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在AI写作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已逐渐习惯将文本交由机器生成。但“机器写作”真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技术奇袭吗?
在这部幽默且洞见迭出的著作中,作者引领我们回望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从中世纪阿拉伯人用轮盘式图表生成神秘预言,到19世纪埃达·洛夫莱斯设想让机器“操作符号”;从好莱坞剧作家借助生成器批量预制情节,到依赖概率算法运作的拼写检查器……我们发现,与其说人工智能会写作,不如说正是人类的不断写作培育了人工智能。
因此,本书并非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关乎过去与现在的思想史,它提醒我们:在机器被赋予“智能”之前,人类早已将语言、逻辑与表达封装进工具。唯有理解这段历史,才能真正认识AI写作的本质,以及我们应如何与之共处。
作者: 丹尼斯·伊·特南(Dennis Yi Tenen),哥伦比亚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系副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微软公司软件工程师。
译者:耿弘明,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技术哲学、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教育。
? 目录
第一章 智能作为隐喻(一个引言)
第二章 文字魔法
第三章 聪明柜子
第四章 花叶样式
第五章 模板文化
第六章 飞机故事
第七章 概率宇宙
第八章 九个重要观念,让我们得到有效结论
索引
译后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ISBN | 9787547327050 |
条码 | 9787547327050 |
编者 | 丹尼斯·伊·特南 著 耿弘明 译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6-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
字数 | 105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