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23945002/96192
 

看不够的中国史1+2

编号:
wx1203625667
销售价:
¥93.29
(市场价: ¥119.60)
赠送积分:
93
数量:
   
商品介绍

《看不够的中国史》
1.300万粉丝、新榜有具收藏价值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细读历史精华结集!
2.李开元、余世存、郭建龙、周斌、纪彭*力推荐!
3.一本书读懂古代中国的承袭与变革。
4.历史,比戏剧更有戏剧性。那些或荒诞、或悲壮、或无厘头的一幕幕,也是历史的真实与现实。
5.有梗、有料、有视野,政、史、地知识点想忘都难!制度、经济、朝堂、战略、军事5大主题,考据严谨、深挖真相、客观公正、妙趣横生,让面目模糊的历史人物有血有肉,让久远的时代鲜活起来。
《看不够的中国史 2》
1.人民日报社主办、数百万粉丝、新榜ZUI具收藏价值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细读历史精华结集!·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是《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新媒体中心打造的文史研究和交流的新媒体平台,发表的众多历史专家、热门作者作品,史料严谨,视角独特,鞭辟入里,语言幽默,被《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瞭望智库、Vista看天下等大号转载。2.刘勃、郭建龙、刘怡 鼎力推荐,畅销爆款系列全新续作,多篇10万+爆款文章入选,众多历史专家、热门作者精心打造。3.一本书读懂历史发展中的危机与机遇,蓄势、顺势、借势、逆势4大主题,29个有料又有戏话题,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讲透中国古代多个关键转折时期,新旧更迭的内在逻辑。·亡国秦民为什么宁要楚人刘邦,也不要秦人章邯?·都是作为藩王被请入京,霸陵墓主汉文帝与海昏侯刘贺,为何同运不同命?·“三分天下”VS“五代十国”:汉唐两朝灭亡后的割据局面有何不同?·为了重续李唐时代,李隆基经历了怎样的血与火?·明知道金被灭,下一个就是自己,南宋为何还要与蒙古结盟?·崇祯一朝,有多少大将败给了莫须有的“养寇自重”? 4.于危机中寻先机,于危局中开新局,历史如戏,每一幕都充满悬念与震撼。·拿到“爽剧剧本”的开国皇帝刘秀,为何沦为“小透明”?·在帝王眼皮底下暗养死士失败率极高,司马懿是怎么做对每一步的?·手拿“董卓+ 曹操”的剧本,尔朱荣如何被挟持的天子反杀了?·大辽皇三代如何靠实力迅速败光一个中亚大国?·毫无根基的李卫,靠什么成为生性多疑的雍正帝的心腹? 5.有梗、有料、有视野,考据严谨、深挖真相、客观公正、妙趣横生,让面目模糊的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感受历史的温度与人性的光辉。

《看不够的中国史》
秦国星耀智囊团为何多是商鞅、张仪等外籍人士?汉武帝如何赚钱又烧钱?隋炀帝南巡开凿了大运河,西巡时又干了什么?李渊何以凭借3万兵马7年定天下?战术天才李存勖吃了哪些战略短板的亏?王安石如何成为靖康之变的背锅侠?胡惟庸为何必须死?崇祯是如何远程“帮倒忙”的?袁世凯为何策划了清末“PS门”事件?……历史就是一出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戏剧,这些熟悉的名字背后,不仅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浓缩了每个时代承袭、变革和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本书是《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公众号的精华结集,以时间为脉络,以“变化”为核心,精选制度、经济、军事、战略、朝堂5大主题、53个有戏又有料的话题,由点着面地纵向梳理了古代中国多个领域的承袭与变革,以动态的思维挖掘其背后的逻辑与本质,不仅还原了一个个鲜活多元的大时代,道出成败兴衰之理,更以诙谐的语言、独特的视角、严谨的考证,勾勒了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文化思想、经济格局、风俗人情和法度制度等多个领域的历史脉络。细节决定成败,格局决定结局。翻开本书,读懂古代中国的承袭与变革,就能读懂中国几千年的风云流转,更能读懂中国何以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看不够的中国史 2》
争夺韩魏何以成为秦统一的战略支点?数十万将士的复员问题,刘邦如何巧妙解决?在帝王眼皮底下暗养死士失败率极高,司马懿是怎么做对每一步的?手拿“董卓+曹操”的剧本,尔朱荣为何被挟持的天子反杀了?一边着急立太孙,一边放权武则天,唐高宗如何应对“中年危机”?宋高宗出海避难,如何催生了南宋政权的海洋战略?在大清和大顺之间,吴三桂为什么选择打开山海关降清?……历史的每一步转折,都是危机与机遇的博弈。顺势、借势、造势、逆势……历史的长卷缓缓展开,危机与机遇如同其上的明暗线条,交织缠绕,共同勾勒出社会发展的曲折进程。
本书是《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公众号的精华结集,以“危机与机遇”为核心,精选蓄势、顺势、借势、逆势4大主题、29篇有戏又有料的话题,探讨中国古代多个关键转折时期,旧秩序的崩溃和新秩序的诞生,更以诙谐的语言、独特的视角、严谨的考证,呈现了我国古代福祸相依、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乱中求治、化危为机的实践智慧,以及制度僵化、统治失能、经济失衡、战略误判等酝酿危机的经验教训。翻开本书,读懂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危机与机遇,就能读懂中国中华文明的特有韧性,何以源于将危机视为自我更新契机的文化基因。
 

《看不够的中国史》
《国家人文历史》《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荣获“中国期刊”、国家记忆“年度历史文化品牌”、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等荣誉。“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新媒体中心主办,致力于传播“真相、趣味、良知”的核心价值,以新闻为切入,以历史为深度,凭借深入*到的专业解读打造*家原创好文,为读者创建了一个触摸历史体温、发现历史真相的新平台,稳*中国微信月榜500强,连续多年入选“新榜*具收藏价值公众号”。
《看不够的中国史 2》
《国家人文历史》《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荣获“中国期刊”、国家记忆“年度历史文化品牌”、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等荣誉。“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主办,以新闻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叙述历史事件,凭借深入浅出的专业解读打造独家原创好文,为读者搭建一个触摸历史体温、发现历史真相的园地,连续多年入选“新榜收藏价值公众号”,稳居中国微信500强。

《看不够的中国史》
《看不够的中国史 2》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看不够的中国史》
     商鞅缔造一个强大到极点的政府
公叔痤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相,对魏国忠心耿耿,病重之际,他向前来探望的魏惠王说:“我手下有一人叫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罢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那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前脚刚走,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卫鞅,并向他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杀你,现在又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卫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卫鞅没有出逃。果如其所料,魏惠王离开后,便不屑地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人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卫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
在魏国未受重用的卫鞅有一天听到一个消息,西边的秦国新君主登基,下了“求贤令”招揽人才,正为怀才不遇而郁闷的卫鞅于是打点行囊,西进秦国,开始其“西漂”之路。
若干年后,已经“择木而栖”的卫鞅举兵攻魏。魏使公子印率军抵御。卫鞅俘虏了公子印并乘势攻魏。魏军无备,遭受重大损失。魏惠王被迫割让大片河西之地向秦求和。这为秦国东出中原创造了有利条件。遭此大败,魏惠王才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听取公叔痤的建议,可惜悔之晚矣。
卫鞅本姓公孙,曾是卫国贵族,打败魏军回来以后,因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商君,所以又被人称为商鞅。他在秦国主政19年,正是借助于他的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从而奠定了其统一的根基。
西出秦地“霸道”治国
自以为怀揣利器、壮志未酬的商鞅看到秦国发布的“求贤令”,立即收拾行囊,西出函谷关,来到秦国。他通过秦孝公近臣景监的引荐,得以见到国君。两人一共交谈了四次。第一次,商鞅向秦孝公大谈“帝道”,也就是如何用三代圣君的办法统治国家,秦孝公对此毫无兴致,不时低头打瞌睡;第二次,商鞅向秦孝公讲解“王道”,也就是儒家提出的仁义治天下的主张,这个还是没能提起秦孝公的兴趣;第三次,商鞅开始给秦孝公讲“霸道”,终于提起了秦孝公的兴趣。如果前两次谈话还只是互相试探的话,这一次则是君臣之间的深入交流,当然,到了第四次召见,会面所谈的内容属于机密,没有人知道。二人一连谈了好几天,“语数日不厌”。想必就是通过这次长时间的秘密会谈,秦孝公终于下定决心,进行变法,并由此敲定了改革路线图。
之所以说商鞅之前向孝公说的“帝道”“王道”只是一种试探,那是因为商鞅其实对此也不感兴趣,他擅长的是刑名之学,来到秦国时,他随身就携带着李悝的《法经》。《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传说商鞅和吴起都曾师从李悝,商鞅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那个“落后就要挨打”的年代,刚刚上台,年仅21岁的秦孝公正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危机,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他当务之急要考虑的是迅速地富国强兵,为此,甚至可以不择手段。正如商鞅对景监所言,若用帝王之道,耗时太长,况且贤能的君主,在位期间就要扬名天下,哪里能默默无闻地等待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之业呢?秦国东有三晋扼其咽喉,南面强楚虎视眈眈,随时都有被倾覆的危险。而秦偏处西陲,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又保留了游牧民族的彪悍民风,在历史上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轻伦理等观念。儒家的礼乐制度、“王道”思想并没有传播的土壤,在商鞅之前秦国基本没有产生过有影响的思想家,儒家、道家等思想都少有市场,这样就使商鞅推行法家思想与政策时遇到的阻力相对要小。虽然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在朝堂之上,爆发了一场关于要不要变革祖宗之法的大辩论,商鞅面对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旧贵族的责难,慷慨陈词。商鞅在辩论中的表现诚然非常精彩,但比起其他六国,商鞅变法所要突破的思想藩篱要少得多。
P2-3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20124846
条码 9787220124846
编者 《国家人文历史》 著 《国家人文历史》 编等
译者
出版年月 2021-12-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672
字数 367000
版次 1
印次 4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