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声乐理论和唱奏方法。在声乐艺术探索中, 作者发现“人声乐器”的歌唱有轻、中、重三个机能声部, 每个机能声部有十二个调性泛音歌唱发声点, 三个机能声部共有三十六个调性泛音歌唱发声点。在听伴奏乐器的乐音时, 又发现了“物声乐器”按发声动力的性质 (吹气、摩擦、敲击) 不同, 可分为轻、中、重机能声部乐器, 其发出的乐音与“人声乐器”的轻、中、重机能声部的调性泛音位发出的歌声具有对应的和谐统一性。只有讲究机能声部和调性的歌唱才可以和着“物声乐器”调性旋律伴奏乐音一起和谐唱奏。
李爱东,1957年生于四川成都。在声乐理论研究和声乐歌唱的实践中,从音乐调性出发,新创雅正声乐。
上篇 谈谈声乐艺术的乐理
第一章 声乐艺术的殿堂从这里进入
第一节 关于“器乐不如声乐”的音乐性理解
第二节 专业性器乐和声乐必须具有音乐的调性和科学的音频
第二章 “雅正声乐”是一种规范性声乐
第一节 传统意义上的声乐含义
第二节 作为学科性的“雅正声乐”概念
第三章 关于“人声乐器”与“物声乐器”的异同
第一节 “人声乐器”与“物声乐器”的概念
第二节 “人声乐器”与“物声乐器”在基音和泛音方面的不同
第三节 “人声乐器”与“物声乐器”在声部方面的分类不同
第四节 “人声乐器”与“物声乐器”在定调方面的不同
第五节 “人声乐器”与其“物声乐器”的伴奏音乐关系
第六节 “人声乐器”与“物声乐器”的转调方式不同
第四章 关于“人声乐器”声部的概念和意义
第一节 对传统声乐“人声声部”的分析
第二节 “人声乐器”的声部概念和声部中的调性意义
第五章 传统声乐的“声区”是一个非专业的含混名词
第一节 国外声乐界的“声区”观念
第二节 国内声乐界的“声区”观念
第三节 歌唱者“声区”不是学科性声乐的专业术语
第六章 “声区转换”的实质是擅自改变歌唱声部的调性
第一节 传统声乐的“声区转换”含义
第二节 “声区转换”的实质是偷换了歌唱声部的调性
第七章 假声、混声和真声在“雅正声乐”中的真实含义
第一节 声乐学家们对假声、混声和真声唱法的表述
第二节 假声、混声和真声是声带张力(轻、较轻、适度)三种
发音机能的划分概念
第三节 假声和混声不能充当“人声乐器”的调性旋律乐音
第四节 只有真声才能充当“人声乐器”的调性旋律乐音
第八章 用高音、中音和低音来划分歌者声部是不专业的
第一节 把歌唱者划分成高音、中音和低音声部是不正确的
第二节 高音、中音和低音歌者的说法是不专业的
第九章 “人声乐器”的标准音、标准高音和标准低音的概念……
第一节 传统声乐对“高音、低音”和“高调、低调”的误解
第二节 “人声乐器”的标准音、标准高音和标准低音的概念
下篇 “雅正声乐”的科学唱法
第十章 声乐艺术科学发声唱法还在黑暗中摸索
第一节 对卡鲁索嗓音发声(“科学内容”)方法的剖析
第二节 对李树忠声乐(“对立统一”)理论的剖析
第三节 对陈励政声乐(“五音”)理论的剖析
第十一章 “三种唱法”属于不讲究调性的大众化歌唱方法
第一节 对通俗唱法及其特点的解析
第二节 对民族唱法及其特点的解析
第三节 对美声唱法及其特点的解析
第四节 “重声轻调”的观念是把“声乐”关到“音乐”的门外
第十二章 朗诵用声与歌唱用音的根本区别
第一节 朗诵讲究“好嗓音”,歌唱讲究“准乐音”
第二节 专业性歌唱不能选取嗓音
第十三章 唱在机能声部的准确调性上是声乐艺术审美标准的核心)
第一节 一个影响至今的声乐发声典故
第二节 “靠本钱唱”和“靠利息唱”只是一句戏言
第三节 声乐艺术审美标准的核心是唱奏在歌曲规定的机能声部的调性上
第十四章 “雅正声乐”发声唱法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雅正声乐”发声唱法的含义
第二节 “雅正声乐”发声唱法的基本特征
第十五章 人声首调唱名法属于声乐艺术科学发声唱法
第一节 音乐的唱名法
第二节 人声我调唱名法的含义及特征
第三节 人声首调唱名法的含义及特征
第四节 人声首调唱名法属于声乐艺术科学发声唱法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ISBN | 9787522532646 |
条码 | 9787522532646 |
编者 | 李爱东著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5-01-01 00:00:00.0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98 |
字数 | 212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