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1. 对人类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研究者来说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本书考察的“士绅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全球的城市升级现象,作者从人类学家的视角对蒙蒂士绅化过程进行审读和分析,检视士绅化所带来的诸多社会影响,并引导读者进行反思。其对罗马人口、历史、文化变迁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分析极具启发性。
2.优秀的民族志实践范本,被《选择》杂志评价为“战后欧洲的民族志之一”,为人类学者、社会学者提供了颇具示范价值的田野指南。
本书是赫茨菲尔德影响力的民族志作品,荣获《选择》杂志2009年杰出学术著作奖,并被选为2012年美国人类学学会和欧洲人类学学会圆桌讨论会的主题。
国内多位学者推荐,是欧洲都市人类学界及遗产保护研究学界知名度很高的经典文本。
3.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批判性视角以及对梵蒂冈教廷人员在旧城改造中腐败行径的鞭策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历史遗产保护的对象、行为与价值问题。对于历史读者来说,这也是本书的亮点。
4.记录当代人类困境的纪录片式作品,广泛涵盖蒙蒂社区及其他地方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描绘了罗马全球化过程中的独特当地景观。
旧罗马的心脏——蒙蒂是一个拥有斑斓壮丽的巴洛克建筑及古老遗迹的悦目之地,当地的居民多从事低薪职业,多年来在这里形成了一整套充满活力的社会关系。然而,在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下,这种关系构成的邻里“文明”正在逐渐被一种所谓的“公民”意识侵蚀。新贵带着国际大都市的浮夸风范及精心培育的民族认同感取代了老罗马的穷人,并高傲地宣称自己是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在利益的诱惑下,教会与公职人员成为这场驱逐的同谋。随着文化遗产保护理想、房地产利益集团和民族主义力量的相互碰撞,驱逐冲突不断升级,原有居民的阶级认同、邻里纽带和地方归属感渐渐得以强化,而罗马的诸多矛盾、困境和悖论也在这场冲突中被不断放大。
作者带着人类学家的独特视角,深入蒙蒂十数年,细腻捕捉罗马老城区的日常生活细节。通过描绘老城区的社会肌理以及士绅化进程中经济、道德、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戏剧性冲突,让我们看到“永恒之城”的永恒悖谬——在这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著名社会人类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担任欧洲人类学学会主席。著有《冷漠的社会生成:寻找西方官僚制的象征根源》《文化亲昵》《人类学: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的理论实践》等。
赫茨菲尔德教授在人类学史、社会诗学、历史人类学、政治人类学、批判遗产学等领域造诣颇深,他非常重视实践经验,数十年如一日在希腊、意大利和泰国的调研点用当地语言开展民族志田野调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价值等级”“文化亲密性”“社会诗学”等一系列富有启发且影响广泛的人类学分析概念。
前言及致谢
序曲 遇见永恒之城
第一章罪恶与罗马城
第二章人民与人口
第三章原罪的报应
第四章对社会生活的折射
第五章一个有缺陷的国家中的生活与法
第六章社交丑闻
第七章勒索性的文明礼貌
第八章告发的艺术
第九章撕裂社会肌理
尾奏 永恒的未来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ISBN | 9787521773705 |
条码 | 9787521773705 |
编者 | 迈克尔·赫茨菲尔德 著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6-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68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