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顺势而为解伤寒——《大医至简》心法解析一书在绪论部分讲述了《伤寒论》的传承,介绍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划分及各经的代表方,以及如何进行问诊、望闻问切的具体操作方法、辨证的顺序和步骤。在正文部分,对伤寒论所有条文中的方证进行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的分析,抓大局,指出辨证要点,便于初学者轻松进入伤寒学习的门径,执业的中医师在学习后也可以提高临床辨证能力,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加治愈率,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疾病之苦。
第一部分?绪?论
第1讲?《伤寒论》的传承 3
第2讲?中医治大病的例子——辨证不辨病 4
第3讲?为什么说中医无绝症 5
第4讲?为什么中医用几十味药几乎可以治疗一切病? 6
第5讲?所有的病都在六经之中 6
第6讲?中医小白如何练习摸脉 7
第7讲?阴阳辨准了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8
第8讲?人体能量大循环 9
第9讲?表证、里证与半表里证 10
第10讲?我学习伤寒的方法 11
第11讲?伤寒第一方——桂枝汤? 11
第12讲?太阳伤寒与麻黄汤 12
第13讲?太阳温病的症状与辨证 13
第14讲?肠道淤堵对全身的影响 15
第15讲?少阳病的典型症状与辨证要点 16
第16讲?应用广泛的小柴胡汤 16
第17讲?经验方思维是导致中医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17
第18讲?少阴病 18
第19讲?第一次小心翼翼地尝附子 19
第20讲?太阴病 20
第21讲?厥阴病 21
第22讲?您有瘀血吗? 21
第23讲?从肠道淤堵谈到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2
第24讲?辨证的操作步骤 23
第25讲?临证最忌主观 24
第二部分?《伤寒论》原文释义
第一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29
第1讲?太阳病的整体特点 30
第2讲?认识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的感冒发烧 31
第3讲?感冒发烧什么情况下会加重和变化 32
第4讲?中医治病的目标是恢复人体的免疫力 34
第5讲?辨阴虚阳亢和辨寒热是提高医术的两个关键点 35
第6讲?群方之祖?——桂枝汤 36
第7讲?经方的用药剂量和煎煮方法 38
第8讲?医圣张仲景的颈椎病秘方 39
第9讲?顺势而为的伤寒心法在每个条文都有体现 40
第10讲?人体运行大道至简 42
第11讲?顺势而为才能效若桴鼓 43
第12讲?桂枝汤的各种加减变化 44
第13讲?服药后病情改善的三个衡量标准 46
第14讲?中医治病最后比的是智慧 46
第15讲?中医辨证是量体裁衣,而非刻舟求剑 47
第16讲?明白身体的意图,用药才会效如桴鼓 48
第17讲?中医学到一定程度,突然就融会贯通了 49
第18讲?用药心法:掌握了药物势能和身体诉求,用药如有神助 50
第19讲?去杖汤专治腿脚无力和抽筋 52
第二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56
第1讲?一剂而愈的颈椎病秘方 56
第2讲?学中医从伤寒入手,先难后易,学到一定程度就豁然贯通 57
第3讲?腹泻大便臭这样来处理 59
第4讲? 受凉发高烧不用怕,中医甚至可以做到一剂而愈 60
第5讲?中医无绝症,是身体自己治好了病,中医只是帮身体一下而已 62
第6讲?神通广大的小柴胡汤 63
第7讲?大青龙汤 65
第8讲?医圣张仲景治疗咳嗽的秘方:小青龙汤 66
第9讲?肠胃健康,津液充足,人的免疫力就好 69
第10讲?为家人学中医 70
第11讲?调理脾胃改善智力发育慢 71
第12讲?大局抓准了,治病一定有很好的疗效 72
第13讲?身体想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74
第14讲?阴阳辨准了,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75
第15讲?能辨证治感冒的中医,就可以治癌症 77
第16节?六七天没有大便,头痛发热,是肠道堵了 79
第17讲?学会治孩子的感冒、发烧、咳嗽,就是很好的家庭医生 81
第18讲?中医恢复人体免疫力,免疫力“治病” 82
第19讲?《伤寒论》从头到尾最重要的两个字:津液 83
第20讲?泻下、发汗后津液虚损与干姜附子汤证 84
第21讲?津液虚可以引发身体很多疾病 85
第22讲?小朋友感冒发烧,首先辨是不是温病 86
第23讲?心脏病一般不是心脏的问题,而是血液的问题 87
第24讲?厚朴生姜汤治疗肚子胀满虚证效如桴鼓 88
第25讲?治疗晕车、晕船、晕机的经方 90
第26讲?治疗腿抽筋的芍药甘草汤 91
第27讲?治疗小儿抽动症需要攻补兼施才能有效 93
第28讲?尿频、尿急、尿不净原来是身体有水饮 95
第29讲?两剂药治好耳鸣、腿抽筋 97
第30讲?治疗虚烦失眠的栀子豉汤 98
第31讲?发烧是身体亢奋起来,在努力恢复正常运行秩序 101
第32讲?淤堵去除了,身体的能量大循环就畅通了 103
第33讲?身体健康的关键点:津液充足 104
第34讲?“健脾胃,存津液”是养生治病非常重要的法则 106
第35讲?生病后身体的反应都是正确的,是身体的自我保护,不要和身体
?????对着干 108
第36讲?理解《伤寒论》,提升辨证水平 111
第37讲?《伤寒论》不立病名,不立名相,不要让病名束缚我们的思想 113
第38讲?通过人体能量大循环解释柴胡四证背后的人体运行机理 114
第39讲?从小柴胡汤的用药体会药物势能 116
第40讲?三阳合病,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都有的复杂情况如何处理 117
第41讲?人体是很简单的,如果想得很复杂,就不会治病了 120
第42讲?半表半里证的本质是胃弱 121
第43讲?手脚心发热,有时不是身体真的有热,而是津液虚了 123
第44讲?要想身体健康,大便每天要一到两次 124
第45讲?柴胡证三分法的临证经验 126
第46讲?小朋友肠道没有淤堵,身体会长得很快,不容易生病 127
第47讲?生病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129
第48讲?中医竟然有办法治疗精神病 130
第49讲?学中医可以在健康上最大程度地帮助家人 131
第50讲?中医万法归一,回归人体能量运行 133
第51讲?大道至简的《伤寒论》,津液两个字贯穿始终 134
第52讲?在条文中体会人体能量的运行 135
第53讲?治病疗效不好,必须找到身体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137
第54讲?身体异常出血可能是津液虚了,身体动血排邪 139
第55讲?脉浮是身体调集津液到体表,身体想从表解病 140
第56讲?人的身心是一体的,惊狂等情志问题与身体的津液情况相关 142
第57讲?感觉饿却吃不下是胃弱了 143
第58讲?诊脉要过三关:阴阳关、寒热关和阴虚阳亢关 145
第59讲?学伤寒是学中医的捷径,容易入门,疗效高,不容易遇到瓶颈 147
第60讲?中医治疗瘀血证 148
第三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52
第1讲?明白了脏结的原理,很多癌症都可以治 152
第2讲?遇到危急重症要镇定 153
第3讲?中医治病像钥匙开锁,配对成功一下就开了 154
第4讲?好中医需要有魄力,危急情况胆大心细,才能救回病人 156
第5讲?柴胡证、痞结、结胸的本质相同,只是程度、部位不同 158
第6讲?心下按痛有的是水热结 161
第7讲?任何病从人体看来都是非常简单的 162
第8讲?癌症肿瘤是实的淤堵,如果人体运行正常了,身体自己会排病 164
第9讲?知道条文中证的各种变化情况,就学通了 166
第10讲?祖先留下来的智慧:月经期间和月子里不能接触凉水 167
第11讲?热入血室的中医论治 169
第12讲?感冒、发烧、咳嗽的家庭治疗 170
第13讲?人体的不舒服只有几十种,把这些对应的人体势能弄明白了,思维
?????就接近医圣张仲景了 171
第14讲?掌握了类证的辨证,医术就提高了 173
第15讲?明白了人体能量运行的原理,就会发现人体是一以贯之的 174
第16讲?学伤寒的好方法 175
第17讲?极其峻猛的方剂——十枣汤 177
第18讲?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吃自己做的药丸两天就好了 178
第19讲?伤寒入门后要领会条文内涵,接着多实践,辨证功夫才能提高 180
第20讲?上热下寒的口腔溃疡用甘草泻心汤 183
第21讲?治病要抓大局,不能见病治病 185
第22讲?如何成为中医高手 186
第23讲?心下痞硬不一定就用泻心汤,单一证不可断 187
第24讲?表证未解,慎不可下 189
第25讲?不听医嘱后果很严重 191
第26讲?寒热要辨对,否则病治不好 192
第27讲?在每个条文中都可以体会人体能量的运行 195
第28讲?治疗风湿疼痛的桂枝附子汤 196
第29讲?治疗风湿关节炎的桂枝芍药知母汤 199
第30讲?有一次我心律不齐,早晨喝了一碗炙甘草汤,中午就不难受了 200
第四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203
第1讲?肠道堵了可能会引发癫痫、湿疹、抽动症等疾病 203
第2讲?温病和阳明病初期可能会怕冷 204
第3讲?明白了顺势而为,就掌握了伤寒心法 207
第4讲?手心潮湿可能是肠道堵了 208
第5讲?人体很简单,如果想得很复杂就看不好病了 210
第6讲?为什么中医一般不网诊 212
第7讲?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头痛 213
第8讲?身体潮热出汗多和盗汗多是严重的问题 216
第9讲?药物的势能与身体的势能一致,才会有效 217
第10讲?《伤寒论》中的很多条文都是一个独立医案 219
第11讲?肠道堵了就用中药里的推土机推开 220
第12讲?医圣张仲景如何判断肠道是否真的堵了 222
第13讲?学中医可以通过调身体让人性格变好,言行变沉稳 223
第14讲?身体虚弱的病人腹泻厉害会有生命危险 225
第15讲?严重便秘的几种处理方法 226
第16讲?《伤寒论》中多种温病的处理方法 228
第17讲?提高免疫力的关键在于肠胃消化吸收能力强,身体的津液充足 231
第18讲?三阳合病,治从少阳 233
第19讲?问诊非常能体现一位中医的辨证功夫 236
第20讲?蜜煎导通便完胜现在的开塞露 237
第21讲?遇到任何情况,都要明白身体想做什么,辨证就有方向了 238
第22讲?治疗黄疸的秘方是茵陈蒿汤 239
第23讲?记性差、性子急原来是瘀血的原因 241
第24讲?顺势而为是学习掌握伤寒的精髓 243
第25讲?掌握了阳明病的原理,肠道肿瘤有办法 245
第26讲?三剂药治好了住院十一天没有看好的病 247
第27讲?五苓散用于寒热不明显的水饮,而吴茱萸汤用于寒性的淤堵 248
第28讲?判断身体是否健康的三个金标准 250
第29讲?便秘需要辨证 251
第30讲?津液虚肠道有淤堵,就不能用大、小承气汤了,应该用调胃承气汤 252
第31讲?什么情况肠道堵了需要排淤堵,什么情况不可以用疏通淤堵的药 254
第32讲?肠胃应该以通为补,保持排便通畅 256
第33讲?吃得多,容易饿,饿了心慌,体内可能有瘀血 258
第34讲?不管是什么病名,只需八纲辨证 259
第35讲?中医治疗严重湿疹 261
第五篇?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63
第1讲?一个人胆子小,容易受惊吓,其实和身体的津液水平有关 263
第2讲?诊脉讲究大道至简 264
第3讲?中医爱好者注意了,请医生看病和帮助把关有什么区别 265
第4讲?治疗疑难大病提高疗效的秘密:能量为先 266
第六篇?太阴病脉证并治 269
第1讲?掌握了太阴病,就知道如何给身体补气血、提高免疫力了 269
第2讲?治疗重病病人,一定要保证病人的胃口好,有胃气则生 271
第3讲?太阴病发烧用了发汗药不管用,喝了一碗四逆汤好了 273
第4讲?这种情况的腹泻不要怕,原来是身体在向外排垃圾 274
第5讲?掌握了“健脾胃,存津液”,医术就进入高手之境 275
第七篇?少阴病脉证并治 278
第1讲?白天没有精神,老想打瞌睡,是身体的能量不足了 278
第2讲?若能从能量运行的角度思考人体,便领悟了医圣的思维 280
第3讲?手脚变热乎了,脉变柔和了,病就要好了 281
第4讲?救人于生死的秘密 283
第5讲?记笔记是学中医的好方法 286
第6讲?少阴病的三个代表方 288
第7讲?阴虚阳亢有热的失眠用黄连阿胶汤 289
第8讲?六剂附子汤喝下,表姐的后背凉好了 290
第9讲?如果身体想通过拉肚子向外排淤堵,就不能强行止泻,应帮身体
????向外排,这才是顺势而为 292
第10讲?一个中医小白,三剂药治好了大姨住院十一天都没有看好的病 294
第11讲?过了辨阴虚阳亢这一关,医术就上了一个台阶 296
第12讲?嗓子痛的四种情况 297
第13讲?用于厥阴病的白通加猪胆汁汤 298
第14讲?去水饮非常著名的方子——真武汤 301
第15讲?救人于生死边缘的通脉四逆汤 302
第16讲?用于小便发热涩痛的猪苓汤 303
第17讲?腹泻拉青色水样便,非常臭,是肠道堵住了 305
第18讲?救命的生附子:肠胃虚寒、手脚冰凉用四逆汤 307
第八篇?厥阴病脉证并治 310
第1讲?掌握了厥阴病,甚至都可以救活危急重症的病人 310
第2讲?去除身体湿气的各种好方法 312
第3讲?中医为什么大道至简?因为讲的都是常识,就是阴阳、表里、虚实
????和寒热 313
第4讲?能辨准寒热,医术就很厉害 314
第5讲?学了中医才知道,提高疗效的好方法是抓准大局 315
第6讲?生病后感觉饿了,胃气回来了,津液恢复了,病就要好了 319
第7讲?学了中医才知道,关键时候可以救家人的命 320
第8讲?知道什么情况人会死,反向操作或许就可以把人救活 322
第9讲?中医的核心竞争力是辨证 323
第10讲?治疗冻疮的秘方:当归四逆汤 324
第11讲?癌症病人如果是专业的病人,遇到了好中医,病愈的概率很大 327
第12讲?身体有寒湿的处理方法 328
第13讲?腹泻的四种情况 330
第14讲?肺癌病人脉柔和了,可能病就快好了 331
第15讲?津液是人的命根子,津液足就没有生命危险 333
第16讲?用于热性腹泻的白头翁汤 335
第17讲?治病要顺势而为,根据身体的需求用药,而不能主观臆断 337
第18讲?恶心呕吐的四种情况 338
第九篇?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341
第1讲?上吐下泻很严重,辨证对了好得也快 341
第2讲?能量第一在治病中太重要了 342
第3讲?五苓散和理中丸都可以用于身体有水湿,使用有什么不同? 343
第4讲?学中医后感觉像亿万富翁那样富足 344
第5讲?小米粥的米油最养人 346
第十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48
第1讲?感冒好了以后要注意保护身体,否则容易发生变证 348
第2讲?感冒基本好了,但是还有点尾巴,六种情况的处理方法 349
第3讲?要当专业的病人,病才能好得快 350
第4讲?病刚好时不要吃大鱼大肉,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351
后记 353
附录一?学伤寒的次第和步骤 355
附录二?伤寒三字歌 356
附录三?我是中医小裁缝 358
附录四?癌症不要怕 359
附录五?中医学习实在易 360
《伤寒论》里的度量衡换算 361
方剂索引 362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 | 9787559140906 |
条码 | 9787559140906 |
编者 | 程永民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4-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68 |
字数 | 580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