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认知传播学正凭借其出色的解释能力和可操作性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书从廓清认知传播学的缘起、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入手,快速帮助读者搭建关于该学科的知识框架。
通过将认知视为脑内传播现象,认知传播学将传播学逻辑扩展到了个人心智层面。从本质上讲,一个人的认知并不单纯取决于他自身,而是各方面因素综合建构的结果。显然,生成式AI等技术的发展将会产生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由于认知带宽的有限性,各种媒介为了达到自身目的,将为争夺个体认知展开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在技术的加持下,个体拥有了提升自身认知带宽的自主权力。
本书从理论层面阐释了数字文明时代的传播研究趋势,并详细分析了认知竞争的底层逻辑和相关策略,无论是对于传播学专业学者、营销人员,还是对于普通个体,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导论 认知传播学:探究人类心智和行为的新科学
第一节 重新定义认知:当传播学遇上脑科学
第二节 认知场:塑造认知的四大核心要素
第三节 认知测量:那些揭示脑中秘密的黑科技
第一部分 认知升维
第一章 升维:懂认知才懂传播的新时代
第一节 新目标:从争夺注意力到留下认知烙印
第二节 新趋势:影响传播的个体认知特点
第三节 新机制:基于个人认知结构的传播策略
第四节 新操作:突破认知“圈层”的传播设计
第二章 规则维度:从信息竞争到认知竞争
第一节 认知战:人脑中的传播战场
第二节 元传播:围绕认知战的规则变化
第三节 信息竞争:基于客观信息流的旧规则
第四节 认知竞争:基于“刺激—认知—反应”的新规则
第三章 逻辑维度:从认知带宽到价值带宽
第一节 核心矛盾:认知资源的有限性和信息的无限性
第二节 效率逻辑:认知带宽与传播媒介的关系
第三节 竞争逻辑:信息加工与个体带宽的匹配
第四节 整合逻辑:智能技术与个体带宽的耦合
第四章 策略维度:抢占更多的认知资源
第一节 传播转向:从离散观点到认知统合
第二节 操作路径:认知竞争的作用机制和策略机制
第五章 受众维度:从信息接收者到信息创造者
第一节 传播大变革:容量、结构及人的角色
第二节 认知资源:信息过载下的大脑内部竞争
第三节 影响程度和目的:对于认知争夺的分类
第六章 实践维度:东方甄选的认知竞争策略
第一节 新场景:电商直播背后的人性化逻辑
第二节 东方甄选的崛起:基于媒介可供性的认知争夺
第七章 运行维度:认知竞争的三个层次
第一节 个体层次:认知竞争的个体心理基础
第二节 媒介层次:认知竞争的主要表现和发生场域
第三节 社会层次:认知竞争的演化过程和潜在影响
第二部分 传播升维
第八章 媒介观维度:从生产立场到消费立场
第一节 媒介认知:人们是怎样看待媒介的
第二节 进化的受众:个体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
第三节 框架:梭罗的“三把椅子”
第九章 工具维度:作为媒介之媒介的话题标签
第一节 内涵:内容的连接、分流、再组织与二次分发
第二节 特点与功能:超强传播力重构社交媒体
第三节 双刃剑:话题标签对用户认知的影响
第十章 体验维度:游戏是拓展认知带宽的新媒介
第一节 预演式媒介:在可能世界中的认知练习
第二节 形式在场:提供无限丰富的认知资源
第三节 思维在场:虚实之间的认知迁移
第四节 物质在场:动态化的认知强化过程
第十一章 智能维度:变革认知带宽的生成式AI
第一节 分布式认知:把认知任务分配出去
第二节 数智时代:认知带宽及认知结构的重塑
第三节 提示工程:将生成式AI 变成媒介基础设施
第十二章 作用维度:关于互联网赋权的一项实证研究
第一节 互联网赋权:权力感对个体行为和认知的影响
第二节 研究主题:不同赋权条件下的注意力水平与风险偏好
第三节 研究结论:互联网赋权的影响真实存在
第十三章 副作用维度:日益加深的认知沟
第一节 缘起:数智媒介对人类认知的延展与分化
第二节 内涵与意义:理解认知沟的概念价值
第三节 机制与表现:分析认知沟的机理类型
第四节 思路与策略:应对认知沟的多维治理
后记 你的认知版图就是你的人生疆界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 | 9787115669995 |
条码 | 9787115669995 |
编者 | 喻国明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7-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36 |
字数 | 231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