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每一粒尘埃里都有一个时代的晨昏,每一个人都是构筑这个时代的锚点。
作者在写亲人,写亲人的在场与离场,写“低头”与“扎根”的生活艺术,写奉献与牺牲、原谅与救赎、大爱与慈悲,还有永远的思念。
母亲:一辈子耕种、生养,劳碌、忍耐,低眉颔首孝敬婆婆,谦卑柔顺侍奉丈夫,呕心沥血养育儿女,温良慈和对待亲邻。她在官渡滩王家活了六十多年,从来没跟人吵过架,没对人红过脸,连妯娌和姑嫂,也处得像亲姐妹。她常说人一世不好过,要学会低头。哪里只是学会低头呢?她长长的一辈子都是低着头熬过来的。
直到大地接纳她的一位女儿回家了。这是人世播撒进大地深处的又一粒种子。从此她成为大地的一部分,与大地一起滋养和孕育,一同经历四季、雨水,一起承担耕种、收获,一起包容,一起忍耐,一起希冀。在她长眠的地方,会长出新的庄稼、草木,新的悲伤和幸福,以此养育一代又一代儿孙。
抽身而去,你留下来的空,是世界巨大的伤口。母亲,失去了你的爱,我会爱更多的人。今年九月,年年九月,光阴堆积,慢慢遮蔽伤口,只留下痛,母亲,请容我把它慢慢磨砺成珍珠。圆润,晶莹,你在天上疼我一下,它就在我心里亮一下。
父亲:父亲像一棵树,站得高不如扎得深。他倾尽一生的努力,把儿女从贫瘠的西南乡村度送去更广阔的天地与更美好的生活,其志之坚,其情之深,其义之真,一位平凡的父亲被生活逼成一部传奇。
姑姑:在家族的河流里的一个浮渡者、一个牺牲者。这么多年来,她像水母一样温暖、包围着的,是像海绵一样吸取他们水分和血液的人。人生漫长,我们辛苦劳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过是另有一些人腐朽在我们的根下。
作者也在书写时代,写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与遗落者,写时间的流淌与消逝,还有岁月流经留下的时间的痕迹。
几十年岁月长啊,那些来到他们中间的人和事,有的已经退场,有的也去了远方。剩下这对兄妹,留在这个院子里,像是潮水退去,留在沙洲上的两条鱼,又一次相濡以沫。
母亲弃养已整整四个月。我这个没妈的人,在人世间跌跌撞撞地过了一百二十多个孤单的日子。经历了最初的凄惶与茫然之后,随着生活和工作步入正轨,我也逐渐平静下来。我每天拼命忙碌,把自己弄得非常疲惫。但只要停歇下来,我就陷入巨大的虚无与悲哀。失母之恸并非只为母亲受难而伤心,也不只是因为离殇,而是一个人失掉母亲的照拂与仁爱后,独自面对苍茫人世,内心无边的荒凉。
河流教给我流逝是世间最根本的事情。在一切流逝中留下来的,必定经历了千辛万苦。
一部情深意长的时间之书,被无数读者称为文字的“超级催泪弹”。
阿来作序,梁晓声、王必胜、肖复兴、张炜倾情推荐。
《大地与尘埃》是一部自传体散文集,作者重涉时间之河,以温暖含蓄之笔讲述了武陵山区一个土家族村寨官渡滩的家族往事、岁月之殇、乡愁所寄,绘制出位于中国西南山地的乡土中国的似水流年和心灵图景,诠释了在历史的羁绊和现实的碾压下,破碎卑微的人生怎样超越悲恸与苦难,在抗争和牺牲中焕发出人性的强大力量,达成对灵魂的救赎,创造出平凡生命的奇迹。
《大地与尘埃》探讨了人与时代、人与传统、人与人,特别是人与脚下这片土地之间的共生与离析的复杂关系,对乡土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奉献与牺牲、原谅与救赎、大爱与慈悲做出了呈现和表达,是千年农耕文明给当代的一份告白。
曾用名王伟,1969年出生,土家族,重庆酉阳人。西南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研究员,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少年贫苦、顽劣,念书之余放过牛,砍过柴,打过鱼,种过地,吃过树皮草根。一个清瘦的赤足奔跑者,当过干部,先后在乡镇、县级、地区、省级部门、国家部委工作,曾任中共青海省海西州委副书记、中国环境出版集团董事长。2017年11月辞去公职,再次赤足在人世间奔跑。创业之余,以澄澈之眼观世,以诚挚之心著文,作品直指人心,催人泪下。
第一辑 大地上的母亲
附录一 消逝与重构
附录二 菜园小记
第二辑 父亲是一棵树
第三辑 官渡
第四辑 茶园,或所有路的尽头
后 记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ISBN | 9787229200640 |
条码 | 9787229200640 |
编者 | 王新程 著 彭圆琦 编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5-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92 |
字数 | 198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