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表面上划分了势力范围,但冷战却演变成高风险对抗。当核战争阴影笼罩时,敌对大国如何维持总体和平?特拉克滕伯格提出:德国问题才是冷战的真正火药桶。这个被撕裂的欧洲心脏,既是美苏角力的主战场,也是构建战后秩序的核心钥匙。本书视角独特、论证周密,展现出作者不同于很多历史学家的全局性、战略性眼光,堪称大师级作品。为当代世界中的大国关系,特别是竞争中的大国如何围绕核心问题达成解决方案,从而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提供了历史镜鉴。
由美苏主导的冷战格局,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突然急速走到战争的边缘。在两个超级大国都已接受欧洲现状的情况下,一场核大战的阴霾是如何出现的?美国是否曾想要回归孤立,将北约防务交给欧洲人自己负责?
著名国际关系史学家特拉克滕伯格集20年之功,力求解答这一冷战谜团,并着力讨论其中的核心议题——在冷战格局中,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国际新秩序。通过聚焦战后欧洲解决方案的形成,他展开了这一图景的多重维度:从美国与北约盟友的关系、柏林危机及古巴导弹危机,到美国的战略转变,再到美国不顾盟友异议,对苏达成妥协并主导欧洲问题的解决。由此,冷战在1963年进入新的篇章,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成为欧洲形势的根本基调。
作者广泛利用冷战后解密的美国及欧洲多国档案,重塑了学界对冷战发展的认知维度。本书自问世以来备受赞誉,斩获乔治·路易斯·皮尔奖和保罗·伯兹奥尔奖两项美国历史学会大奖,现已成为冷战史和国际战略研究的经典之作。
马克·特拉克滕伯格(Marc Trachtenberg),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系荣休教授,美国著名冷战史学家,横跨历史和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学者。著有《国际史的技艺》《历史与战略》《构建和平》等。其中最后一种代表了他在冷战史和国际战略研究领域做出的重大突破。石斌,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王守都,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讲师。徐菲,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现为南京审计大学副研究员。
前言
缩略语
参考文献缩略语
第一部分 欧洲的分裂
第一章 基于势力范围的和平?
第二章 迈向分水岭
第三章 对实力的考验
第二部分 北约体系
第四章 北约体系的形成
第五章 艾森豪威尔与“核共享”
第六章 混乱的同盟
第三部分 冷战和平
第七章 柏林危机中的政治,1958—1960
第八章 肯尼迪、北约与柏林
第九章 解决方案的成形
资料来源与参考文献
档案资料
索引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ISBN | 9787100219570 |
条码 | 9787100219570 |
编者 | (美)马克·特拉克滕伯格 著 石斌,王守都,徐菲 译 |
译者 | 石斌,王守都,徐菲 |
出版年月 | 2025-05-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536 |
字数 |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70g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