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编号:
wx1203678759
销售价:
¥73.04
(市场价: ¥88.00)
赠送积分:
73
数量:
   
商品介绍

本书围绕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展开深入研究,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体系,共包含九章内容:第1章“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新时代广西面临的重要命题”,强调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对广西的重要意义;第2章“对未来产业的基本认识”,介绍未来产业的内涵、特征,明确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分析不同行动主体的作用,阐述相关理论基础;第3章“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基础与形势”,剖析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成就、问题、机遇和挑战,提供现实依据;第4章“国内外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经验与启示”,梳理国内外经验并总结启示;第5章“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总体思路”,提出总体发展思路;第6章“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重点任务”,针对“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无中生有”三类产业提出发展方向;第7章“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八大工程”,从规划引导、创新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制定发展策略;第8章“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四大保障”,从营商环境、要素配置、管理模式和监督评估四个方面展开;第9章“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七大主体的视角”,呈现不同的实践经验。本书适合对广西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创新感兴趣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企业管理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等阅读参考,旨在为推动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目录
第1章 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新时代广西面临的重要命题 | 1
1.1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关键举措 | 2
1.2 推动广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广西产业新旧赛道切换的历史选择 | 3
1.3 用好国内国际双循环,将广西的区位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的重要抓手 | 4
1.4 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大机遇,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 5

第2章 对未来产业的基本认识 | 7
2.1 未来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 7
2.1.1 未来产业的内涵 | 7
2.1.2 未来产业的特征 | 8
2.2 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 | 10
2.2.1 未来数字经济 | 10
2.2.2 未来生命健康 | 14
2.2.3 未来材料 | 16
2.2.4 未来能源 | 17
2.2.5 未来装备 | 19
2.2.6 未来农业 | 21
2.2.7 未来文旅 | 22
2.3 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行动主体 | 23
2.3.1 政府 | 23
2.3.2 企业 | 24
2.3.3 高校 | 25
2.3.4 研究机构 | 26
2.3.5 金融机构 | 28
2.3.6 服务机构 | 29
2.3.7 知识权益运营机构 | 30
2.4 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 31
2.4.1 未来学理论 | 32
2.4.2 产业经济学理论 | 33
2.4.3 区域经济学理论 | 36
2.4.4 创新创业管理理论 | 43

第3章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基础与形势 | 46
3.1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基本情况 | 46
3.1.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产业规模 | 46
3.1.2 新兴企业数量增加,激发创新活力 | 49
3.1.3 创新平台规模壮大,支撑创新能力 | 50
3.1.4 开放合作力度加大,提升创新水平 | 51
3.2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主要成就 | 53
3.2.1 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 53
3.2.2 产业发展生态持续完善 | 53
3.2.3 传统产业转型取得突破 | 54
3.2.4 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 54
3.3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存在问题 | 56
3.3.1 新兴企业地位不突出 | 56
3.3.2 龙头企业数量少 | 57
3.3.3 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弱 | 57
3.3.4 成果产业化效率较低 | 58
3.4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重要机遇 | 59
3.4.1 创新趋势倒逼广西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未来产业布局 | 59
3.4.2 大变局时代及后发优势有助于广西借鉴经验实现弯道超车 | 60
3.4.3 广西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有布局未来产业的资源禀赋 | 60
3.4.4 广西“十四五”规划已经提出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目标任务 | 61
3.5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 62
3.5.1 对广西创新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 62
3.5.2 对广西创新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 62
3.5.3 对广西创新体系提出新的挑战 | 63
3.5.4 对广西创新人才提出新的挑战 | 64

第4章 国内外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经验与启示 | 65
4.1 国外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经验 | 65
4.1.1 美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经验 | 65
4.1.2 欧盟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经验 | 66
4.1.3 日本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经验 | 67
4.1.4 韩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经验 | 68
4.1.5 小结 | 68
4.2 国内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经验 | 70
4.2.1 国家未来产业重要政策分析 | 70
4.2.2 主要区域未来产业创新经验 | 73
4.2.3 未来产业典型发展路径剖析 | 76
4.2.4 卓越企业最佳实践归纳总结 | 77
4.3 对广西的启示 | 78
4.3.1 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 78
4.3.2 减少非必要的监管 | 78
4.3.3 加强未来产业人才引育 | 79
4.3.4 建立灵活多元的投入资助机制 | 79

第5章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总体思路 | 80
5.1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指导思想 | 80
5.2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基本原则 | 81
5.2.1 坚持创新引领,提升创新能力 | 81
5.2.2 坚持系统设计,推进全面发展 | 81
5.2.3 坚持目标导向,科学精准施策 | 81
5.2.4 坚持开放合作,实现共生共赢 | 81
5.3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主要目标 | 82
5.4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空间布局 | 84
5.4.1 双核 | 84
5.4.2 三轴 | 86

第6章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重点任务 | 89
6.1 补短板,做强“优中培精”型未来产业 | 89
6.2 重实效,推进“有中育新”型未来产业 | 94
6.2.1 现代海洋产业 | 94
6.2.2 生命健康产业 | 97
6.2.3 通用航空产业 | 99
6.3 创未来,探索“无中生有”型未来产业 | 103
6.3.1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 103
6.3.2 氢能产业 | 105

第7章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八大工程 | 109
7.1 加强规划引导,推动产业升级 | 109
7.1.1 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强化产业政策引导 | 109
7.1.2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统筹规划产业发展 | 110
7.1.3 拓展新兴产业空间,加大产业发展力度 | 110
7.1.4 发挥场景创新作用,培育产业竞争优势 | 111
7.2 用好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能力 | 112
7.2.1 明确产业重点需求,攻克前沿关键技术 | 112
7.2.2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提供发展支持保障 | 113
7.2.3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支撑 | 113
7.2.4 紧扣内部发展需求,实施人才引进战略 | 114
7.3 壮大产业主体,提升产业效能 | 115
7.3.1 强化产业园区引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 115
7.3.2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重点优质企业 | 116
7.3.3 搭建数字智能平台,充分发挥产业效能 | 116
7.3.4 深化专业分工协作,壮大产业内生力量 | 117
7.4 推动应用示范,引领产业发展 | 118
7.4.1 推进行业试点示范,探索产业发展路径 | 118
7.4.2 发挥市场拉动作用,引导未来产业发展 | 118
7.4.3 搭建未来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 119
7.4.4 搭建产品展示平台,吸引优质项目投资 | 120
7.5 借鉴外部经验,打造创新平台 | 120
7.5.1 深圳龙华观澜高新园 | 121
7.5.2 杭州西溪谷区块链小镇 | 121
7.5.3 杭州萧山区智能制造孵化基地 | 122
7.5.4 世界主要经济体 | 122
7.6 促进空间协同,形成完整布局 | 125
7.6.1 发挥首府龙头作用,形成辐射带动作用 | 125
7.6.2 发挥平陆运河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 125
7.6.3 依托高新产业园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 126
7.6.4 集聚优势产业资源,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 127
7.7 整合优质资源,推进开放创新 | 127
7.7.1 依托信息港载体,吸引外部技术资源 | 127
7.7.2 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共同推进区域发展 | 128
7.7.3 借鉴外部成功模式,推动产业深度合作 | 129
7.7.4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健全人才创新体系 | 129
7.8 外引内培并举,强化人才支撑 | 130
7.8.1 实施产业专项奖励,吸引外部高水平人才 | 130
7.8.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人才服务保障 | 131
7.8.3 优化人才培养策略,提供成长发展空间 | 131
7.8.4 构建人才激励体系,持续深化人才改革 | 132

第8章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四大保障 | 134
8.1 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制度保障 | 134
8.1.1 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实现流程透明标准化 | 134
8.1.2 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助力未来产业减负 | 135
8.1.3 优化民营经济环境,建立健全沟通机制 | 135
8.1.4 加快构建治理体系,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 136
8.2 改善要素配置,强化资源保障 | 137
8.2.1 深化“放管服”,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 | 137
8.2.2 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 138
8.2.3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构建贷款补偿制度 | 138
8.2.4 优化能源材料供应,保障产业持续发展 | 139
8.3 改进管理模式,提供效率保障 | 140
8.3.1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实现高效透明化管理 | 140
8.3.2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先审查制度 | 140
8.3.3 创新集聚区运营模式,提升集聚区赋能水平 | 141
8.3.4 创新集聚区管理模式,完善创新链条构建 | 141
8.4 开展监督评估,加强效果保障 | 142
8.4.1 建立基本规则体系,确保考核公正科学 | 142
8.4.2 健全实施评估机制,确保产业发展方向 | 142
8.4.3 建立分析与工作调度机制,为决策提供依据 | 143


第9章 广西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七大主体的视角 | 144
9.1 政府 | 144
9.2 企业 | 146
9.3 高校 | 149
9.4 研究机构 | 152
9.5 金融机构 | 154
9.6 服务机构 | 156
9.7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 | 159

参考文献 | 162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1503610
条码 9787121503610
编者 李雷等 著
译者 --
出版年月 2025-06-01 00:00:00.0
开本 其他
装帧 平装
页数 188
字数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