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在对国内外大量立法、司法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将消费者行为学作为理论工具,用于突破“混淆可能性”研究的困境。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引入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对混淆可能性理论的发展史,以及中外商标侵权制度和司法实践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成果,对混淆可能性久存的“顽疾”以全新视角进行了分析。在形成独立学术观点的基础上,为《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修订提出了具体建议。作者希望研究人员和立法工作者能够从本书的研究结论中获得启示。本书的目标读者为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法律实务工作者。
李享,1988年11月生,重庆大学法学博士,天津工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已于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普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于法治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2篇。参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项目“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的立法路径选择研究”、天津市知识产权局项目“天津地理标志保护实证研究”等研究10余项。2023年入选中华商标协会“商标法律前沿问题研究”商标侵权研究专题组联合主持人。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
1.2.1 交叉学科研究方法
1.2.2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创新点
2 商标混淆可能性的消费者行为学探析
2.1 商标形成的消费者行为学基础及分析
2.1.1 商标形成的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基础
2.1.2 商标形成的消费者行为学分析
2.2 商标功能及其消费者行为学分析
2.2.1 传统法学理论对商标功能的诠释
2.2.2 商标功能的消费者行为学分析
2.3 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
3 混淆可能性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
3.1 混淆可能性理论的起源——欺诈原则的适用
3.1.1 欺诈原则的严格适用
……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 | 9787522919003 |
条码 | 9787522919003 |
编者 | 李享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4-08-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64 |
字数 | 165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