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中国公共理性,将社会心态及其引导研究纳入公共理性视域下在理论与应用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理论上,通过提炼公共理性与社会心态的内涵与作用,把握社会心态内在结构和外部环境两个系统;关注社会心态的公共性,将其放入公共生活空间寻找社会心态与公共理性的交汇点,分析与阐释公共理性和社会心态的相互关系。进而,在应用层面,围绕社会心态的内外系统,力图从内而外构建“素质-环境-制度”的社会心态引导路径。
史亚丽,山西闻喜人,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和主研省部级及以上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4项。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绪论
第一章公共理性与社会心态的内涵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公共理性的内涵及其作用
第二节社会心态的内涵及其作用
第三节社会心态与公共理性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公共理性视域下引导社会心态的价值之维与理论之维
第一节公共理性视域下引导社会心态的价值之维
第二节公共理性视域下引导社会心态的理论之维
第三章基本遵循:公共理性视域下引导社会心态的主要目标与
原则方法
第一节公共理性视域下引导社会心态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公共理性视域下引导社会心态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公共理性视域下引导社会心态的重要方法
第四章素质提升:公共理性视域下引导社会心态的内在基础
第一节加强公共理性知识教育是素质提升的逻辑前提
第二节树立公共理性理念是素质提升的主线脉络
第三节付诸公共理性的实践自觉是素质提升的价值实现
第五章环境优化:公共理性视域下引导社会心态的有效力量
第一节优化经济环境,为有效引导社会心态提供支撑力
第二节优化政治环境,为有效引导社会心态提供向心力
第三节优化文化环境,为有效引导社会心态提供凝聚力
第四节优化舆论环境,为有效引导社会心态提供导向力
第六章制度建设:公共理性视域下引导社会心态的必要保障
第一节制度建设对引导社会心态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是引导社会心态的制度基础
第三节科学理性的引导机制是引导社会心态的具体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 | 9787519483968 |
条码 | 9787519483968 |
编者 | 史亚丽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4-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232 |
字数 | 23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