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哲学学者陈嘉映四十年哲学译作精选集。从事哲学研究五十余年,哲学学者陈嘉映始终将读经典著作、翻译文本作为通达哲学的一种重要路径。20世纪80年代,他对《存在与时间》的首次译介成为标志性的文化事件,并由此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海德格尔热潮。在他看来,做西方思想,翻译是绕不过去的一步。这是因为,当我们用汉语思考哲学问题时,总是通过翻译的文本才能用汉语思考。翻译也是一种思维训练。
★ 从费希特、海德格尔到麦金太尔,不同时代哲学家回应其身处其中的问题。德国古典哲学代表费希特如何看法国大革命以及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海德格尔亲身讲述如何走向现象学,进而关注“存在”本身;道德哲学代表人物麦金太尔详论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等的存在主义,进而提出存在主义的课题。由不同时期哲学家的经典论作看哲学家如何在时代的问题中思考,看到哲学天生就有的贯通一面。
★ 哲学、语言、命运、存在与真理,从哲学的基本任务开始。哲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梳理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在一个新词不断生造的当下,论理成了明星登台式的“自我表现”。陈嘉映先生精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思想,尤其注重对概念的辨析,力图写得明白,做具体而微的讨论,进而达到“活得明白”,本书正是这种思想痕迹的清晰体现。
★ 连着原作者的思路,找到进入哲学的另一种路径。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点在于,它是我们自身在追求观念上的合理性、一贯性、统一性,连着原作者的思路去琢磨其用词及背后的思想意蕴,找到进入哲学的另一种路径,进而以哲学的眼光看清自己身在其中的世界。
★ “理解永远是不CD的,重要的事情是发现中介”。理解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读经典之作,理解得极肤浅与理解错了有时难以分辨。理解不是和我无关的“知道”,而是和我有关、有血有肉的“消化”。只有连着我们自身去修炼、去体会,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
★ 抬起头,将眼光投往内心,将感受和现实对质。作为“当下中国最接近‘哲学家’称号的人”,陈嘉映先生的哲学思考总是连着“人应该怎样生活”。在现代所谓“平民社会”,每个人都在追问“我是谁”,通过哲学思考,把眼光转向内心,看到只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将感受和现实对质,“在中心的时候有力量,在边缘的时候有意义”。
费希特问:国家的目的是什么?
海德格尔问:什么叫存在?
尼采问:我们为什么要真理?
麦金太尔问:什么是存在主义?
这是不同时期哲学家在追问的问题,也是陈嘉映先生一直在追问的问题。他从种种概念的辨析入手,尝试通达哲学的根本问题:“人应该怎样生活?”
在本书中,我们跟随作者回到研究的源头处,从德国古典哲学的文化及历史背景、海德格尔讲述如何走向现象学、麦金太尔论存在主义到尼采对善和恶、真与美、心灵与肉体的思考,探索如何连着这些先哲的思想去思考问题。
陈嘉映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研究领域为现代西方哲学,包括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哲学)、语言哲学(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等。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感知·理知·自我认知》《希腊别传》等,主要文集有《旅行人信札》《从感觉开始》《无法还原的象》《价值的理由》《走出唯一真理观》等,编著有《〈存在与时间〉读本》,编译有《维特根斯坦读本》《西方大观念》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感觉与可感物》《哲学中的语言学》《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等。
为纠正公众对法国革命的判断进一言 /费希特
封闭的商业国 /费希特
什么是黑格尔主义 /拉 松
我如何走向现象学 /海德格尔
尼 采 /阿瑟·丹托
存在主义 /麦金太尔
西方大观念之哲学
西方大观念之语言
西方大观念之命运
附录
哲学概念翻译的几个问题
Sorge 及其翻译
汤潮、范光棣《哲学研究》译本的问题
谈《思想方式》及其中译本
漫谈翻译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 | 9787222231535 |
条码 | 9787222231535 |
编者 | 陈嘉映 编译 译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7-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01 |
字数 | 243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