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干法

编号:
wx1201954016
销售价:
¥32.37
(市场价: ¥39.00)
赠送积分:
32
商品介绍

在本书中,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指路明灯。这些思想对企业管理者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也是稻盛不可动摇的“信念”,更是被稻盛先生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工作哲学”。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前言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为什么要工作 /001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003
工作造就人格 /006
“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 /010
那些智慧迸发的瞬间 /015
乍看的不幸,实际上是幸事 /020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022
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024
要每天反省 /027
第2章
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031
改变“心态” /033
“迷恋”工作 /036
感动给人注入新的动力 /039
“抱着产品睡” /043
倾听“产品的哭泣声” /046
成为“自燃型”的人 /050
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 /052
第3章
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057
不断树立“高目标” /059
首先“必须得想” /061
把愿望渗透到“潜意识” /064
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 /068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的机理 /074
第4章
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 /077
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079
比昨天更进一步 /084
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 /087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089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092
“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096
苦难和成功都是考验 /099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101
哪怕险峻高山,也要垂直攀登 /105
第5章
追求“完美主义”:怎样才能出色工作 /111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 /113
橡皮绝对擦不掉的错误 /118
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 /120
事先“看见完成时的状态”就定能成功 /127
抓住一切机会磨炼“敏锐度” /129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132
第6章
“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 /137
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139
“扫地”改变人生 /141
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 /143
既然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实现 /146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151
将创造发明导向成功的“正确的地图” /153
结语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159
……
附录
干法:经营者应该怎样工作 /167
盛和塾 /204

    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为什么要工作
    
     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日复一日勤奋地工作,可以起到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
     对今天做过的事,老老实实地进行反省,发誓从明天起认真改进。
     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
    
     我的人生中曾遭遇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恰如奥赛罗棋盘上的黑棋一下子返归白棋一样,困难和挫折后来都变为成功的基础。现在回顾起来,我感觉到,当初认为痛苦的事情后来全都给我带来了好结果。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为什么而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很多人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为了吃饭获取报酬,就是劳动的价值,就是工作首要的意义。
     诚然,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一,这没有错。然而,我们拼命工作,难道仅仅只为了吃饭这一个目的吗?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这是我的观点。
     提升心志是一件很好困难的事情,有的僧人经历长期严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够做到。但是,在工作中却隐藏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巨大力量。
     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
     日复一日勤奋地工作,可以起到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人性等了不起的作用。
     我曾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听过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的话,很受感动。他说:
     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
     这种动人心魄的语言,只有终身努力、埋头工作的人才说得出来。
     木匠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使用工具修筑漂亮的房屋,不仅在于提高木工技能,更在于磨炼人的心志,塑造人的灵魂—我在这位师傅的肺腑之言中听出了这样的意蕴。
     他已70多岁,只有小学毕业,职业生涯一直就是修建神社。几十年间只从事这一项工作,又苦又累,不胜厌烦,有时也想辞职不干,但他还是承受住了这种种劳苦,勤奋工作,潜心钻研。在这样的过程中孕育了他厚重的人格,所以才能说出如此语重心长的人生感悟。
     像这位木工师傅一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很有魅力,也很能打动我的心。
     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地工作,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每次与这样的人接触,就能引起我的重新思索,思索工作这一行为的神圣性。
     同时我衷心希望,生活在现代的年轻人,你们承担着对未来的责任,在工作中切不可好逸恶劳,不要逃避困难。希望你们秉持一颗纯朴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有时你们或许会感到疑惑:“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每当此时,希望你们记住下面这句话: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很尊贵、很重要、很有价值的行为。
     工作造就人格
     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干,这一点很重要。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说并不过分。
     大约在十年前,我和一位德国领事对谈时,听到这样的话: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工作很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炼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很好的人格。这样的事例,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不胜枚举。只要翻开伟人们的传记,随处可见。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值得玩味:
     在南太平洋新不列颠岛上,有一个未开化部落的村庄,那里的人们都认同“劳动是美德”这一观点。在他们的生活中渗透着一种纯朴的劳动观:“认真劳动能塑造美丽心灵”“美好的工作产生于美好的心灵”。
     在这个村落里,主要的劳动内容是烧荒式的农业,作物是甘薯。
     在那里,根本不存在“工作是苦役”这样的观念。村民们通过工作追求的目标是:“工作得到的美的成果”和“人格的陶冶”,就是要把工作做得完美,并由此磨炼自己的人格。
     村民们互相评论各自田地的整修情况、作物的长势以及泥土的气味,气味好闻的被夸为“丰登”,气味难闻的则被贬为“不毛”。
     经过这样一番评价,田地耕作得精细的人就会被称为“人格高尚的人”,会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也就是说,这个村子里的村民是通过劳动的成果—田地是否整齐,作物是否丰收,来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的。田头工作出色、工作成果显著的人,就被认为是很好的人,是人格高尚的人。
     对他们来说,劳动是获取生活食粮的手段,同时也是磨炼心志、修炼人格的手段。“出色的工作唯有出色的人才能完成”,这种简朴却切中肯綮的劳动观在原始社会中普遍存在。
     而在给人类带来近代文明的西方社会里,从基督教思想起源,“劳动乃是苦役”这个观点相当普及。这一点在《圣经》一开头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就表达得十分清楚。
     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上帝食的果实,被赶出伊甸乐园。原来在乐园里他们不需要劳动,但遭放逐后,为了得到食物,他们不得不怀着痛苦的心情开始劳作。
     在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里,人们是为了抵赎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劳动”这种惩罚。于是劳动在人们的意识里成了一种负面的、否定的形象。
     也就是说,对于欧美人而言,劳动本是一种充满痛苦、让人厌恶的行为,因而产生了近代的劳动观:工作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报酬应该尽量增加。
     然而在日本原本不存在这样的劳动观。不仅如此,过去的日本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总是从早到晚辛勤地劳动。他们认为劳动虽然艰辛,却能带来喜悦感、自豪感,并能让人明白生活的意义,劳动是高贵的行为。
     有许多很好的工匠,只要专心磨炼技能,制造出赏心悦目的产品,他们就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充实。因为他们认为劳动是既能磨炼技能,又能磨炼心志的修行,他们把劳动看作自我实现、完善人格的“精进”的道场。可以说,多数日本人都曾经抱有这种有深度的、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逐步西方化,日本人的劳动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本章开头所提到的,劳动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劳动是“必要之恶”。因而许多日本人把劳动看作一项单纯的苦差事,甚至厌恶劳动,厌恶工作。
     “靠前”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
     话虽这么说,但我原本也不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而且我曾经认为,在劳动中要遭受苦难的考验简直是不能接受的事。
     孩童时代,父母常用鹿儿岛方言教导我:“年轻时的苦难,出钱也该买。”
     我总是反驳说:“苦难?能卖了优选。”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出言不逊的孩子。
     通过艰苦的劳动可以磨炼自己的人格,可以修身养性,这样的道德说教,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也曾不屑一顾。
     但是,大学毕业的我,在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就职以后,年轻人的这种浅薄的想法就被现实有效地粉碎了。
     松风工业是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原是在日本行业内颇具代表性的很好企业之一。但在我入社时早已面目全非,迟发工资是家常便饭,公司已经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业主家族内讧不断,劳资争议不绝。我去附近商店购物时,店主用同情的口吻对我说:“你怎么到这儿来了,待在那样的破企业,老婆也找不到啊!”
     因此,我们同期入社的人,一进公司就觉得“这样的公司令人生厌,我们应该有更好的去处”。大家聚到一块儿时就牢骚不断。
     当时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我也是靠恩师介绍才好不容易进了这家公司,本应心怀感激,情理上就更不该说公司的坏话了。然而,当时的我年少气盛,早把介绍人的恩义抛在一边,尽管自己对公司还没做出任何贡献,但牢骚怪话却比别人还多。
     入社还不到一年,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学生就相继辞职了,很后留在这家破公司的除了我之外,只剩一位九州天草出身的京都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我俩商量后,决定报考自卫队干部候补生学校。结果我俩都考上了。
     但入学需要户口簿的复印件,我写信给在鹿儿岛老家的哥哥,请他寄来,等了好久毫无音讯。结果是那位同事一个人进了干部候补生学校。
     后来我才知道,老家不肯寄户口簿复印件给我,是因为我哥哥当时很恼火:“家里节衣缩食把你送进大学,多亏老师介绍才进了京都的公司,结果你不到半年就忍不住要辞职。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他气愤之余拒不寄送复印件。
     很后,只剩我一个人留在了这家破败的公司。
     只剩我一个人了,我很好苦恼。
     我那时候想,辞职转行到新的岗位也未必一定成功。有的人辞职后或许人生变得更顺畅了,但也有的人人生却变得更加悲惨了。有的人留在公司,努力奋斗,取得了成功,人生很美好;也有的人虽然留任了,而且也努力工作,但人生还是很不如意。所以情况因人而异吧。
     究竟离开公司正确,还是留在公司正确呢?烦恼过后我下了一个决断。
     正是这个决断迎来了我“人生的转机”。
     只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这个衰败的企业了,被逼到这一步,我反而清醒了。“要辞职离开公司,总得有一个义正词严的理由吧,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人生也未必就会一帆风顺吧。”当时,我还找不到一个必须辞职的充分理由,所以我决定:先埋头工作。
     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我把心思都集中到自己当前的本职工作中来,聚精会神,全力以赴。这时候我才开始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
     从此以后,我工作的认真程度,真的可以用“靠前”二字来形容。
     在这家公司里,我的任务是研究很很好的新型陶瓷材料。我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也顾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
     这种“靠前认真”的工作状态,在旁人看来,真有一种悲壮的色彩。
     当然,因为是很好的研究,像拉马车的马匹一样,光用死劲是不够的。我订购了刊载有关新型陶瓷近期新论文的美国专业杂志,一边翻辞典一边阅读,还到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我往往都是在下班后的夜间或休息日抓紧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
     在这样拼命努力的过程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大学时我的专业是有机化学,我只在毕业前为了求职,突击学了一点无机化学。可是当时,在我还是一个不到25岁的毛头小伙子的时候,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这全都得益于我专心投入工作这个重要的决定。
     与此同时,进公司后要辞职的念头以及“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之类的迷惑和烦恼,都奇迹般地消失了。不仅如此,我甚至产生了“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简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这样的感觉。这时候,辛苦不再被当作辛苦,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周围的人对我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在这之前,我的人生可以说是连续的苦难和挫折。而从此以后,不知不觉中,我的人生步入了良性循环。
     不久,我人生的次“大成功”就降临了。
     那些智慧迸发的瞬间
     加入该公司后过了大约一年,我接受了一项新任务,研究开发一种叫作“镁橄榄石”的新材料。“镁橄榄石”是一种新型陶瓷,绝缘性能好,特别适合于高频电流,据说用作电视机显像管的绝缘材料很为理想。与当时另一种主要材料“滑石瓷”相比,“镁橄榄石”的优势很好明显,应用已呈爆发式的增长。
     但这种材料在合成成型方面没有成功的先例。无论对我个人而言,还是对公司而言,“镁橄榄石”的研究开发是迫在眉睫又极具挑战性的。企业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实验设备,我夜以继日,反复实验,结果总是不理想。我昼夜不分,苦思冥想,不停地实验,几乎把自己逼入了“痴狂”的状态,很后总算合成成功了。
     后来我才得知,成功合成“镁橄榄石”的除了我所在的公司(也就是我)之外,只有美国的通用电气(GE)一家。所以,我开发的“镁橄榄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用高频绝缘性能特别优良的“镁橄榄石”作为材料,很早开发成产品的是“U字形绝缘体”。这是来自松下电子工业的订单,它是松下电器产业集团中负责显像管生产制造的一个部门。当时正逢日本家庭显像管式电视机开始普及,“U字形绝缘体”作为电子枪中的绝缘零件,使用我开发的“镁橄榄石”再理想不过了。
     “U字形绝缘体”开发中很棘手的问题是原材料“镁橄榄石”粉末如何成型。这种粉末很好松脆,无法成型,像做面条一样,需要有黏性的材料。过去都是添加黏土,但黏土总是含有杂质。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黏性”的问题?我每天思考、实验,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我一边想着这个难解的“黏性”问题,一边走进实验室。突然,我被某个容器绊了一下,差点跌倒,下意识一看脚下,鞋上沾上了实验用的松香树脂。
     “谁把松香搁在这个地方!”正当我叫喊道,而就在那一瞬间,“就是它!”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
     我立即架起一个简单的锅,将陶瓷原料和松香放入锅中,一边加热一边混合,然后放进模子里成型。成型成功了,将它放进高温炉里烧结时,作为黏结剂的松香都被烧尽挥发,做出的成品“U字形绝缘体”中就不留任何杂质了。
     那么令人头痛的难题居然一下子就解决了。
     今天回头来看,那一瞬间只能称为“神的启示”。
     当然,实际上想出这个解决方法的是我自己,然而,看到我那样拼命地工作,那样苦苦思索,神都看不过去了,神可怜我,赋予了我智慧。我想事情只能这样来解释。
     因为类似的经验积累了许多次,所以后来遇到难题时,我就会对员工们说:“要让神愿意伸手援助,你就必须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工作。这样的话,不管面临多么困难的局面,神一定会帮你,事情一定能成功。”
     此后,我开发的“U字形绝缘体”成为制造电视机显像管必不可少的部件,我们公司接到了松下电子工业的大量订单。就是这个产品让摇摇欲坠的公司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全公司的期望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
     可以说,这时的技术和业绩奠定了日后京瓷公司发展的基础。而且这个“很初的成功体验”让我悟到一个重要的道理:
     即使在苦难当中,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
     “那家伙真可怜。”那时周围的人都这么说。我想人有一个时期处在这种不幸的境遇里也未必是坏事。
     冬天越寒冷,樱花就开得越烂漫。人也是一样,不体验痛苦和烦恼,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就不会抓住真正的幸福。
     我的人生中曾遭遇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恰如奥赛罗(又叫黑白棋)棋盘上的黑棋一下子返归白棋一样,困难和挫折后来都变为成功的基础。现在回顾起来,我感觉到,当初认为痛苦的事情后来全都给我带来了好结果。
     这么想来,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正是我人生的起点,或许也正是我优选的“幸运”。
     比如,我不幸进入了连年亏损的松风工业公司,同期来的大学生中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的时候,“稻盛君真可怜,大学里很用功,成绩这么好,却只能待在那样的破公司里,运气太差,他的人生今后不知会怎样呢。”朋友们这么评价我,不知是同情还是嘲笑。
     看到同事们一个个凭各自的本领开拓进取,自己却无处可去,只能一个人龟缩在这倒霉的公司里,一种绝望感让我几乎精神崩溃。
     但是,现在想来,正是这种不幸或考验教我懂得,只有拼命工作才能给人生带来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苦难和挫折是神赐予我的优选礼物。在逆境中坚持认真工作,拼命努力,我现在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如果不经历苦难和挫折,考进了名校,就职于大企业,我的人生就接近不同了。
     不管是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境遇,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朝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这才是很重要的。
     乍看的不幸,实际上是幸事
     拼命工作会给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好的未来,即使这个道理你理解了,懂得了,但因为人本性中就有好逸恶劳的倾向,所以“工作令人生厌”“能不工作优选”这种念头时不时还会冒出来。
     本来人这种动物,如果放任不管,就会流于安逸,只要可能就总想逃避苦难。这种基于人的本性、追求安乐的习性,我想不管是我们这些成长于战争年代的人,还是现代和平富裕时代的年轻人,基本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过去和现在很大的不同是,在迫不得已的我们那个时代,即使你讨厌工作,现实环境也逼得你不得不努力工作。
     我青年时期的日本,社会环境比今天不知严酷多少倍。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如果你不辛勤劳动,就连饭也吃不上。
     另外,当时也很难像现在这样,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职场。那时我们没有选择职业的机会,只能无条件地继承父母的工作,或者是一有就职的机会,就不管什么工作,先做了再说。这些情形在当时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一旦进入了某家公司,想要辞职也不那么容易,因为社会舆论不支持你这么做。也就是说,工作,在一家单位连续地工作,与你本人的意愿无关,而是社会的需要,或者说是你的义务。在这中间几乎没有你个人裁量和挑选的余地。
     这样的事情在今天看来,似乎很不幸,但实际上这或许正是幸事也未可知。因为,在迫不得已的、辛勤的工作过程中,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获得人生的“万病良药”。
     就是说,即使你讨厌工作,但又不得不努力工作,那么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脆弱的心灵就会得到锤炼,你的人格就能得到提升,你就能抓住幸福人生的契机。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在现在这个和平富裕的年代,强迫劳动已经消失了。在这样的时代,不好好工作、懒懒散散过日子,会给人生带来什么呢?我们应该认真思考。
     假设你中了彩票,得到了一大笔钱,足够你玩乐一辈子。但你必定会感觉到,这样的幸运并不能带给你真正的幸福。
     没有目标,不做工作,每天吃喝玩乐,如果长期持续这种无聊的生活,你不但不会成长,而且会丧失自己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长此以往,你与家庭、朋友的关系就会恶化,你将找不到人生和工作的意义。
     获得心中快乐的前提是劳动。每天认真工作,努力获得回报,才能让你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时间的可贵。
     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欢乐和幸福总会从辛苦的彼岸露出它优美的身姿,这就是劳动人生的美好。
     在距今40年前(1971年),京瓷公司抢先发售在股票市场上市。之前的辛苦努力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同时自己赤手空拳创建的公司进入了品质企业的行列,我沉浸在无限的感慨之中。
     于是就有人劝我从此好好玩乐,过轻松愉快的生活,他们说:“反正资产也有了,从现在开始不妨放松休假,通过兴趣和余暇寻找快乐,你看怎么样?”
     的确,很近有些风险企业的经营者们依靠自己的才能发展了事业,股票很快上市。他们将自己的原始股票在市场上出售,获得了巨额财富,尽管只有三四十岁,就已开始考虑退休了。
     京瓷上市时,我所持有的原始股还一股未抛,而发行新股所获的利润全部归公司所有。当时我还不到40岁,但我思考的是趁上市的机会“从今以后得更加努力地工作”。
     上市后,我不仅要继续为员工及其家属谋福利,还要为普通投资者的幸福做更多事,不仅不能休闲放松,我负的责任还将更大、更重。
     我认为,上市并不是终点,只是新的起点,企业从此以后必须更好地发展。所以在上市时,“回归创业的初衷,哪怕汗流浃背,哪怕沾满尘土,让我们同心协力加油干!”我一边鼓励员工,一边在自己心中重新下定了决心。当初的这些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人很容易骄傲自大,因为人是一种充满烦恼的动物。人若想要提升心志,重要的是要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
     人的烦恼据说有108种之多。
     其中“欲望”“恼怒”“愚痴”这三者都是卑怯之心,是让人陷于烦恼的很厉害的东西。它们纠缠于人的内心,要驱赶也驱赶不走。释迦牟尼把这三者称为“三毒”,它们是将人的行动导向错误道路的万恶之源。
     “想获取比别人更多的金钱”“想得到比别人更高的评价”—无论谁的心里都潜伏着这样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恼怒”。“为什么这么不如意?”人们接着就会发泄“愚痴”和不满。人是不幸的动物,生活中总是被这“三毒”支配。
     然而,人生在世又少不了这“三毒”,它们如果根本不存在,人就无法生存。因为人有血肉之躯,为了生存,这“三毒”又是必要之心,是自然赋予人的本能。比如,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人要满足自己的食欲,对攻击自己的敌人要表达愤怒,要在达不到自己希望的状态时发泄不满,这些都无法戒除。
     但这“三毒”却切不可过度。
     “三毒”不能接近排除,但却必须做出努力让毒素稀释。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说专享的方法,就是拼命地“工作”。
     “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此外,热衷于工作,还能镇住愤怒之心,也会无暇发牢骚,而且日复一日努力工作,还能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人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努力工作”就类似于修行。而实际上,释迦牟尼提倡的进入悟境的六项修行—“六波罗蜜”,其中之一所谓的“精进”就是拼命地工作。
     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
     要每天反省
     在人生中,提升心志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实践并不简单。
     说来可悲,不管人怎样一心思善、行善,但不知不觉中仍会做出出格的举动。一般人往往做不到把思善、行善贯彻始终,除非真正的圣人君子。
     在这一点上,我虽这么说了,但我同样也做不到。
     为了自我诫勉,为了不让邪恶之心轻易地控制自己,不知何时起,我就采用了一种自诫的仪式。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这一类邪恶的念头在心中冒头时,我就立即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我年轻时就开始做这种努力。
     例如,稍稍表现出傲慢,或者吹了牛,或者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时,夜里回到家里以后,或者第二天清晨起床后,就会对着洗脸的镜子,严厉地斥责自己:
     “混账!”
     然后又反省说:“神啊,对不起!”
     我就这样自我诫勉,内心宣誓从明天起继续保持谦虚的态度,改正错误,重新开始。我从年轻时起就养成了这样反省的习惯。这种习惯起到了修正轨道的作用,使我至今的人生,没有脱轨,仍能勇往直前。
     重要的是,要努力去思善、行善,而一旦动了不好的念头,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要虚心反省。通过反省,我们就能一步一步向上提升。
     对今天做过的事,老老实实地进行反省,发誓从明天起认真改进。这样度过反省的每一天,我们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败,而且有利于在人生中提升心志。
     体悟
     磨炼灵魂,就会产生利他之心。
     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有了美好的心灵,就会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为社会、为他人着想,并落实在行动中,你的命运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幸福【工作法】 为了度过有价值的人生 日本这个国家迎来了一个“没有方向的时代”。一方面,人们找不到前进的明确指针;另一方面,人们又面临许多过去未曾碰到过的问题,即社会趋向于少子高龄化,人口减少,地球环境恶化等。同时我们看到,人们的价值观本身也陷入了混乱之中。 对于人生中用时最多的“劳动”观念的扭曲,以及对于“工作”的认识改变,正是价值观混乱的表现。 “人为什么要工作?”“劳动究竟为了什么?”现在多数人已经丧失了对工作目标和意义的正确认识。 讲述如何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的技术以及操作指南之类的书籍汗牛充栋。但是,工作的根本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么重要的问题却无人探讨。 在今天的年轻人中,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在滋长,那就是不喜欢工作,厌恶劳动,并且还会尽可能地逃避工作的责任。 有的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得毫无意义,他们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 还有许多人热衷于股票买卖,憧憬于“轻轻松松发大财”。很多人创办风险企业,其目的也只是想通过上市一攫千金,然后年纪轻轻就脱离工作,享受生活。把这些当作人生目标的人正在日益增多。 与此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恐惧劳动的倾向。 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把工作视作剥夺人性的苦役。甚至很多人干脆不求职、不工作,而选择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混日子,要不然就不务正业,靠打零工糊口。无固定工作的自由职业者的增加,是劳动观念、工作意识改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把工作看成不得不干的“必要之恶”,这种观念在私下里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常识。 心里不愿意工作,但为了要吃饭又不得不干,抱着这种心态,很多人都希望工作轻松而又能多赚钱。不想受企业的约束,只重视私人活动的时间,只想埋头于个人兴趣,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富裕的时代背景之下,深深渗透到了年轻人群体当中。 因此,今天许多人已经丧失了对“工作”的根本意义的正确认识,不愿好好地面对它。 对这样的人,我想问一句:难得来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 对,我不仅要问,而且无论如何,我要把自己对于“工作”的正确认识告诉给这些年轻人。 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在这本书里,通过讲述我对“工作”的思考和体验,我将告诉大家,劳动可以给你的人生带来多么巨大的收获。 工作是“万病良药” 我认为工作是对万病都奏效的灵丹妙药,通过工作你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和考验,让自己的人生时来运转。 我们的人生是由种种苦难构成的。 苦难既不是我们希望的,也不是我们招惹来的,但意想不到的苦难却接踵而来。苦难和不幸袭击我们、折磨我们,让我们为自己的命运而怨恨,甚至灰心丧气,稍一气馁便被苦难击垮。 然而“工作”却隐藏着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够帮助你战胜命运中的苦难,给人生带来光明和希望。回顾我自己的人生,这个真理显而易见。我年轻时经历过种种挫折:先是初中升学考试失败,接着患上肺结核,徘徊于死亡边缘。后来拖着孱弱的身体第二次考初中又落榜,同时因为战乱家屋被烧成废墟。 在我15岁以前幼小的心灵中,接连的厄运让我几度丧失对生活的希望,然而考验还在继续。 考大学及后来找工作的经历仍不断地让我失望伤心。志愿的大学医学部没能考上,只进了一所地方大学的工学部。于是,我只有从懊恼中振奋精神,拼命用功读书。学校给了我很高的评价,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然而毕业后去大企业求职应试却又屡遭挫折。 最后由老师介绍,总算进了京都一家制造电瓷瓶(装在铁塔或电线杆上支撑电线的绝缘陶瓷器具)的小公司。这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亏损企业,上班后个月的工资就没有如期发放,公司给我们的答复是“请再等等”。 这一年我23岁,我哀叹自己的命运,心中苦恼:“为什么不幸和苦难一次又一次降临到我的身上,我今后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呢?”然而,仅仅因为一件事情,被残酷命运捉弄的我的人生,居然发生了彻底的、戏剧性的变化,从此我开始走出了人生新的一步。 这件事情就是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拼命投入工作。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我人生的齿轮过去一直在苦难和挫折的方向上运转,现在开始朝着幸运的方向转动了。此后,我的人生进入崭新的状态,充满希望,不断成功。 读者当中也许有很多人每天都在工作,却不理解工作的真正意义,因而天天烦恼、痛苦、叹息。我希望他们务必懂得:“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转机! 热爱的力量 ☉曹岫云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稻盛和夫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科学家出身,25岁时在精密陶瓷领域就有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但他却是以企业家出名。稻盛27岁时开始创业,赤手空拳40年间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然而,我认为稻盛先生本质上是哲学家,而且是一位彻底追求正确思考和正确行动的哲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一身而三任,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当今世界上是唯一的。 稻盛先生65岁从经营线引退后,将心血倾注于“盛和塾”及“京都奖” 等公益活动上。13年后的2010年2日1日,在日本政府再三恳请之下,稻盛先生以78岁高龄毅然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长,仅仅一年就让日航起死回生,并取得了日航60年历史上最高的利润。这个利润还是当年全世界727家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 传奇人物的身上又增添了一笔浓重的传奇色彩。 然而,让稻盛先生成为传奇人物的稻盛哲学却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恰恰相反,这种哲学十分朴实,用稻盛先生自己的话来说甚至有点儿“幼稚”。这种哲学,每位企业家甚至每个人都能掌握,都能实践。当你读完稻盛先生的《干法》一书以后,我相信你自己就能得出上述结论。 读《干法》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强烈感动。为了与读者分享这种感动,我不仅翻译了本书,而且觉得应该借此书中文版出版的机会,将我读此书、译此书时心灵上所受到的冲击,以及我自己的感悟和实践告诉读者。 《干法》从字面上讲,似乎是讲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但其实本书的重点并不是讲具体的工作方法,而是论述位于工作方法之前的问题。它着重阐述人生观中的“劳动观”“工作观”,而这个问题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热爱导致成功 你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吗?如果你想这样,稻盛先生告诉你,这很简单,但前提是你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这个词,稻盛先生又常常用“喜欢”“迷恋”这类词来表达。 如果你不喜欢、不热爱你当前的工作,那么在多数情况下,你得马上改变你的心态,哪怕是强迫自己改变。 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你就会全身心投入。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就会产生良好的工作结果。你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结果不但能获得周围人的肯定,而且会让你从内心感到满足并产生自信。而这又会成为动力,激励你更努力地投入工作……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甚至就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因为这种良性循环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这就是稻盛先生最重要的人生经验之一。转变自己的心态,从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到喜欢、热爱乃至迷恋自己的工作,稻盛的命运就从这里开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热爱燃起激情 我很幸运,2001年10月28日这一天,我在天津次见到了稻盛和夫先生,从此与稻盛和稻盛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我自己已经有了多年经营企业的经验,但在经营和人生中有许多困惑。在接触稻盛和稻盛哲学的一瞬间,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觉得稻盛先生将人生和经营的基本问题都讲清楚了,讲透彻了,而且他做出来了,做得近于完美。在现实世界中,我还从未见过像稻盛先生这样纯粹且思想深刻的人。凭直觉,我感到稻盛先生可以成为自己的精神导师,稻盛哲学就是我一直寻找的人生真理。 同年12月我专程拜访了位于京都的京瓷公司,购买了稻盛先生的全部著作,订购了自创刊以来所有的《盛和塾》杂志。 我在天津会议上发表的论文《百术不如一诚》,在天津会议后写给稻盛先生的信《解读稻盛成功方程式》,以及2004年寄给稻盛先生的《关于实事求是:读稻盛先生〈企业人所见中国之现状〉及〈中央党校讲演要录〉有感》等文章,受到稻盛先生的称赞,并在日本《盛和塾》杂志上陆续刊载。 我多次赴日本参加日本“盛和塾”全国大会(后称世界大会)和塾长例会,并有机会经常向稻盛先生当面请教。2006年我所著《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一书在中国出版后,又被译成日文,经稻盛先生亲自推荐,在日本出版并畅销。在2007年3月30日中文版《京瓷报》上,稻盛先生评价此书道:“正是透彻理解京瓷哲学的非京瓷人所著,所以很值得参考。” 2007年,我与无锡许多志同道合的企业家一起筹建了中国首家“盛和塾”—“无锡市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同年7月2日,稻盛先生率领日本盛和塾120位企业家来无锡举办开讲式。 2008年2月,为了配合时任国家主席同志访问日本,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准备制作专题节目“中国制造和日本制造”,他们希望邀请稻盛先生作为日方主嘉宾参加节目的录制。受该栏目导演的委托,我出面邀请稻盛先生获得成功。2009年4月,受有关方面的委托,我又赴日本,当面邀请并说服稻盛先生6月9日到清华大学、6月10日到北京大学、11月2日到“中外管理8届官产学恳谈会”上发表讲演,均获成功。 近年来,我翻译了稻盛先生的著作《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干法》《活法》《敬天爱人》《坚守底线》《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燃烧的斗魂》《稻盛和夫的实学》《阿米巴经营》《成功激情》《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个关键》以及稻盛先生与梅原猛先生合著的《拯救人类的哲学》共12本书,编译了《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六项精进》《经营十二条》《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心灵管理》《领导者的资质》《稻盛和夫哲学精要》共7本书,审译了《活法叁:人生的王道》,并为各书写了推荐序言。同时,这7年来,我还翻译了稻盛来华以及每年在盛和塾世界大会上的全部讲演文稿。应出版社要求,我夜以继日,只花了3个星期就写出了《稻盛和夫记》—稻盛和夫60个哲理故事,初版2万册当即被当当网一家买断。 2010年,由稻盛先生亲自提议的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我担任董事长。公司干部员工齐心协力,在全国“稻盛迷”的全力配合,我们成功召开了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北京报告会,青岛、广州、大连、重庆、成都以及杭州等地报告会。每次报告会场面火爆,好评如潮。这几年中,中央电视台采访稻盛先生达7次之多,节目播出之后,影响深远。 我今年已经69岁,每天工作12~15个小时,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例外。除公司内部工作、翻译工作外,有时一个月乘飞机十余次,应邀去各大企业和各地盛和塾,宣讲稻盛哲学和阿米巴经营,解答企业家们的问题,有时连续讲解五六个小时。如此大的工作量,家里人、企业同事、周围的朋友、日本友人都为我的健康担忧。但因为稻盛哲学和实学是正确经营企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受到广大企业家发自内心的热忱欢迎,所以工作虽然忙碌,我却总是乐在其中,并不感到过度疲劳。因为带着紧迫感和紧张感,所以往往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真是“不知老之将至”。我想,这么重要的工作居然落到我的头上,而且我尚能胜任,这让我感到格外荣幸。抱着一颗感恩之心,我内心的充实和满足难以言表。 我想,无非是因为我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燃起了我的激情,而且使这种激情持续不断。我在亲身实践中领会了稻盛先生在《干法》中阐述的这个道理。 热爱激发灵感 一位著名的德国汉学家说:“没有翻译就没有新中国,因为没有翻译,马克思主义就无法传进中国。”这是强调翻译重要性的一句很中肯的话。 翻译要达到信、达、雅的境界,译者至少要具备四种能力,即外语能力、母语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有时甚至还涉及译者的人格、治学作风以及心灵的状态。 译者只能按自己的理解来翻译原著,往往文字上似乎译出来了,但作者的思想却译不出来,有时甚至把作者的原意颠倒了。 有时即使理解了,但要把理解的意思用文字准确、流畅、恰如其分地表达,仍然颇费思量。表达不到位、不充分,就不足以带给读者感动乃至震撼,但用词过了头,又在瞬间减弱甚至失去了作者观点原本具备的说服力。 我的经验是,不理解或原意吃不准时,可以查阅资料,可以请教别人,甚至请教作者或作者周围的人。但如何将原著的精神如实表达,译出神韵,让读者易于理解并有阅读快感,却常常让我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读了作者一段精彩的话,备受感动,但因为文化的差异,用中文如何表达,却手足无措,很是焦急。但是,既然热爱这项工作,我就不敢怠慢,不敢敷衍,无论如何必须把作者的思想忠实地传递给读者。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常常会进入潜意识,让我在散步、洗澡、睡觉醒来甚至如厕时,头脑里灵光一闪,出现神来之笔,我因此会心一笑。当这一节翻译完成后,对照翻译前的窘态,我自己也会吃惊,我竟能译得如此酣畅淋漓。 我很喜欢辛弃疾的词: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当稻盛的著作融入我的心中时,当我的心融入稻盛的著作之中时,当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对象融为一体时,灵感就会油然而生。 常常出现的这种小小的灵感,虽然同稻盛先生开发划时代的新产品时上苍赋予他的灵感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翻译和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我也深切体会到了稻盛先生有关热情可以激发灵感这个重要的思想。 热爱陶冶人格 稻盛哲学的精髓可以用“提高心性,拓展经营” 这句话来表达。所谓“提高心性”,稻盛先生又常用磨炼灵魂,净化心灵,提升理念,陶冶人格,扩展器量等说法来替代。 这里又出现一个因果循环:只有提高心性,才能拓展经营;反过来,只有在拓展经营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提高心性。 换言之,比完成活儿更重要的是完善干活人的人格。但是干活人的人格必须在干活中才能提升和完善。 “工作造就人格。”要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就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用真挚的态度,正面面对生活、工作、经营中的现实问题,绝不逃避,拿出勇气,用良知去应对解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提高心性。 稻盛先生说:“回顾自己人生的每一天,其实就是通过经营实践,不间断地提升自己心性的每一日。” 我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是在传播稻盛哲学和阿米巴经营的过程中,对这一点有特别深刻的感受。 热爱工作,投身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抑制私心,陶冶人格,鼓足勇气,贯彻正义,这样才能获得周围人由衷的信任和尊敬。 在急功近利的世风中传播稻盛的利他哲学,好比“向沙漠中洒水,在急流中打桩”,需要有明确的信念、强烈的愿望、坚定的意志和甘愿自我牺牲的勇气。 我把传播稻盛哲学看作自己的天职。稻盛先生说:“天职需由自己创造。”而这项事业的最高报酬不是别的,就是磨炼自己的灵魂,使它在人生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 热爱获得天助 天道酬勤。只要热爱工作,只要抱着纯粹的动机、强烈的愿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能感动上帝,获得天助。因为这种态度符合天道,与天地宇宙的意志相一致。 稻盛先生在谈到日航重建成功时说:“看到我奋不顾身的样子,神灵、上天,或者说是自然,因感动而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如果不是这样,日航如此奇迹般的回升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不是人的力量,只能说是Something Great,即某种‘伟大之物’在发挥作用。这种‘伟大的存在’让我参与了日航重建,并援助推动重建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功。” 稻盛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开始出现类似的现象。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实践稻盛敬天爱人哲学的优秀企业。“一灯照隅是国宝”,一个行业中只要出现一家这样的企业,就能影响整个行业的风气。“一灯照隅,万灯照国”,如果每个行业都出现这样的企业,就可能改变整个商业文明的走向:从利己的文明走向利他的文明。 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因为这就是天意。违背天意,人类将没有未来。 2015年2月5日 曹岫云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635574
条码 9787111635574
编者 (日)稻盛和夫
译者
出版年月 2019-10-01 00:00:00.0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236
字数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