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
1922年8月2日,潮汕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风灾,8级以上大风维持长达36小时,其中12级大风长达24小时,台风带走8万人命,沿海150公里堤防全部损毁,汕头市平均水深3米。灾后潮汕地方官府、乡绅精英动员整合当地社会内部力量,并吸纳海内外各地潮属资源,承担起筹办救灾与善后的重任,维持了当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延续。从中也能看出,北洋政府时期在官方职能弱化的背景下,民间社会如何展现力量承担公共责任的事实。本书针对灾情概况,官方应急运作,民间力量的救助,国际救援的展开,以及以八二风灾为契机的近代救灾机制的初步建立。
孙钦梅(1981-),女,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莒南人。201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研究专业为中共党史,2016年7月流动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从事中共党史学理论研究工作。目前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党史教学与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出版《台湾先贤先烈》(第二作者)1部。
绪论
第一章 八二风灾灾情概况
第一节 天降奇祸
第二节 灾难成因
第三节 严重的灾情
第二章 灾后官方的应急运作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反应及赈济活动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救灾措施
第三章 灾后民间社会力量的救助
第一节 传统公益组织的救灾活动
第二节 新兴慈善机构的救灾活动
第三节 其他民间力量的救灾活动
第四章 香港地区及海外力量的援助
第一节 香港地区的援助
第二节 潮侨及国际力量的捐助
第五章 八二风灾与近代救灾机制的初步建立
第一节 八二风灾社会救助特色
第二节 艰难困境下的救灾成效
第三节 近代救灾机制的初步建立
第六章 救灾所见政府与民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22744520 |
条码 | 9787522744520 |
编者 | 孙钦梅 著 |
译者 | -- |
出版年月 | 2024-12-01 00:00:00.0 |
开本 | 其他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63 |
字数 | 178 |
版次 | 1 |
印次 | |
纸张 | 一般胶版纸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