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中考 高考 考试 开卷17
服务电话 024-96192/23945006
 

梦溪笔谈新注新译插图本/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

编号:
wx1201872314
销售价:
¥23.24
(市场价: ¥29.80)
赠送积分:
23
商品介绍

沈括可算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很好的人物。——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辨讹正谬,纂录详核,闻未闻,见未见,融之可以润笔端,采之可以裨信史。——元?陈同甫《<梦溪笔谈>序》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有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著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 294 卷,耗时 19 年。它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全书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由于原著卷帙浩繁,本书为了便于读者更快、更容易阅读和掌握《资治通鉴》,编译者结合自己多年对《资治通鉴》的研究,对原著进行了删减,选取《资治通鉴》中的名篇集于一册,并为每篇加注标题,点出文中重点。同时添加了白话译文,辅以多幅古版画插图,从今人的视角和标准为读者重新解读这一经典国学著作。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时期有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刘瀚超,日本首都大学(原东京都立大学)毕业,文学硕士,现任长春大学讲师,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名著选读”“基础写作”等课程,科研成果“基于对外汉语视角的古诗研究”“谢灵运山水诗歌的意象研究”等等。对于国学类图书的研究具有多年的经验,参与过多本国学类图书的编写工作。

周  纪卷一 …………………… 〇〇一卷二 …………………… 〇一三卷三 …………………… 〇二九卷四 …………………… 〇四六卷五 …………………… 〇四八秦  纪卷一 …………………… 〇五九卷二 …………………… 〇六五卷三 …………………… 〇八四汉  纪卷一 …………………… 〇九四卷二 …………………… 一〇五卷三 …………………… 一〇八卷五 …………………… 一一四卷六 …………………… 一一九卷八 …………………… 一二二卷九 …………………… 一二八卷十 …………………… 一三〇卷十一 ………………… 一三四卷十四 ………………… 一四一卷十五 ………………… 一四四卷二十三 ……………… 一四九卷三十二 ……………… 一五二卷五十 ………………… 一六〇卷五十五 ……………… 一六四卷五十七 ……………… 一七〇魏  纪卷一 …………………… 一七二卷二 …………………… 一八一卷三 …………………… 一八九卷四 …………………… 一九〇卷九 …………………… 一九六卷十 …………………… 一九八晋  纪卷二 …………………… 二〇四卷三 …………………… 二〇六卷八 …………………… 二一一卷十 …………………… 二一二卷十三 ………………… 二一三卷二十七 ……………… 二一五卷三十二 ……………… 二二一宋  纪卷一 …………………… 二二四卷五 ………………………… 二二七卷六 ………………………… 二二八齐  纪卷一 ………………………… 二三〇卷二 ………………………… 二三二卷四 ………………………… 二三三梁  纪卷一 ………………………… 二三七卷二 ………………………… 二三八卷三 ………………………… 二四五卷四 ………………………… 二四六卷五 ………………………… 二四七卷六 ………………………… 二五〇卷九 ………………………… 二五四卷十七 ……………………… 二五九陈  纪卷五 ………………………… 二六六卷十 ………………………… 二六七隋  纪卷一 ………………………… 二七〇卷七 ………………………… 二七六唐  纪卷七 ………………………… 二八二卷九 ………………………… 二八七卷十 ………………………… 二八八卷十二 ……………………… 二九三卷二十 ……………………… 二九五卷二十七 …………………… 三〇三卷三十三 …………………… 三〇八卷三十五 …………………… 三一三卷四十二 …………………… 三二〇卷四十七 …………………… 三二三卷五十六 …………………… 三二六卷六十一 …………………… 三二九卷六十八 …………………… 三三五卷八十 ……………………… 三四二后梁纪卷一 ………………………… 三四八后唐纪卷一 ………………………… 三五〇后晋纪卷一 ………………………… 三五六后汉纪卷一 ………………………… 三六〇后周纪卷一 ………………………… 三六五

    周纪卷一三家分晋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呼?抑为保障呼?”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曰:‘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蜹[ruì]、蚁、蜂、虿[chài],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仁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仁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三家人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疵请使于齐。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为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译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当初,智宣子打算将智瑶立为继承人。智果说:“立智瑶不如立智宵。智宵有五个方面比别人贤能,却有一点不足之处。智瑶留有美髯,身材比别人高大,是一贤;擅长射箭与驾车,是二贤;技能出众,才艺超群,是三贤;巧言善辩,文思聪慧,是四贤;坚强果敢,是五贤。但是,智瑶行事却极其不仁。然而,如果凭借这五处贤能去驾驭别人,却以不仁之心行事,谁能忍受得了呢?如果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一族必会被灭门。”智宣子却并不理睬智果的话。为了躲避灾祸,智果脱离智氏一族,另立为辅氏。赵国大夫赵简子的大儿子名叫赵伯鲁,小儿子名叫赵无恤。在册立继承人的时候,赵简子不知立哪一个儿子是好。于是便在两块竹简上刻下训诫之辞,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告诉他们:“要用心记住这些话。”三年之后,赵简子向两个儿子询问竹简上的内容,大儿子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竹简在哪里,却说已经不见了。赵简子再问小儿子赵无恤,他不不仅能将竹简上的话熟练地背诵出来,当问他竹简放在哪里时,赵无恤立刻把竹简从袖子中取了出来,双手奉送给父亲。于是赵简子认为赵无恤是贤能之人,将他立为继承人。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向赵简子请示:“您是希望晋阳成为提供赋税的地方,还是将那里建造为固若金汤的城池,如同堡垒一般的屏障?”赵简子说:“要建成固若金汤的城池。”于是尹铎便将交税的户数减少,减轻百姓的负担。赵简子对儿子赵无恤说:“如果晋国有难,你不要认为尹铎地位低,不要认为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投奔那里。”智宣子死后,智瑶继位,是为智襄子。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宴饮。智瑶戏弄韩康子,又羞辱了他的策士段规。晋国大夫智国得知此事后,向智襄子谏言道:“主公,如果您不加防备,灾祸一定会降临啊!”智瑶说:“一切生死灾祸都由我决定,我不降灾祸给别人,谁还敢兴风作浪?”智国回答道:“不是像您说的那样。《夏书》中有记载:‘一个人屡次三番地犯错误,别人对他的怨恨不会表露在明面上,却要在这怨恨没有表露出来时就要加以提防。’贤德的人能够谨慎地处理小事,所以才能避免大的祸患。这次主公在宴会上同时羞辱了人家的国君和国相,又不加提防,还说人家不敢兴风作浪,就连蚊子、蚂蚁、蜜蜂、蝎子都能害人,何况是一国之君和国相这样的人物呢?”智瑶却对智国的话置之不理。智瑶向韩康子提出割地要求,韩康子不打算割地给智瑶。段规对韩康子说:“智瑶是个贪财又刚愎自用的人,如果不割地给他,他必定会讨伐我们;不如就割地给他。他贪图于获得土地,一定还会向别人提出割地请求;别人如果不割地给他,他一定会发兵讨伐。如此一来,我们就免于祸患,并且可以伺机行动了。”韩康子说:“好主意。”于是韩康子派出使者,将一块有万户人家的土地割让给智瑶,智瑶很好高兴。之后,智瑶又向魏桓子提出割地要求,魏桓子也不打算割地给他。仁章说:“为什么不给他呢?”魏桓子说:“智瑶无缘无故向我索要土地,所以不打算给他。”仁章说:“智瑶无缘无故向别人索要土地,其他大夫一定会因此提高警惕;我们把土地给智瑶,他一定会因此骄傲。智瑶一骄傲,一定会更加轻敌,而其他诸侯一定会因为警惕而变得更加团结。以如此团结的兵力去对付轻敌的人,智氏一族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的。《周书》上说:‘如果想要打败敌人,就要姑且先听从他;如果想要夺取敌人的利益,就要先给敌人一些好处。’主公不如先给智瑶土地,让他因此而骄傲,然后可以选择盟友一起对付智氏一族。何必要让我们单独成为智氏一族对付的目标呢?”魏桓子说:“好主意。”于是也把一块有一万户人家的土地给智瑶。智瑶又向赵襄子提出割让蔡和皋狼两块土地的要求,赵襄子没有同意。智瑶因此而愤怒,率领韩、魏的军队攻打赵襄子。赵襄子想要外出避难,说:“我应该去哪里?”随从说:“长子城距离很近,并且城墙厚而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竭尽全力才将城墙修得如此完整。又誓死守卫城池,谁能与我同心呢?”随从说:“邯郸的仓库很充实。”赵襄子说:“压榨民脂民膏才令仓库充实,却又因此而让百姓丧命,谁能与我同心?还是投奔晋阳吧,那里是先主公的属地,尹铎带人宽厚,百姓必然会与我们同心协力。”于是赵襄子带着随从投奔晋阳。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将晋阳城围住,引水灌城,只剩下六尺高的城墙头露在水面上。锅灶都沉在水底,青蛙四处乱跳,百姓却接近没有背叛的意向。智瑶巡视水势,魏桓子为智瑶驾车,韩康子持矛在右侧护卫。智瑶说:“我如今才知道水可以令一个国家亡国啊。”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用鞋子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两人彼此暗示,汾水可以灌入魏国都城邑,绛水也可以灌入韩国都城平阳。智氏谋臣疵对智瑶说:“韩、魏两国必定会造反。”智伯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疵说:“是凭借人之常情而知道的。我们与韩、魏之兵一起攻打赵国,赵国若亡国,灾难紧接着就会降临韩、魏两国。我们约定灭掉赵国之后,三家将赵国的土地分掉,现在晋阳城只剩下六尺高的城墙没有被水淹没了,城中已经断粮,开始杀马作为食物,很快就会投降了。可韩康子与魏桓子却一点都没有高兴的神情,反而面露担忧的神色,难道不是要造反吗?”第二天,智瑶把疵的话告诉给韩康子和魏桓子,他们二人对智瑶说:“这是小人在为赵国游说,好让主公怀疑我们两人,从而松懈对赵国的攻势。这话是不对的,我们两家怎么可能放弃早晚就分到手的赵国土地,而要去图谋那些既危险又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呢?”韩康子与魏桓子出去后,疵又回到智瑶面前说:“主公为什么把臣所说的话告诉他们二人?”智瑶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疵回答说:“臣刚才见他们二人仔细地端详了臣一番,然后就匆匆走开了,一定是知道我猜透了他们的心思了。”智瑶不肯悔改,疵就主动请求出使齐国去了。赵襄子派家臣张孟谈偷偷从城中出来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道:“臣听说嘴唇没有了,牙齿也会寒冷。如今智瑶率领韩、魏军队攻打赵国,赵国如果亡国,接下来就轮到韩国和魏国了。”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们心里都知道会这样,但是如果背叛智瑶,恐怕事情还没能如愿,计划就会被泄露出去,到时候就会大祸临头了。”张孟谈说:“计划出自两位主公的口,听入臣的耳朵,怕什么呢?”韩康子和魏桓子这才秘密与张孟谈约定好起事的日期,这才让张孟谈返回晋阳城。当晚,赵襄子趁着黑夜派人将守堤的官吏杀死,让大水决口,反灌入智瑶的军队。智瑶军队因为救水而混乱不堪,韩、魏两国军队趁机从两边攻打智瑶军队,赵襄子从正面攻击,大败智瑶军队。之后将智瑶杀死,将智氏全族诛灭,只剩下脱离智氏改姓辅的辅果一人活了下来。

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明)朱元璋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清)康熙《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万卷出版社
ISBN 9787547051061
条码 9787547051061
编者 北宋 沈括著 ; 包亦心编译.
译者 --
出版年月 2019-04-01 00:00:00.0
开本 其他
装帧 平装
页数 384
字数 570千字
版次 1
印次 1
纸张 一般轻型纸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发表商品评论]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 [发表商品咨询]