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回到中国和西方最初相遇的那些日子,在历史的陈迹中梳理出中国知识和中国形象演变的历程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以古希腊、罗马对中国的认识为开端,从地理大发现、传教士入华着手,从认识和想象两个角度,从互动与交流的视野,梳理欧洲早期关于中国知识和形象的形成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互动。作者认为互动的交流、相互的影响、共同的创造是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根本性特点,并基于这样的认识将传教士在中国的整个活动和写作都纳入了欧洲早期汉学的历史,从而,将中国明清之际的中国天主教史和欧洲早期汉学的发生放在一个历史的平台上,给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一个全球化的视野。
张西平
----------------------------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际汉学》荣誉主编、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会长。
研究领域主要以现代西方文化,1500-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汉学史和中国基督教史为主要研究领域。先后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梵蒂冈图书馆藏明天主教文献整理研究》(2014年)、《17-18世纪西方汉学的兴起》(2022年)等项目。代表著作:《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导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等专著。
导言 1
第一章 西方早期的游记汉学 1
第一节 希腊罗马时代西方对中国的认识 1
第二节 中世纪时代西方对中国的认识 6
第三节 《马可·波罗游记》 17
第四节 《马可·波罗游记》的思想文化意义 23
第二章 大航海时代与传教士来华 27
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7
第二节 耶稣会入华 30
第三节 道明我会从菲律宾进入南部中国 31
第三章 罗明坚的汉语学习 34
第一节 罗明坚在华简史 35
第二节 罗明坚的汉语学习 37
第三节 罗明坚的汉语学习成就 45
第四章 利玛窦的适应路线:“合儒易佛” 59
第一节 “幽栖即是家,春色任天涯”的西方奇人 60
第二节 “作者有西贤,异地同心理”的西方友人 64
第三节 “潜心修德,以昭事上帝”的独行人 67
……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301362464 |
条码 | 9787301362464 |
编者 | 张西平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7-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608 |
字数 | 602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