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海派的微风,轻拂着新千禧年后涌来的文字……文字的眼眸前不断掠过新千禧二十五度的春花秋月、人间烟火、都市风景,既有无数的温婉,更有丝丝悲欣交集的伤感,带着它们,我们继续前行。——毛时安施丹妮用她独特的细纹柔波般的文字,将渐行渐远的岁月一一留住,担得起静水深流。——简平八五后的上海女小囡,生命中的每个瞬间都与自己的母亲城市息息相通,她用心捡拾历史缝隙中上海人的生命痕迹,用海派的视野、充满灵性的文字、动人的细节描画出了一个真正而充满温情的上海。——惜珍
《千禧年后》是一位上海八五后新闻工作者对千禧年后二十年,一个时代“上海人”的记录,对时代的勾勒;是女性视角对所成长、生活的城市的情感与思考。本书记录了一些业已不复存在的时代记忆:与金宇澄做专访的玛赫咖啡,李向阳与上海双年展的记忆,蔡国强在上海黄浦江上曾燃放的白日焰火,上海世博会的故事,与已故的陈忠实、薛范先生的访谈现场等。以非虚构的方式关注时代中日渐式微的业态,上海的书报摊,照相馆,街边小店,杂志社,上海方言话剧、京剧社团等。对近年风靡的上海城市考古、上海的城市历史及相关摄影、文学、绘画、戏剧等亦有涉猎。 本书以人物访谈、事件报道、散文、评论等展现了千禧年后上海城市文化的“切片”与角度。
施丹妮,1986年生于上海 ,华东政法大学文学学士、法学学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研修班在读。青年编辑、记者,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静安区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静安区融媒体中心,上海静安“百乐门静安艺文志”栏目编辑,《静安报》副刊“百乐门”编辑。获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区县报好新闻”专刊类一等奖,上海报业传媒行业协会“践行四力新闻作品评选”一等奖、《新民周刊》首届全国大学生征文大赛二等奖等各类奖项。作品散见于《解放日报》、《新民周刊》、《新民晚报》、“澎湃”、“上海发布”等。
001 人物002 金宇澄:关注市民阶层的生活015 李向阳:时间,会扯平一切023 李守白的海派艺术之路028 洪健:春水向东,回望“上海故事”037 吴林田:知止043 学院“逆子”王颉049 中国第一代陶瓷经纪人熊景兰的陶瓷之路054 郭一江:用底片给“世界记忆”一个交代059 席子:城市游走记录者066 毛时安:朴素天真才是人生的通关密码070 殷健灵:时光里的回信080 简平:共同度过087 于丹:我要离开媒体的旋涡093 陈忠实:来自农村的“炼钢者”099 关于陈丹阳或抽象的一切103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译者薛范107 香港舞台剧导演林奕华:一块石头要经受打磨111 徐俊谈《永远的尹雪艳》117 坊间118 百年淮海路的创新与发展122 百年老楼的艺术痕迹: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探访126 逝水年华与远大前程:《上海画报》与它记录的上海30年131 故事会:大众出版的数字化探索135 当年轻人开始做“城市考古”146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电场24小时150 上海爱乐乐团:经典配乐诞生地158 蔡国强的白日焰火163 人民照相馆:老字号探求新生168 南京路长跑队:跑到80岁174 七旬老人背包游世界179 八旬老人绘“清明上河图”184 汕头书屋:“书报大王”三十载报摊纸张情189 丰子恺“日月楼”的陈列室193 带特殊儿童看世博199 今天不休息的“马天民”209 在场210 后台214 被留住的旧时光220 从晚晴小筑到西摩公馆225 回眸拉萨230 那些年的绿皮火车234 岛239 人民需要怎样的乡村244 《渡》:一场生死轮回加无数路人的故事248 王家卫的太极251 Aimer255 苏青与她的俗世“脱口秀”259 小店263 在西伯利亚等一艘船269 这无情世界的热情蠢货们273 月圆时的家宴279 梦开始的地方:咖啡馆的对话285 后记:一代人中的一个人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ISBN | 9787549644827 |
条码 | 9787549644827 |
编者 | 施丹妮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5-01 00:00:00.0 |
开本 | 32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00 |
字数 | 185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