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传统村落是民族记忆与文化身份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情感与乡土记忆,亦是蕴藏丰富历史信息的文化景观。本书立足巴蜀地区,系统梳理传统村落的形态演变、社会功能及文化价值,深入探讨其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本书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信仰等多个维度解析巴蜀传统村落的形成与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典型村落案例,剖析当前保护与更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空间整合等多维度的发展策略,力求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巴蜀大地上的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袁园,1981年生,四川西昌人,博士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访问学者; 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设计专委会常务理事; CIID中室学第四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智慧城市设计、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艺术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先后出版专著《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实践研究》等3 部,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A&HCI期刊Hermathena,CSSCI期刊《人民论坛》《贵州民族研究》 及北大核心期刊等;论文《美育视域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之民间艺术取向分析》获四川省教育厅教研论文比赛一等奖。主持学科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教育部高教司课题2项、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项目7项、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及教改项目9项,参研10余项。在教学工作中,历年指导学生在教育部A类专业学科竞赛“好创意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获各类大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授予的“四川省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四川省大学生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多次获得四川师范大学“优秀教职员工”称号、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生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称号。历年指导学生在教育部A类学科竞赛中荣获金、银、铜等多项嘉奖。曾获各类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第一章 巴蜀地区概述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产业资源 第三节 交通运输 第四节 社会文化第二章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演变与社会价值 第一节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的社会价值第三章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的形成与空间分布 第一节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形成的驱动因素 第二节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第四章 巴蜀地区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现状 第一节 农耕式传统村落 第二节 庄园式传统村落 第三节 寨堡式传统村落第五章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经验与挑战 第一节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经验 第二节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挑战第六章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发展对策 第一节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 第二节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 第三节 巴蜀地区传统村落的更新策略第七章 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平衡策略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共性与规律 第二节 如何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平衡 第三节 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政策建议结语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 | 9787522853390 |
条码 | 9787522853390 |
编者 | 袁园 著 无 编 无 译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6-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68 |
字数 | 211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