成都 135
抗战中重庆漫画界的一些活动 139
中越边疆行 142
成都人的“随缘自适” 148
杂谈遗体告别 151·目 录·
003
第二章 食者与成都美食
旧时成都的包席馆子哪几家最早 155
周慕莲谈黄吉安 157
且说吃些什么 163
贵阳“程肠旺面” 168
谢添未了成都缘 171
成都人吃茶 174
请李济生吃家乡味 180
美食家李劼人 183
李劼人先生食的艺术 187
张烤鸭,成都的烧鸭子 193
钟灵与酒 196
巴老喜吃家乡味 200
成都花会凉粉及其他 204
话说“谭豆花” 206
去“嚼”张大千 209·往事杂忆·
004
第三章 我和戏剧曲艺界朋友
梅兰芳会见“梅兰芳” 215
台上做戏,台下做人 218
周企何扬琴鼓板 224
曾炳昆和四川相书 229
曲艺杂谈 232
流沙河与曲艺 247
杂忆侯宝林大师 252
俞振飞“不动肝火” 256
初识傅三乾 258
王朝闻戏曲美学观简析 260
第四章 我眼中的文化名人
“惧协”主席争夺战 269
华君武谈漫画 271·目 录·
005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273
方成老而健老而乐 278
步履神州作画图 281
新凤霞的写作与绘画 287
叶浅予杂忆 293
百岁相约在广州 300
吴茵与成都花茶 304
“东方第一老太婆”吴茵 307
被误诊致残的新凤霞 314
读新孃遗作:《我叫新凤霞》 316
秦怡从来不觉老 318
白杨、秦怡重游成都 321
为冯亦代、黄宗英补礼 324
好个黄宗江 327
黄宗英笔耕不辍 331
“刘三姐”黄婉秋 334
“拼命三郎”凌子风走了 336·往事杂忆·
006
《鲁迅、许广平所藏书信选》及其他 342
学者毛一波二三事 348
应云卫九十冥诞纪念 353
萧军重访成都 357
关于艾青题字及其他 361
沙汀与乡土文学 365
痛悼陈白尘逝世 371
茅盾手稿与丁聪画的《阿Q正传》 374
给王朝闻带个口信去 382
钟灵与“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385
罗淑、巴老友情人格的力量 388
出版家范用 392
我收藏的一张珍贵照片 395
情系陈若曦
——第一次拥抱礼 397
著名声乐家郎毓秀 401
好花开处近重阳 407·目 录·
007
流沙河杂记 411
怀念版画家张漾兮 417
点点滴滴道真情 425
画家伍瘦梅 427
马悦然二三事 430
赵完璧百岁诞辰 434
黄苗子谈吴祖光的诗 436
陈翔鹤与沈从文的友谊 438
巴老的赠书 445
周文在成都片段
——纪念周文同志诞辰80周年 448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 | 9787220138485 |
条码 | 9787220138485 |
编者 | 车辐 著 著 陈蜀蓉 封龙 编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6-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80 |
字数 | 31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